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我要搭建两岸“连心桥”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5-05-04 00:34:49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我是“台妹lulu”,一名用视频记录大陆生活的台湾青年。自十岁那年起,我便随着父母的脚步,踏入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城——重庆。从此,它便成了我心中的第二故乡。十八年以来,除了在厦门大学读研的三年,我的生活基本都在重庆。因为喜欢重庆,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回到重庆工作。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重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这名台湾妹子的精神底色。
本文作者在“天空之眼”观景台欣赏重庆夜景
在重庆学习的课堂上,同学们敢于争先,勇于表达。从小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让我有了创建“台妹lulu”自媒体账号的勇气。最初,我做了很多尝试,虽然带来了不少流量和粉丝,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专注的领域。作为一名“台三代”,我经常参加两岸交流活动,我发现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常有误解,而大陆同胞对台湾的了解也有限,两岸确实需要更多的双向交流,并且两岸同胞对彼此的生活都很好奇。鉴于此,我认为用新媒体记录生活的方式进行交流,是两岸年轻人了解彼此的最好方式。
重庆,享誉全球的8D魔幻城市,日益彰显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更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非凡风采。依山而建的巴渝风情吊脚楼洪崖洞、规模宏大的湖广会馆古建筑群、未来感十足的重庆大剧院、气势磅礴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我有幸记录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制作成视频在网络上发布,瞬间引爆热潮,令台湾的朋友们赞叹连连。
随着我的视频发布,一些台湾朋友提到重庆就会觉得这是一座“网红”城市。拜托,这不是真的重庆好吗?重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了解。我发现两岸年轻人对衣食住行、流行文化的品位是互通的,但对彼此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不了解。基于此,我将创作方向转向重庆的文化。
2024年,我在拍摄重庆大轰炸遗址时被感动落泪。在震撼与难过的同时,我希望大众了解重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想让更多的台湾网友了解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发生的全民奋力抵御外敌的感人历史。因此,我拍摄了“重庆英雄之城”合集。《为什么重庆解放碑上会有“错别字”》《重庆不只是网红景点》《重庆英雄之城上大分》《重庆渣滓洞——永远的精神丰碑》《愈炸愈强 这就是重庆!》等等关于重庆抗战文化的视频备受海内外网友的关注。
本文作者创作的短视频作品《重庆大轰炸,永志不忘,警钟长鸣!》
重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无处不在的烟火气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以亲历者的身份去实地探访,有理有据地将历史和现实用镜头传递给网友。《中山四路的前世今生》《黄桷树——重庆历史的缩影》《重庆厂娃》《走进三毛故居》《渝台渊源》《“重庆棒棒”冉光辉》《重庆话到底多有趣》《上了这艘船你就懂了重庆人》等一个个文化类短视频作品不断诞生。这些短视频发出后,受到众多网友喜欢,留言里经常会有重庆当地人发出“一个台湾妹子竟然比我更懂重庆、更爱重庆”的感叹。还有人说:“下次带着新的见解去重新认识重庆。”一些台湾网友也私信感谢我给他们介绍接地气的大陆生活,更有不少台湾网友咨询来大陆发展的事项。
我自己也在视频创作中不断得到成长和收获感悟。从最初想着怎样迎合网友提高流量,到现在思考如何更冷静客观地展示真实的两岸。很多人称我是两岸“网红”,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可我更愿意称自己是两岸“连心桥”,让两岸同胞不仅从自然风物表象上,更要从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基因上寻找彼此的连接。
本文作者和重庆“棒棒”在重庆大学后门交流、拍摄
重庆有“背篓专线”,也有“扁担轮渡”,这些彰显的是城市的温度,是政府对民生的照顾和关怀。在重庆,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他们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我曾有幸遇到几位“棒棒”,他们坐在巷口谈笑风生。当我问他们为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坚守这份传统职业时,他们的回答质朴而深刻:“只要还有人需要,我们就会继续。”他们友善地向我展示着早已“包浆”的那根“棒棒”。在我手里,它的份量更重了,因为这是重庆人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我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它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的重庆在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上熠熠生辉。我切身体会到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拍摄某汽车智慧工厂。这里有超过1000台机器人一起协同运作,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生产,宛如科幻电影的场景,实在是太酷啦!我要让全球网民从我的视频里看到,重庆除了美景和美食外,更是一个处处涌动着敢闯敢干,呈现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的创新城市。
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领会到坚韧、忠勇、开放与争先的城市精神。如今,这座城市朝气蓬勃,充满了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活力,处处体现着一个“新”字。而我,也将以一颗感恩的心,继续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大陆,希望更多人了解重庆,爱上重庆,留在重庆。(作者:杨京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