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新时代 新机遇 新期待

“两岸产业面对新情势,应采取新思维,展开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融合合作发展。” 12月9日至10日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的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这样强调。

 

今年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以“打造两岸新时代产业链 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当前,世界政治经济、两岸形势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两岸企业家们针对新时代的新特点进行了交流研讨,广泛认为应该在新形势下采取新的措施,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新时代  新机遇  新期待

 

刘兆玄认为,两岸面临美国关税战与科技壁垒等震荡,两岸产业应采用新合作思维因应严峻经济环境挑战。他还提出了包括扩大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协助台商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融合,顺应台商策略转变,以及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携手进军海外等建议。

 

“两岸关系越紧张,越要加固两岸经贸合作。”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表示,经贸合作是两岸关系与台海和平的“压舱石”。虽然两岸企业互有竞争,但互补和合作空间更大。

 

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指出,2024年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登场,正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地缘政治不稳定影响之际。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两岸企业交流,探索两岸经济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在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开幕式上,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对大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郭金龙指出,今年以来,大陆推出一系列存量增量政策。今年前9个月,两岸贸易额达2124.4亿美元,同比增长9%;大陆新设台商投资企业5725家,同比增长5.6%。他认为,这充分表明历经数十载的深入交流合作,两岸融合发展有基础、有活力、有韧劲、有保障。

 

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着眼未来,两岸企业如何积极谋划新的产业布局,探索新的合作契机,协同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挑战,成为与会嘉宾们热议的话题。

 

“面对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两岸企业家如何携手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说。海南颖奕生物科技集团总裁凌楷钧表示,在现在全球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两岸的产业共同融合发展,带来了背靠大陆的一个广阔市场,一个全面的发展机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平台执行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指出,大陆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以生产要素投入层面为例,当前正在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化发展方面调整,其中包括技术、产业的升级等。而集约化发展方面,大陆又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所以,对于台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新时代  新机遇  新期待

 

 12月10日拍摄的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参与峰会年会的台湾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对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充满期待,对投资大陆发展充满信心。吴家莹说:“我对大陆市场更有信心,因为大陆有强大的产业链,再加上大陆每一年的政策对我们台商的扶持,大家有目共睹,让我更有信心在大陆发展。”

 

在峰会年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的贺信中指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为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展望两岸融合发展,前景光明。希望两岸企业家认清大势,秉持大义,坚定扎根大陆发展的信心,携手努力,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作者:常滨)

我自台湾来,圆梦乡野间

2024-12-03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两岸一家亲,岚台亲上亲。自2016年底试点两岸社区融合以来,拥有380多年历史的平潭海坛街道上楼村吸引了一批批台胞入驻,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如今,这座“网红村”已逐渐成为岚台基层交流交往的一扇窗口,两岸共建共融共享的美好愿景在此照进了现实。今年9月底,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上楼村村民委员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古村,探寻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的生动故事。

 

古村实现“逆生长”

 

从平潭城区向北行驶约10分钟,便到了上楼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石头厝、充满特色的文化墙……刚走进村子,记者就被这里舒适宜人的环境所吸引。

 

过去的上楼村,并不是这番亮丽的模样。“以前,村子里有许多荒地,杂草丛生,很不美观。现在,人居环境大变样,荒地也变成小公园,看着真舒心!”62岁的村民吴玉兴感慨道,原来这座小村庄也可以这么美。

 

变化的动因何在?故事要从一场关于两岸社区融合的实验说起。

 

2016年底,上楼村在平潭率先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怎么融?该村的首个举措,就是邀请有着多年基层治理经验的台胞曾宁旖定期前来交流访问,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很快,这座村子就掀起了一场复兴家园的热潮。彼时,曾宁旖嫁接台湾社区营造经验,着力推动环境改造、人文教育、社区治安等全面提升,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点滴变化,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台胞跨海来到上楼村,包括画家、设计师等,对村子面貌进行“微改造”。彩色墙绘、文化长廊、照片墙……他们还引入台北忠顺里社区“超乎想巷”文化创意,让人居环境“一键焕新”。

 

在上楼村,台湾元素与古朴乡村相互碰撞,产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从村居改造到艺术文创,这些年,9批台湾青年先后前来驻村驻点,举办社区参访观摩、志愿服务讲座等交流活动,两岸情谊在此开花结果。

 

“快进来坐,喝杯茶呀!”沿着彩绘墙前行,来到一座精致的小院前,“95后”台青傅韬丞热情地招呼记者。

 

这里是两岸文创艺术交流空间——楼台会,寓意上楼村与台湾的相会。傅韬丞来自台湾云林,他在上楼村从事乡建乡创工作已有两年多时间,平日里就在楼台会办公。

 

楼台会原先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石头厝。2018年,一支台湾设计团队进驻上楼村,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启动老屋拯救行动。经过一番装修改造,老旧石头厝实现“逆龄生长”,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变成了集文创展示、交流联谊、文化艺廊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现在,无论大事小情,大家总喜欢相聚楼台会,一起讨论商量。村民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主人翁。”傅韬丞说。

 

共绘产业振兴图

 

乡村颜值越来越高,产业发展也需跟上。

 

上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振国告诉记者,这些年,村“两委”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投资超2200万元建成了15个产业项目,支持台胞扩大迷迭香等休闲经济作物育苗,并加紧引进和培养一批思路广、经验足、懂技术的两岸新农人。

 

傅韬丞就是其中之一。怀揣着田园梦,他在上楼村开启了事业新篇章。

 

傅韬丞曾在平潭金井片区北厝村打造蜗牛产业链,效益很不错。2022年来到上楼村后,他如法炮制,打造“上楼版”蜗牛养殖基地,还引进了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理念,发展绿色有机的百香果种植业。

 

说话间,他迫不及待地领着记者来到了位于村口的“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步入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百香果园,只见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这片果园面积约10亩,种的都是“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个头大、香气足、汁水充沛,深受市场青睐。

 

正对着果园的,是一座蜗牛养殖棚,13万只台湾白玉蜗牛在此安静“过冬”。蜗牛养殖是环境友好型产业,经过深加工的蜗牛既可食用,也可入药,价值颇高。“这些小家伙最快4个多月即可出栏,可以每斤20元的价格分批次出售给相关企业。”傅韬丞说。

 

在上楼村,百香果、白玉蜗牛成为乡村致富的“金果果”和“金疙瘩”,每年可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近8万元。借此机会,傅韬丞还制定了“地瓜猎人”农事体验、“自然观察营”科学科普等课程,打造集研学、游玩、乐购于一体的科普庄园。

 

不仅如此,去年底,傅韬丞还邀请弟弟傅韬文和弟妹王芸莹落地上楼村,一家人作伙(“作伙”系闽南语,意为作伴)来打拼,共同发展“文创+食品”事业。

 

不久后,平潭新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傅韬丞等人与上楼村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对“上楼有礼”文创品牌进行提质升级,塑造地域特产新名片。

 

这几天,就在楼台会的背后,一间崭新的烘焙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在台湾,傅韬文和王芸莹曾从事西点行业,十分擅长烘焙。他们二人打算在这里开办烘焙班,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一起开拓“甜蜜事业”。

 

文明之风拂面来

 

“小邱,我家孩子最近笑容变多了,学业也有了进步,真是太感谢你了!”“不客气,家庭和睦最要紧!”近日,上楼村村民林大姐来到村部,向台湾社工邱晨芯连声道谢。

 

邱晨芯是平潭引进的首批台湾社工之一,从2022年开始驻点上楼村。前段时间,她发现平时十分开朗的林大姐变得沉默寡言,还缺席了多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名资深社工,邱晨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随即上门家访。

 

原来,林大姐的孩子小威(化名)刚上初一,最近情绪波动起伏大,闹得家中不得安宁。经过一番交谈,邱晨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孩子不适应新课业,从而导致应激性焦虑,继而影响了家长的情绪。

 

回去后,邱晨芯为这对母子开出了“心灵药方”,一方面对林大姐进行亲职教育,让她切勿给孩子“贴标签”;另一方面,又为小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增强抗逆力。邱晨芯还组织了一场面对面座谈,让母子二人把话说开,紧张关系得以缓解。

 

帮助村民解开心结,是邱晨芯的日常工作。驻村后,邱晨芯将上楼村当作“阵地”,开设心理咨询室,提供亲子沟通、压力调适、情绪疏导等服务。这几年,邱晨芯还和其他台胞携手,围绕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如群众文化中心建设、乡村道路“白改黑”等。

 

在邱晨芯的助力下,上楼村志愿者服务队也迎来新变化。在这里,一套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已顺利运行了两年多。平日里,邱晨芯和台胞林香贝一起负责志愿者工作,她们为志愿者建档立卡,大家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并存入“积分银行”,每年年底即可兑换等值的生活用品,比如大米、花生油、调味品等。

 

受益于此,越来越多人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服务队从最开始的8人扩大至如今的188人,累计举办活动130余场。

 

吾心安处便是乡。驻点上楼、扎根平潭,让台胞们找到归属感。“平潭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专长、逐梦筑梦的舞台,已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我很期待在这里书写更精彩的人生。”邱晨芯笑着说。

展开全文

“宁愿打球不要打仗”

2024-12-05

“请假去看龙哥”、“神仙妹妹”的粉丝越来越多、“小学课本里学到的日月潭美景变成了现实”、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与小提琴演奏的《梁祝》琴瑟合鸣……12月5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结束9天8夜的丰富行程,带着台湾同胞满满的热情和爱返回大陆。

 

“宁愿打球不要打仗”

 

“两岸青年交流是如此浑然天成、欲罢不能。”这是今年4月,马英九先生带领20名台湾青年来大陆参访时的感言。当时,大陆也同样为台湾师生们安排了丰富的行程。中华民族崇尚的礼尚往来、越走越亲,浓浓地体现在大陆和台湾学子来来回回的相互交流中。

 

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和绿营分子不断放出杂音,有质疑说此次活动是帮助大陆对台湾青年实行“统战”,有民进党当局匿名官员涉嫌泄露参访团成员个人资料,还有人“训示”马英九基金会,更有抹黑参访团成员的言论出现,台陆委会甚至重申禁止政治言论、不能伤害“台湾地位”等。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绿营借此大做文章,显然就是刻意阻挡两岸交流,“此举暴露出民进党的心态卑劣与毫无自信”。他呼吁赖清德当局停止搞小动作,真正做些对台湾未来有帮助的事。

 

“大陆青年在台湾的表现让许多年轻人惊艳,也让民进党感到傻眼。”台湾中时新闻网发表评论指出,他们的表现直接拆穿了民进党的谎言,揭露了民进党愚民教育所产生的恶果。民进党当局将教育当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是自掘坟墓,是祸害子孙的犯罪行为。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台湾很多民众没有机会看到两岸交流场面,赖清德上任后一直不希望两岸交流,但陆生团来访受到瞩目,加上媒体报道,许多民众认为两岸应多交流。“这是真实的民意,不是名嘴或民调可以决定”。萧旭岑呼吁民进党当局要以更开放的心胸,让两岸年轻人自然互动,“宁愿打球不要打仗”。

 

“宁愿打球不要打仗”

 

中评社发表社论指出,此次陆生团访问大受欢迎,一方面呈现出台湾社会对于大陆民众,绝大多数都是开放且欢迎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台湾社会对于两岸交流的期待。如果连最单纯的学生交流、体育交流、文化交流,都会被绿营冠上“统战”帽子,那赖清德频频高呼希望两岸和平,恐怕只会沦为口号了。

 

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为一党一己之私,不择手段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以各种理由极力打压、阻碍两岸同胞的正常往来,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剥夺各界民众出行自由,不断给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交流合作常态化制造障碍。但无论民进党当局怎么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热情依然持续高涨,各领域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事实再次证明,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共同愿望,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

 

截至10月19日,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年客流量突破百万,达到100.39万人次,同比增长87.6%;今年以来,大陆共签发台胞证99.4万张次,台胞入境大陆共296.1万人次,同比上升68.4%。12月4日,另一个两岸交流的大事确定了——“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12月17日在台北举行。台北市长蒋万安说,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沟通与交流,交流总比不交流好,促进了解总比增加误解好,有信心今年一定会办好双城论坛。

 

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持续扩大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融合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两岸同胞都应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秉持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定能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2024-11-11

“对于台企而言,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南侨董事长陈正文说。南侨集团已连续七届参展,从第一届90平方米的“见习观摩”到本届260平方米的中央区展位全情投入,今年签约金额也创历史新高。陈正文表示,“我们期待依托进博会这个开放共享的世界级大平台持续成长,在国内外构建起高质量烘焙食品供应链。同时也期待助力其他台企加入这个朋友圈,共同领略进博会的魅力。”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南侨食品集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举行签约仪式。(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据统计,第七届进博会共有22家台企报名参展,展位总面积约2235平方米,涉及食品、消费品、装备、医疗、服务贸易5个产业领域。众多台企抢抓机遇,签约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全球顶尖的健身器材生产商乔山与40多家经销商签约,意向金额突破8亿元人民币;南侨食品集团今年举办4场签约仪式,总金额逾4亿元人民币……乔山健康科技集团中国区总部执行长李永楷惊叹于进博会的巨大影响力,他说:“无论是立足扩大品牌影响力,还是着眼寻找新商机,乔山都在这个舞台上取得了丰厚硕果。我们对大陆市场始终保持最大期待。”台达集团-中达电通总经理宫鸿华认为,“大陆发展速度很快,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加强,台达也需要因时而变,通过进博会平台进一步寻找新的机遇,加强合作交流”。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展区乔山展台拍摄的运用AI技术的跑步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越来越多台商台企正主动步入大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快车道”。近期,大陆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引导支持台商台企融入高质量发展,抢抓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如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第十九届赣台(庐山)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第十八届湖北·武汉台湾周、第15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2024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辽台经贸交流合作周等。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台胞台企来这里参访、考察、创业,希望在这片飞速发展的热土上抓住机遇。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雄安新区已接待14批次近400名台胞参访考察。今年45岁的许玮泰是雄安新区首家台湾菜馆秋霞饭店的创始人。许玮泰说,相较于台湾,大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雄安是我可以亲眼见证它成长的国家级新区”。他建议更多台胞将视线投向大陆,投向雄安新区,亲自来这边走走看看,感受大陆的发展变化。今年8月至10月,在雄安新区居住考察近两个月后,另一名台胞童上庭决定在这里投资,开一家台湾茶叶店。童上庭说,在雄安新区开设台湾茶叶店不仅是一项商业活动,更是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的尝试,“两岸一家亲嘛!”

 

“海峡两岸对于科技创新都有彼此的精彩和成就,如果能携手合作,必能结合自身优势,让两岸的科技产业及创新发展更为飞速进步。”近日,在第五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4%。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1785.78亿美元,同比增长9.3%;大陆向台湾出口6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9.8%。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主流民意,也是挡不住的趋势。大陆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始终是台胞台企的最大机遇,广大台商台胞应乘势而上,把握机遇、选准方向,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收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民族复兴参与感,获得更大利益福祉。(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

2024-07-13

当前正值暑期,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等各种海峡两岸交流活动轮番登场,不少岛内民众也把旅游目的地锁定在大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来到大陆行走、探访。

 

谭主注意到,不管是“首来族”还是“常来族”,不管是来交流学习的台湾青年还是来观光旅游的台湾游客,都感慨大陆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惊叹“变化好大”“超乎想象”!很多人表示,“我们也要参与其中!”

 

“几年不来就大变样!”

 

一些“常来族”对大陆发展迅速的感受尤为强烈,他们最常提到“几年不来就大变样”。

 

台北市议员侯汉廷时隔7年再次“登陆”,他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过几年再看大陆,感觉自己已经是个‘乡巴佬’。从台湾来到大陆有一种从‘井’到‘海’的感受,真是天差地别”。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侯汉廷接受谭主采访感叹大陆发展迅猛

 

台湾青年林景茂从基建速度直观体会到了大陆的发展速度,表示“前段时间重游广州,发现短短几年时间地铁线多了好几条,我都差点不会搭了”。

 

台湾中华海峡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苏恒告诉谭主,“之前在上海有处社区改造,按照‘台湾经验’我以为要好几年才能盖好,没想到过一阵子再去就已经完成了。这种民生项目,大陆建设得尤其快,速度‘噌噌噌’”。

 

有岛内学者告诉谭主,除了惊叹“大陆速度”,近年来大陆的台湾同胞还对“大陆质量”深有体会。

 

台湾《工商时报》综合在陆台商观点指出,以台商集聚的昆山为例,随着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昆山推动实施了城市卫生、基建、绿化、减量发展、引进高技术产业等一系列新政,当地政府招商对象也已转成绿色、永续、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产业与服务业。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截图

 

在大陆扎根发展十几年的台湾青年范姜锋见证了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他告诉谭主,“我自己就开新能源汽车。几年时间,大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就已百花齐放,自动驾驶技术在世界领先,这其实是生产力更高更好更智慧的一个缩影”。他赞叹称,智能化的技术不仅让汽车更“聪明”,还能实现智能家电家居的互联互通,打造真正的“万物互联”。

 

苏恒用大陆高铁举例表示,大陆的发展不仅硬件遥遥领先,软件和配套服务也很给力。“不管是什么季节或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大陆高铁都能做到快、准、稳,背后必定是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持”。她还特别强调,在高铁上可以点外卖,享受沿途站点的当地美食,“这表明大陆在发展科技技术的同时,对于人性化的考量和服务的建设非常细致”。

 

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台青刘育宇特别谈到了大陆乡村,“我这几年五次到乡村支教,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孩子的学识水平都比我想象中好很多”“有一所中学建在大山里,去的时候都是柏油路,学校里有图书馆,都实现了数字化教学”。刘育宇在支教过程中也留意观察新农村建设,“在湖北山村,当地政府出资在山地上建的太阳能光伏板,既保护环境,保障当地用电,额外所得还会补助村民”。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台青刘育宇在大陆乡村支教

 

岛内学者告诉谭主,随着台湾同胞深入走进大陆,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大陆发展的“速”和“质”。尤其是民众最关心、离民众最近的事务,大陆真的做到又快又好。

 

“来过之后更想加入!”

 

不仅是惊叹连连,还有台湾同胞表示,“来过之后更想加入,想要留下来发展”。

 

许多台湾同胞都经历了看到真实的大陆,进而被大陆魅力所吸引的过程。谭主在成都宽窄巷子的一间咖啡馆遇到了一个台湾亲子旅行团,领队谢柏园说,社会安全进步、百姓丰衣足食,“很舒心,考虑退休后来这边定居”。台青曾宥凯第一次来大陆就喜欢上了厦门的人文风情和居住环境,认为“这里机会很多,整体创业环境都非常舒服”。在大陆创业的台湾屏东青年刘维铠告诉谭主,在大陆十几年,我成功搭乘大陆发展快车,成家立业,组建两岸婚姻家庭,找到了真爱,也实现了发展梦想。

 

大陆近年推出落实台胞同等待遇、助力台企扎根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举措,让台湾同胞更容易也更愿意留在大陆。

 

范姜锋用台胞证的变化举例,“最开始台胞证是一个本子,很多时候只能去柜台处理事情。后来换了卡式台胞证,在买火车票、办理住宿时都更便利。现在有了居住证,在政务系统都是被认证的,可以办理的事务范围更广,也更不分你们还是我们了”。他还表示,大陆的舞台和机遇一直对台湾同胞持开放和支持的态度,不管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农业林业还是社会治理,都有细致到位的措施和方案,“让台胞只要愿意参与就能找到机会”。

 

岛内学者指出,大陆近些年的改革发展和创新突破,开创了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随着不断推进,世界都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信心,这也更让我们台湾同胞自豪和向往。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教授认为,大陆的发展已经从“迎头赶上”发展到“带头应变”,中国正在领导世界趋势。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告诉谭主,“我参观大陆很多地方,看到新质生产力带给大陆经济发展的信心,很有势头。信心堪比黄金,中国发展起来了,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了”。新党主席吴成典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多方面的自信,“跟着祖国走,是台湾再出发的良机、再繁荣的开始”。

 

大陆的发展、台胞与大陆的双向奔赴让民进党当局坐立难安,因此想方设法阻挠台胞“登陆”,但西进大陆、融入大陆的热潮在岛内已经势不可挡。就连岛内“深绿”网红来过大陆之后都转变看法,在社交平台上向岛内网友客观评价大陆,甚至还二度来到大陆,深入东北家庭,感慨“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社区”。岛内前民意代表郑丽文表示,“台湾年轻人去到大陆后都喜欢大陆,让民进党混不下去、骗不下去了” 。

 

谭主最后想说,大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航船必将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对台湾同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大。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不只满足于“惊叹”,更要来到大陆、融入大陆,与大陆同胞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参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展开全文

大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2024-05-09

近期,大陆连续发布多项重大利好,不断推动两岸交流及融合发展。福建省4月28日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第二批13条政策措施;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积极推出相应举措畅通两岸民众往来通道及农渔产品输入。这些举措展现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融合发展的诚心、善意、决心与能力,将带动新一轮两岸融合发展热潮。

 

大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此系列举措充分展现大陆以人民为中心的对台工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两岸一家亲”“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等论述均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对台工作理念。这些举措的接连出台准确、清晰、明确展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贯彻与引领。大陆积极呼吁尽快全面恢复两岸客运直航;促请台方恢复两岸海上客运直航;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并在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复航后,恢复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旅游,同时宣布将批准台湾文旦柚等农渔产品输入,这些都是对台湾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主流民意的最有力响应,也是对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来访大陆传达岛内台胞心声最及时、迅速的反馈。

 

此系列举措充分展现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与主导权。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赖清德将于5月20日就职,因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赖清德未来在两岸关系处理等议题的能力引发各方疑虑。因此,岛内有诸多声音表达对台海稳定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情势的忧心。在此情况下,大陆仍宣布多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惠台措施和表达交流的呼声,向广大台湾同胞释出善意,展现大陆在促融上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与战略自信,同时具备掌握战略主动与主导的能力,不受岛内政权更替以及“台独”挑衅和外部势力干涉的影响。同时,快速、多轮、高效促融政策的不断推出也能够使台胞对大陆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及诚心善意坚定信心。

 

大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此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促融政策力度大、落处实、面向宽、配套足。距2023年11月27日推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首批15条政策措施半年左右的时间,福建省再次推出第二批13条政策措施。一是为台胞提供同等性、个性化、本土化服务。如在闽政通APP设立“台胞专区”,首批推出28项政务服务事项,为台胞台企提供办事服务、政策解读、台海资讯等一站式服务;健全完善“台胞医保健保福建线上服务平台”。将台胞服务切实接入本土化政务系统与医疗服务系统,能够帮助“登陆”台胞、尤其台湾首来族在尚未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及不熟悉大陆政策发布渠道的情况下快速了解政务办理方式,保障自身利益。二是以“同标共通”“重点扶持”推动闽台企业合作及台企落地。如设立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台资农业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在电子信息技术、农产品、服务业、新能源等4个重点行业领域推进两岸标准共通等。三是渐进打造福马“生活圈”。如面向马祖乡亲推出“福马同城通”卡,马祖乡亲可持卡享受福州全市范围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优惠、入住台胞免租房、子女入学等便利。四是探索开辟融合新域。充分结合福建地域特点及台湾行业优势,组织实施海峡两岸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就业创业扶持计划;拓展台胞参与福建气象工作渠道;为台胞在闽参加多种类船员培训、申办大陆船员证书提供便利,为台胞培训、创业、就业创造特色化机会。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兼具大义与大利。大陆正用诚心、决心、用心换取台胞的信心、真心、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只有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和衷共济,才能共创福祉,共享荣光。(作者: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杨晶华)

 

展开全文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2024-05-02

编者按: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本期“台青追梦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在大陆创业的台商,他们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同时,也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参与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范姜锋:追逐新的梦想,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范姜锋参加完一个上午的会议,正在返回公司的途中。突然,手机响起。这是一位预约了采访时间的记者朋友打来的电话。因为工作繁忙,他已经和记者变更了两次采访时间,但下午还要参加一个重要活动。他只能通过电话完成这次采访,分享自己的创业初心和梦想。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姜锋(供图:范姜锋)

 

2009年,28岁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跨过海峡,被公司指派到厦门工作。厦门和台湾的饮食、语言、文化相近,我很快适应了厦门的生活,感觉像是“从故乡到另一个故乡”。多年后,我常常思考自己能为这些已经在大陆或想来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做什么?2016年,我与大陆合伙人共同创立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截至目前,已经服务台湾青年超4万人,帮助超过500名台青在大陆成功创业,成功孵化台青企业项目超500个。

 

台湾青年创业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为了让这些企业抱团取暖,我们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以联盟的方式去洽谈比较成熟或体量大的业务,既可以承接产品包,又可以参与顶层的城市规划。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新媒体产业联盟。

 

2024年,我把目光锁定在体育产业,希望以此带动更多台湾青年就业。第一,体育是一个两岸交流交往障碍较小的平台;第二,国家政策支持体育发展,从产业链来说,这属于朝阳产业;第三,我觉得体育产业也是大多数台湾青年比较容易参与的行业。台湾有许多诸如运动管理、休闲、健康管理等科系。一些退役的运动员也可以到大陆参与体育产业的发展。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2019年,范姜锋在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供图:范姜锋)

 

我们公司和华体(福建)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厦门市体育中心打造的海峡两岸(厦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园正在施工中,有冰雪项目场馆、水上运动场馆、球类场馆以及休闲营地等。园区建成后,将为两岸体育人才的交流、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平台和相关支持。

 

未来,我的新梦想是希望企业越做越有规模,成为行业标杆,帮助更多台湾创业青年在大陆圆梦。钱在哪里都能挣,企业除了做大,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样才有价值。就我个人而言,计划攻读管理方面的博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苏睿章:我们要让"一加一大于二"

 

苏睿章特意换上一身正装,去参加“星星孩子 彩绘世界”2024首届沪台自闭症儿童书画公益展。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是上海台协徐汇工委会、青逸雅集两岸青年艺术空间及爱星堡公益团队。作为上海台协徐汇工委会总干事的苏睿章,自然非常重视,也非常高兴能为公益事业出力。在谈到事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时,苏睿章有着自己的感悟: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苏睿章参加“星星孩子 彩绘世界”2024首届沪台自闭症儿童书画公益展(供图:苏睿章)

 

我来自台湾新竹,到大陆发展已经十多年了。目前,我就职于上海兆丰国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顾问和培训工作。以前,我的客户大部分分布在上海和台北。近年来,我们发现了新的蓝海市场——武汉。今年三月下旬,我到武汉参加了招商活动,参观了比亚迪展示中心,第一次尝试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武汉和台北等城市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很像,很接地气。我们不久前已经承接了武汉太平洋金融广场的所有培训业务。这个项目很大,而且将持续多年。我的新梦想是把武汉的新业务发展得更茁壮。

 

在工作之余,我还参与台商协会的一些工作和公益事业。每个礼拜,我都会拜访两家中小型的台商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尽力帮他们和相关部门一起解决难题。台商协会还经常组织公益活动,关心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比如向城市农民工捐赠粽子、向环卫工人捐赠月饼。“星星孩子 彩绘世界”2024首届沪台自闭症儿童书画公益展就是我们上海台协徐汇工委会主办的。活动展出了两岸的自闭症儿童亲手绘制的近80幅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充满着纯洁、善良、天真与可爱,打动了很多企业家。许多台商纷纷拿出善款参与义卖活动。    

 

我认为,两岸同胞追求过好日子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我们要让“一加一大于二”。

 

林星宇:希望台湾青年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

 

傍晚时分,林星宇和团队里的二十多个小伙伴围坐在餐桌前进行着一场“头脑风暴”,他们围绕专业技术、行业新闻和公司走向展开讨论。林星宇常开玩笑地说:“当一个人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时候,脑袋是最灵活的。我特别享受投入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作为一名创业前辈,他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能给更多年轻人带来启发。

 

我是台北人,专业领域是半导体光电。大学毕业后,我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回到台湾的公司。2000年,我被派到上海浦东筹建研发中心,研发了数码相机、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等产品。此后,我发现虚拟技术和应用在大陆发展很快,而欧洲的老客户们需求量也很大,于是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电子产品的技术更新迭代特别快,科技公司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否则根本存活不下去。七八年前,我看到虚拟现实技术在大陆兴起,国家还提出数字中国概念,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比较大。目前,我们做的虚拟人应用出口市场也很有前景。现在,国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中小企业如何把握机遇。我的梦想就是带领有着多年“革命感情”的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发展事业。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林星宇帮助年轻人进行实习参访(供图:林星宇)

 

在深圳工作多年的经历让我感到这里比台湾的发展环境要好很多。我的太太和女儿、儿子来深圳以后,都觉得城市很现代化,经济发达、生活便利,就定居在了深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更多地考虑带动和扶持年轻人,这也是一种责任。我认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是比较好的选项,因为两岸同文同种,台湾青年过来比较容易适应。我一直鼓励岛内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大陆实习。去年暑假,我让女儿带了几个同学来深圳。我让他们住在家里,还安排他们去一些单位参访,多开阔眼界。从身边人做起,两岸的沟通交流就都有了。大陆的市场很大,发展机遇也比较多,台湾青年应该来走一走、看一看,最终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