两岸观察|Observe
台青:妈祖文化的千年传承与两岸情缘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5-05-23 11:30:57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在浩瀚的东海之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碧波之上。这里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诞生之地,也是中华妈祖文化熠熠生辉的发祥地。这座面积仅 14.35平方公里的岛屿,虽在广袤的海域中看似渺小,却因妈祖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了东南沿海最具知名度的民俗文化圣地,散发着独特又迷人的魅力。
本文作者拍摄的湄洲岛码头
妈祖,无疑是福建莆田最耀眼的文化IP。她的故事穿越千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采。妈祖文化始于宋代,其核心是“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妈祖本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自幼聪慧仁慈,精通医术、善观天象,常救助遇险渔民。公元987年,相传妈祖在海上救难时不幸遇难,年仅28岁,妈祖由此成为渔民们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历代朝廷敕封其尊号不断迭加,最后达到了64字。妈祖文化是两岸信众共祀的信俗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作者拍摄的湄洲岛上的妈祖论坛永久会址
湄洲岛凭借着妈祖这项珍贵的非遗文化,成为大陆知名民俗旅游圣地。每年有数百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怀着虔诚之心,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只为朝拜心中的“海上女神”,感受妈祖文化的无穷魅力。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被誉为“天下妈祖祖庭”。祖庙依湄峰而建,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包括山门、圣旨门、正殿、朝天阁等,其中正殿内供奉的妈祖金身,是两岸数千座妈祖宫庙分灵的源头。
本文作者创作的湄洲岛全景画
2025年农历三月廿三,湄洲岛迎来妈祖诞辰1065周年纪念日。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同谒妈祖,共享平安”,海内外130多家妈祖庙及妈祖文化团体代表齐聚妈祖故里,在湄洲岛共襄盛举,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天下妈祖回娘家”热潮。这些团体代表主要来自泰国、新加坡、美国、阿根廷、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等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在海峡的另一边,“三月疯妈祖”活动也迎来热潮,台湾大甲镇澜宫开展了一年一度为期9天8夜的妈祖绕境活动。妈祖绕境路线沿途的民众大多会设置香案祈福,路边还设有全部免费“吃到饱”的食品站,使得每一位参与绕境的信众一路上都能有吃有喝,不挨饿。绕境线路沿途还常会提供免费义诊,践行妈祖的“行善”精神。每逢妈祖銮轿沿街经过,路边的商家便会在门口大放鞭炮,好不热闹。商家们皆希望妈祖娘娘能在自家门前久停驻足,寓意能留住更多福气。另外,每当妈祖绕境队伍沿街经过,虔诚的台湾信众都会沿街跪成一行,期待抬着妈祖的銮轿从自己身上经过,叫做“钻轿脚”。据说只要是钻过妈祖的銮轿,一切美好的愿望都能顺利实现。更好玩的是,每一次的妈祖绕境活动都会有许多志愿者参与阵头表演,年轻人尤其多。大家会把自己装扮成大型神像公仔,例如活佛济公、三太子等,进行艺阵表演,搭配电音舞曲BGM,仿佛开启了一场专属台湾宝岛的“民俗嘉年华盛会”。
本文作者在湄洲岛拍摄的妈祖巡游照片,信众在给妈祖金身“换花”,有求子祈福的寓意。
在台湾,妈祖宫庙达3000多座,信众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民间皆将“妈祖故里”湄洲岛视为“娘家”或“心灵原乡”。“三月疯妈祖”活动过后,对于妈祖的祭拜并未结束。5月,台湾台南塩埕天后宫、台南东岳殿、苗栗县铜锣天后宫、桃园大溪广泽宫、台北奉圣宫、台北内湖无极金凤寺等妈祖文化团体分别组织进香团赴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持续掀起“回娘家”热潮。5月15日,台湾云林斗六长和宫组织100多位妈祖信众赴湄洲妈祖祖庙进香。宫庙负责人张政辉说:“我们宫庙是360年来首度回湄洲妈祖祖庙进香。”台湾云林斗六长和宫主委张港川说,没想到此行会有这么多人响应,大家来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都满心欢喜。“未来,我们希望能与湄洲妈祖祖庙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多多开展联谊活动,共同弘扬妈祖精神。”
妈祖作为“海上和平女神”,她的大爱精神跨越政治与地域,凝聚起全球华人的心。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源,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基因。在妈祖的庇佑下,我们坚信,两岸民众的心会越来越近,两岸和平与融合终将如潮水般不可阻挡。(作者:謝雅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