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从“大罢免”投票率看岛内民意海啸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5-07-29 18:05:47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7月26日,台湾民意代表“大罢免”首轮投票结束,罢免案均未获通过,国民党完胜,守住全部24席。可以说这一结果狠狠扇了赖清德一记耳光。观察和分析此次“大罢免”的投票率,更能体会到岛内这场民意海啸背后所蕴含的诉求。
事实上,岛内多数民众对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九合一”选举之外的选举投票兴趣都不高,尤其是高度依赖仇恨值动员的罢免类投票,主要由各自政治势力的铁杆支持者参加,投票率一般仅在四成左右,罕见能超过五成,如台湾地区前民意代表蔡正元、林昶佐、黄国昌罢免案投票率均较低。今年年初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投票率很难得达到51%左右。但从26日的“大罢免”投票数据来看,24个民意代表选区投票最高前三名分别为傅崐萁60.10%、徐巧芯59.98%、王鸿薇59.59%,最后三名分别为黄建宾49.62%、丁学忠49.87% 、廖先翔52.75%,平均投票率为55%。如此高的投票率意味着大量中间选民含怒出门投票,以此表达对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的强烈愤怒与不满。
一方面,民进党当局无力应对特朗普政府经济勒索讹诈,难以处理岛内经济民生的棘手难题,台湾民众不满氛围持续升温。特朗普自今年年初上任以来,便持续对台进行施压。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不仅完全不抵抗,甚至“要五毛给一块”,先是助美迫使台积电加大赴美投资,在面对美国高关税威胁时,又忙不迭宣布将扩大对美国市场开放、进一步加大对美国采购和投资,甚至配合美国暴力拉升汇率。这种“量台湾之物力,讨美国之欢心”的一路滑跪“毁台”“卖台”做法对台湾经济堪称灾难。岛内中小企业主、劳工群体忧心忡忡,担心高关税将压垮台湾产业。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无心无意应对处理台湾中南部台风灾难,冷酷又冷血直接引发民意强力反弹,催高了“不同意罢免”票。近期台湾中南部遭遇强烈台风灾害,由于民进党当局长期执政无能致使整个社会治理体系极为脆弱,不少地方连续停电好几天。但当受灾居民直接向赖清德陈情求助时,得到的居然是“靠自己”的冷漠回应,甚至还出现了八旬老人不得不自行爬屋顶修缮时导致跌倒不治身亡的惨剧。本应全力救灾的民进党当局持续强力推动“大罢免”。赖清德亲自上阵,宣称要“打掉杂质”,更有绿营政客公开叫嚣“现在最重要就是‘大罢免’”“不投票就不是台湾人”。这种心中只有一党一己之私、全无民众切身诉求的自私冷血做派直接引爆基层民怨,导致部分选区如桃园市鲁明哲、吕玉玲、邱若华等人的“大罢免”投票出现“不同意罢免”票高于当初当选民意代表得票数的罕见奇观。而民进党当局行政部门拒绝普发现金1万元新台币救灾纾困,更惹怒了广大民众,以至于部分绿营支持者也不再“挺绿反蓝”,甚至反戈一击,导致部分选区“赞同罢免”票数远低于绿营预期。
第三方面,在推动“大罢免”过程中,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大肆兜售“台独”分裂谬论,大打所谓“抗中保台”牌,大肆宣扬所谓“亡国感”,煽动两岸对立对抗。但事实证明,此等拙劣伎俩早已被台湾民众看破,希望两岸和平相处才是台湾主流民意。《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绿营偏激分子对两岸正常交流的污名化、对台海和平愿景的扭曲化,流毒延烧超过十年。这股阴郁的情绪、漫长的恐吓,曾助力民进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此次民进党当局再度祭出“抗中保台”的“神主牌”,但台湾民众选择用一张张反对票表达内心的愤怒与不满。《旺报》社评也表示,26日的“大罢免”投票结果清楚地告诉民进党当局,台湾民众希望台海平静。赖清德当局要以“大罢免”所展现的民意为鉴,赶快检讨大陆政策,开放两岸民间交流。
这次“大罢免”的投票结果无疑是台湾主流民意对赖清德上台以来操弄两岸对立、大打所谓“抗中保台”牌、罔顾经济民生、乱政害台行为的全面否定。岛内舆论认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赖清德当局应该认真倾听台湾民众心声,回到发展经济、照顾民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轨上来。否则,迎接民进党当局的将会是更大的民意海啸。(作者:李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