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青观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电影的中国式表达

台青观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电影的中国式表达_fororder_流浪地球3

 

电影是民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每到逢年过节,总会有几部大片作为票房担当上映。随着疫情防控方式的改变,我在台湾度过与家人久违的团聚时光后,顺利地返回在上海的工作岗位。趁着贺岁档影视的余温尚存,我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尽管春节假期已过,影厅的入座率仍然有八成以上,可见该部电影的影响力与口碑。影片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长,剧情紧凑,特效炫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科幻电影的恢弘场面。过硬的脚本实力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电影院,乘地铁回公司。我回忆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岸电影。近些年来,台湾的电影更多的是探索人性情感,多以文艺爱情或民俗信仰为题,或以搞笑对白取胜,本质意义上趋近雷同,似乎被框限在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里。大陆的电影产业市场巨大,竞争加剧,却日益蓬勃兴旺。开心麻花的舞台剧被改编成为经典喜剧电影,多部畅销小说登上了大屏幕。为了抓住观影者的目光,影片每一帧的设计愈发精致,剧情深度日益增加。

 

我发现,大陆科幻剧情片开始慢慢向硬核科学探索。过往,我们总认为美国的好莱坞是科幻大片工厂,大场景的特效制作只能是欧美国家的专利。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它的上映向世界表明中国的科幻电影也能有不输、甚至超越欧美的实力。最近热门的科幻题材电视剧《三体》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中国式科幻影视作品正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向世界宣布中国硬科幻的崛起。

 

台青观影《流浪地球2》 感受科幻电影的中国式表达_fororder_218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让世界看到了科幻电影新的中国式表达。早些年,有种陈旧的说法,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民众仰望星空无感、眺望瀚海无意。看过《流浪地球2》后,我认为那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且早就过时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已经上升到无垠宇宙的星斗之间,在银河系漫游,且这种想象力有着扎实的科学理论作为依托,是我们在寻找远方、探索宇宙谜雾之余,实事求是的一种精神追求。

 

关于《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我在2019年初看第一部时,十分惊叹剧本的无边想象,居然能想出利用推进发动机的反作用力让地球离开即将支离破碎的太阳系,进而航向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为此我特意去翻阅了《流浪地球》原著小说的出版时间,是2008年,也就是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的那一年。历经十载,中国终于有精湛的特效技术将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畅想搬上大屏幕。《流浪地球2》是第一部的前传,是在没有原著小说的情况下进行的电影脚本原创,海内外的影厅是载体,数亿的观众是发声器,所有这些元素齐声传唱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和家国情怀。

 

我自小在台湾长大,对于宇宙的初次深窥源于上小学时读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系统性地学习则来自于高中课本上的地球科学概论。《流浪地球2》带给我的震撼,仿佛旧时课本里的每一颗星球跃出纸面,形成自己独有的想象空间。这部电影至今还没有在台湾地区上映,但是我特别想推荐给台湾的朋友们,让他们也能感受中华民族遨游星河的浪漫,感受中国式科幻影视文化的崛起。我还特别憧憬未来两岸能在科幻电影制作领域有所交流、能有更深度的合作。我相信,在大陆优秀作家与硬核剧本辈出的年代,以专业拍摄手法及绚丽特效加持为后盾,辅以台湾式电影特有的人性细腻刻画,两岸合作的电影作品一定能闪耀在中国电影史上。(作者:谢建鋐)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2023-01-28

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

 

行星发动机造得出来吗?

 

影片中,人类计划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开启“流浪之旅”,这些发动机依靠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长期研究核聚变能源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介绍,核聚变反应是将两个原子核重新结合,生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其间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利用这一能量推动地球,原理上是说得通的。”

 

然而实现重核聚变绝非易事,重核聚变是采用硅等元素作为聚变原料,这样的聚变首先要克服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越重的原子核所带电荷越多,越难以产生聚变。“我们当前广泛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均采用轻核聚变。”王腾说,其聚变原料氘和氚是自然中最轻元素——氢的两个同位素,相较重核聚变而言更容易实现。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王腾告诉记者,可控核聚变是目前世界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经过全人类70余年的共同努力,核聚变研究已从实验装置进入实验堆和工程堆“章节”。“让聚变能推动星球旅行可能为时尚早,但点亮一盏灯大有希望。”王腾说。

 

量子计算机真的无所不能?

 

电影中,拥有超强算力和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550系列让人惊叹。“很显然,它已经是一台优秀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秘书长郭国平教授认为,未来量子计算有望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学术界把量子计算发展分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实现专用的量子模拟机”“构建可编程通用量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一位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知名学者表示,目前国内外量子计算机研发已实现第一阶段目标,达到第二阶段目标是当前学术界主要的研究任务,距离科幻电影中所展示的应用至少还需要10年到15年左右的时间。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光量子干涉实物图。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太空电梯的关键是什么?

太空电梯的关键是什么?

 

电影中,高耸入云、连接天地的太空电梯运行场景震撼。“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材料用作电梯的缆绳。”长期研究新型材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管庆方认为,“太空电梯”代表着人类对材料极限性能的追求。

 

一根合格的太空电梯缆绳需要具备如下能力:首先强度足够大,其次需要考虑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服役性能。

 

“人类将不断突破材料的极限性能,发展全新的材料。”管庆方说。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的新材料“碳弹簧”(新华社安徽分社 制图)

 

机器狗啥时能真正进入生活?

 

电影中,智能机器狗“笨笨”憨态可掬,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小平认为,其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活跃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展示的一款面向家庭场景的仿生机器狗。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目前,人工智能还未能真正完全以人的姿态参与你我的生活。但是,学习能力、感知能力乃至决策能力在一些机器人身上已有体现。陈小平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如何发展,有没有可能、有没有必要采用和人的智能一样的工作原理?这对人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新华社合肥电 记者:徐海涛、陈诺、刘方强、屈彦、戴威、何曦悦

展开全文

德媒:《流浪地球2》再探文化出海新路

2023-02-06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31日报道,《流浪地球2》于1月22日(即农历大年初一)登陆北美影院,最初上映的城市和场次都非常有限,导致在温哥华、洛杉矶等华人较多的城市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因为票房表现不俗,该片于1月27日决定在北美扩映,还进入到纳什维尔等华人群体并不太多的城市。

 

根据美国票房网的数据,在刚过去的周末,也就是1月27日到1月29日三天里,《流浪地球2》在美国142家影院上映,拿到近144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排在票房榜的第十位,场均票房则在前十名中位列前茅,可见上座率很高,总体票房表现算得上不错。

 

报道称,截至1月30日,在知名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上,该电影虽然只有15位影评人进行评论,但新鲜度为80%。与此同时,观众好评则高达97%,44条认证的观众评论中有相当一部分账号是用汉语拼音作为名字,这些好评中提到了能在北美看到母语电影的亲切感,并称赞电影没有落入个人英雄主义的俗套。

 

在小红书和豆瓣等中国国内社交媒体上,这部电影也得到了许多北美留学生的喜爱,很多评论充满溢美之词,有些人甚至看了两三次。令观众们赞美的地方既有不输给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制作水平,也有吴京、沙溢、刘德华、李雪健等资深演员的精湛演技。

 

报道称,许多评论都对这部电影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充满期待。一位小红书用户写道,之前一直盼着中国电影能走出去,《流浪地球2》是不可多得的非常适合这一任务的国产电影。他也提到,“以前听到身边的美国人讨论《寄生虫》、《鱿鱼游戏》和日本游戏动漫的时候,还是有点羡慕的”,“私心上一直希望中国能有走得出去的文化产品”。另一位用户则表示“《流浪地球2》在美上映被批文化输出,这就对了”,并得到了2500多个点赞。

 

报道称,一位在美中国留学生告诉记者,这部电影很好地融合了高端的电影特效技术和中国人想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拯救地球的价值观,是好莱坞大片水准。她觉得电影的叙事非常好,故事结构是多线并行,但每条线都讲得很清晰。她认为,该片表达的思想是“全世界一起拯救地球”,这种价值观和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有所不同,应该让更多其他国家的观众看到这部电影。她表示,这部电影有向海外进行文化输出的潜力,也很适合与外国朋友或者同学一起观看。

 

报道称,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评价较为负面的影评中写道,该片“充满野心的视角略显空洞”,“剧情经不起推敲”,“充斥着夸张情节和突出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这篇文章被一些华人观众解读为:美国意识到了这部电影对于好莱坞的威胁,因此发出抨击。不少人认为,美国害怕这部电影,证明了该片在文化输出上的成功。

展开全文

外交部:中国科技进步不仅服务本国也造福国际社会

2022-10-14

近期飓风“朱丽叶”袭击多个中南美洲国家,中方表示将为当地救灾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今天(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南美洲国家救灾工作,积极提供救灾援助。应有关国家申请,我们第一时间调用遥感卫星为当地抗洪救灾提供空间技术支持。后续我们将继续同有需要的国家保持沟通,为灾情监测和灾后评估工作提供支持。

 

毛宁表示,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通过科技手段为发展中国家减灾救灾提供帮助。早在2007年,中国就加入了“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组织,此后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灾害监测和救灾减灾工作。自2010年起,中国开始为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持续提供全面支持。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数据服务已覆盖了124个国家和地区,为菲律宾、莫桑比克等40多个国家提供空间技术等应急保障服务近70次。

 

中国的高分卫星系统通过高分辨率观测和高光谱成像功能,近年有效地响应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上百起重大灾害,在斯里兰卡洪灾、厄瓜多尔地震、老挝台风洪涝灾害、阿富汗旱灾和汤加火山喷发中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灾区影像图,对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的北斗导航卫星搭载国际搜救组织的标准设备,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有效地提高救援成功率。目前正在召开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六次大会上,各方都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表示高度赞赏。

 

毛宁强调,中国的科技进步将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不仅服务本国人民,也将造福国际社会。

 

(总台央视记者 申杨 孔禄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