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放下仇恨 才能轻松前行

“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在台北误伤烟贩,引发群情激动。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镇压,造成了较大规模的伤亡。

 

今年2月28日,是台湾“二二八”事件的69周年纪念日,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的同时,台湾社会各界也开始反思“二二八”事件的影响。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8日发表透视集文章说,2月28日,每年的这一天,国民党总是备受责难,而过去7年多来,马英九更是每年在二二八的纪念会上遭到各式各样的羞辱,不论马表现出何种谦卑、认错的态度,深绿人士就是紧紧抓着仇恨不放,让每年的二二八不但没有办法化解历史的仇恨,反而让台湾社会气氛越来越剑拔弩张,几至无解。

 

文章表示,二二八事件的历史真相,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事件的起因与背景各有不同的论述,甚至死亡人数也有很大的差异。希望借着回顾历史,寻求反省与改正的力量,提醒后人不要再犯前人所犯过的错误。换句话说,纪念二二八的目的在于带来和解,而不是散播仇恨。

 

文章最后呼吁,我们要学习如何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态度,看待“二二八”这个历史的伤痛,不要再去挑起族群的仇恨,因为这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负面影响。“二二八”已经过了69年,台湾社会不需要继续活在事件的阴影中;纪念“二二八”,适可而止,台湾需要前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在28日刊登评论文章《谁在撕裂台湾?》,文章称,1995年国民党当局正式成立“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极力还原历史真相,并立法补偿受害人。而民进党高举“二二八”和美丽岛两面悲情大旗,于2000年首次登台“执政”,一待就是8年。不客气地说,“二二八悲情”已经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提款机,赚够了选民的眼泪。

 

日前,民进党“立委”陈其迈主张“修法”,大意是往后谈“二·二八”必须同意绿营观点,违者将处以刑责。前国民党“立委”蔡正元把近期“立法院”提案中的“废国父遗像”“纪念郑南榕”和“二·二八禁言”并称为“新三宝主义”,直指“完全执政”的民进党将借机兴风作浪。另一前国民党“立委”邱毅更是明言,绿营所有这些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文化台独”。他呼吁民进党别借着“转型正义”搞“绿色恐怖”。

 

在一些纪念活动上,“二二八”亲历者则强调不容将“二·二八”扭曲成“台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追踪“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时期真相的台湾作家蓝博洲在当天于台北举行的“纪念‘二二八’69周年座谈会”上说,“纪念‘二二八’,就要了解‘二二八’的真相,现在很多的论述都是假的,台湾有些政党将台湾人民的苦难与反抗历史当成了选票提款机,选举时就向国民党讨债。更有人把‘二二八’扭曲为‘台独’。我把这称之为在别人的坟墓上插自己的墓碑。”

 

蓝博洲对参加座谈会的年轻学生说:“希望你们回去告诉‘太阳花’和‘反课纲’的同学们,我们不怀疑你们参与社会的热情,但对历史要了解,了解历史真相需要花一点心思,这样对你们的前途和台湾的前途有益处。”

 

中国台湾网也发表网友的评论文章,呼吁让历史的仇恨歇歇吧。文章说,每年的2月28日都是台湾社会的一个痛点,民进党当然也很会利用这个痛点。今年即使是在民进党赢得了“完全执政”的情况下,身段与眼界都还是依然如此,孙中山与蒋介石的雕像也照例被泼漆、丑化。绿营人士如此紧抓仇恨不放,如此让每年的这一天都在历史的仇恨中度过,如此让台湾的社会气氛越来越剑拔弩张,真的是为台湾好吗?文章说,是时候客观理性一点、合情合理一点,不要再挑起族群仇恨了。台湾经济每况日下,当前迫切需要的难道不是一个稳定的发展经济的社会环境吗?无论如何,台湾需要前进,而不是永远活在仇恨与对立里。

台湾多场活动纪念“二二八”事件69周年

2016-02-29

28日是“二二八”事件69周年纪念日,台湾当局及各界举行多项活动来纪念这一数十年来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历史悲剧。

 

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发生一件私烟查缉血案,激起当地抗议浪潮。翌日“二二八”事件爆发,数日内蔓延至全台各地,随后遭国民党当局镇压。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28日再次出席“二二八”纪念活动并代表与会者向英灵献花。他表示,疗伤止痛的过程不只是透过赔偿、道歉、立碑等措施来弥补,更重要是各界从内心深处进行有意义的反省,保证未来类似事件绝不再重演,并促进族群之间的和谐。

 

在纪念仪式上,马英九向“二二八”受难者王仁厚的家属颁发恢复名誉证书。

 

当天出席不同场次纪念活动时,民进党主席、台“大选”当选人蔡英文则称要“勇敢面对自己黑暗的历史”。她提出,将要求相关机构进一步整理、研究以及公开“威权时代的档案”。蔡英文“大选”副手陈建仁同一天在社交媒体指“二二八”事件罪人可怜悯、宽恕,但罪行一定要严加惩罚。这一表态引发多方关注,民进党事后发出声明称,陈的幕僚将“严加谴责”误写为“严加惩罚”。

 

28日凌晨4时许,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广场遭人纵火,警卫扑灭火势并报警。台北警方呼吁民众理性看待“二二八”纪念日。国民党代理主席黄敏惠对此表示,“二二八”是历史的伤痛,应记取血泪教训,团结和谐向前行。她谴责暴力,并表示不希望有人再借着历史的伤痛制造对立与撕裂。

 

“二二八”受难者徐征之女徐光表示,事件已过去69年,当年的流血事件不该再发生,呼吁民众以和平与爱的心情去了解“二二八”真相。

 

同为受难者后人,台北市长柯文哲未出席当天于台北举行的各项纪念活动,而选在前一天清晨从台湾本岛最北端的富贵角灯塔骑行520公里、于28日上午抵达最南端的鹅銮鼻灯塔。他认为,过去的泪水充满怨恨,今天应以汗水开启宽容与谅解的未来。

 

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28日举办“纪念‘二二八’事件69周年座谈会”,在狭窄的台北市抚台街洋楼吸引了数十位青年学子参与。

 

透过放映采访亲历者的纪录片《证言228》、请青年朋友与陈明忠等多位受难者座谈,作家蓝博洲告诉中新社记者,“二二八”是在内战爆发的大背景下、于台湾发生的另一起民众与统治当局的冲突,这在当年大陆国统区并不少见;后来它才在台湾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变成一特殊符号,甚而被说成“台独”运动的开始,成为一些政客捞取政治资本的“提款卡”。

 

这位20多年致力于台湾历史调查和写作的作家直言,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台湾社会未来还是会付出一些代价。所以,他和许多同仁透过更多地与青年接触、交流,希望能介绍他们去追寻“二二八”等历史事件真相,避免悲剧重复发生。(记者 刘舒凌 陈悦)

展开全文

谁在撕裂台湾?

2016-02-29

又到台湾“二·二八”事件纪念日。日前,民进党“立委”陈其迈主张“修法”,大意是往后谈“二·二八”必须同意绿营观点,违者将处以刑责。

 

前国民党“立委”蔡正元把近期“立法院”提案中的“废国父遗像”“纪念郑南榕”和“二·二八禁言”并称为“新三宝主义”,直指“完全执政”的民进党将借机兴风作浪。另一前国民党“立委”邱毅更是明言,绿营所有这些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文化台独”。他呼吁民进党别借着“转型正义”搞“绿色恐怖”。

 

这种担忧绝非空穴来风。民进党首次在“立法院”取得过半优势,就随即成立“转型正义工作小组”,矛头直指国民党。28日凌晨4时许,国民党中央党部遭人丢汽油弹纵火。目击者表示,现场留下多张提及“二·二八”事件和批评国民党的传单。这表明这种违法行径已经是明火执仗了。

 

“绿色恐怖”开始与民粹一唱一和,更像是之前操作族群对立政治手腕的变种。台湾解除戒严之后,“二·二八”事件渐渐脱敏。1995年国民党当局正式成立“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极力还原历史真相,并立法补偿受害人。而民进党高举“二·二八”和美丽岛两面悲情大旗,于2000年首次登台“执政”,一待就是8年。不客气地说,“二·二八悲情”已经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提款机,赚够了选民的眼泪。

 

有人不无忧虑地说,69年过去了,“二·二八”事件早已异化为政治斗争之工具,而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种种事实和真相,反而少人关心少人问了。每当选举到来,“二·二八”事件就必然占据媒体版面,成为绿营追杀蓝营的主要话题之一,结果是助推族群对立成为“台湾社会之癌”。家和才能万事兴,族群撕裂最负面而直接的影响,就是台湾竞争力的逐渐流失。在悲剧阴影下煽风点火的民进党,反而获益最大,颇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

 

刚刚过去的“大选”,比起前几届选举,贫富分化渐渐取代族群对立,成为蓝绿火并的主轴。借用外媒的一句话来说:笨蛋,关键是经济。但绿营有些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思改善民生,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斗争经验里。外界有足够理由疑虑,“二·二八禁言”恐将沦为民进党丑化与清算的政治工具。当权者有计划地创造意识形态和族群对立,或许与白色恐怖的血腥程度无法相比,但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历史的教训固然须谨记,但操弄议题、混淆视听的作为,才是“二·二八”事件无法和平纪念的一大主因。清算政治与民粹合流,真的能点亮台湾的未来吗?

展开全文

台湾“二·二八”亲历者:不容扭曲成“台独”

2016-02-29

台湾“二·二八”亲历者:不容扭曲成“台独”

 

近日,多场纪念“二·二八”事件的活动在台湾举行。位于台北的“二·二八纪念馆”举行“不定的年代——从二·二八到白色恐怖》特展,展出那个时期的照片、海报、档案文件等。本报记者 陈晓星

 

“纪念‘二·二八’,就要了解‘二·二八’的真相,现在很多的论述都是假的,台湾有些政党将台湾人民的苦难与反抗历史当成了选票提款机,选举时就向国民党讨债。更有人把‘二·二八’扭曲为‘台独’。我把这称之为在别人的坟墓上插自己的墓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追踪“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时期真相的台湾作家蓝博洲在今天于台北举行的“纪念‘二·二八’69周年座谈会”上这样说。

 

因“二·二八”和其后的白色恐怖两次入狱并曾被判死刑的陈明忠说:“为什么参加‘二·二八’?因为在日本统治时期受气的时候,对祖国有很多美好的向往,但国民党来了做官的太糟糕了,我当时看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解到国民党在大陆也是这样的,就要拿起枪来把国民党打倒。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因为无论如何中国要强起来,人民再也不能受欺负了。”陈明忠的妻子、1950年因被指控为中共地下党员而被捕的冯守娥坐了10年牢,同案的哥哥冯锦辉被枪决。冯守娥向记者展示她2014年才得到的哥哥就义时的照片,英俊的面容和从容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22岁。冯锦辉留给父母的遗书写道:“儿子是为了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而牺牲的……”冯守娥在座谈会上说:“‘二·二八’绝不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战争。”

 

1972年因“成大共产党案”入狱的吴俊宏在座谈会上表示,“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期间的政治受难者都是反抗不公不义,但由于政治受难者大多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而被忽略,因为这不合乎“反共反中”的论述。有些人总想把“二·二八”说成是省籍矛盾,以建构“台独”理论。他说:“我们后来回到被关的绿岛监狱,导游说这就是关押‘二·二八’和‘美丽岛事件’政治犯的,‘二·二八’的时候没有绿岛监狱,‘美丽岛事件’也只有1人关在那里。我说你讲的不对,导游说‘文建会(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文化管理机构)’这样写的。现在,又有人要立法保护他们对‘二·二八’的解释,如果不同意他们的解释就是违法。难道我又要成为政治犯了吗?”

 

本次座谈会由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等单位举办。受难人互助会总会长蔡裕荣在座谈会上说:“台湾一位学者做过调查后居然说这些人真可怜,被共产党骗,被国民党关。这让那些牺牲者情何以堪?他们追求民族尊严、公平正义是可怜吗?真相要被还原,他们的精神要得到传承。”

 

蓝博洲对参加座谈会的年轻学生说:“希望你们回去告诉‘太阳花’和‘反课纲’的同学们,我们不怀疑你们参与社会的热情,但对历史要了解,了解历史真相需要花一点心思,这样对你们的前途和台湾的前途有益处。”他幽默地说:“如果我们被抓起来,放心,不会供出你们的。”

 

座谈会已宣布结束,不少年轻人仍然留在会场,请前辈们签名,与他们合影。本报台北2月28日电(记者陈晓星、王尧)

展开全文

赖清德的“二二八”政治秀

2015-03-03

台南市长赖清德2月28日表示,将在最短时间内拆光台南市14所校园内的蒋介石铜像。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短评支持,铜像退出校园后,“赖神”便能擦亮台南民主圣地招牌?这不是作秀,什么才是作秀?赖清德挟着高人气民调,看准话题满足部分激情民众,赖市长的“二二八”政治秀,未免太明显。

 

短评摘编如下:

 

台南市长赖清德上周参加“二二八”追思会时表示,将让蒋介石铜像全面退出台南校园。赖清德表示,在“二二八”前夕,多所大学的蒋介石铜像被泼漆或挂布条,留下“凶手”等字眼,他要还给学校一个干净的学习空间,向威权统治告别,擦亮台南这块民主圣地招牌,已要求组成项目小组,清查还有多少蒋介石铜像在辖内。

 

“二二八事件”是全台湾人心中共同的痛,岁月则是抚平伤口的最好药方,任何人都不应刻意再去撕裂逐渐结疤的创伤。

 

赖清德要求蒋介石铜像全面退出校园,美其名是向威权统治告别,骨子里恐怕是政治秀大于民主假象。台南市教育局调查后,目前台南辖内校园仅剩14座蒋介石铜像,铜像退出校园后,“赖神”便能擦亮台南民主圣地招牌?这不是作秀,什么才是作秀?

 

政治人物操作蒋介石铜像,不但无助抚平历史伤口,对促进社会各族群的和谐更是反效果,只是再次挑起早应走入历史档案中的族群情结,请问赖市长,这是在擦亮民主圣地招牌,还是在制造族群冲突?

 

赖清德挟着高人气民调,看准话题满足部分激情民众,“拿死人出气”。赖市长的“二二八”政治秀,未免太明显。

展开全文

台湾各界纪念“二二八”

2015-03-02

2月28日是“二二八”起义68周年纪念日,当天台当局及社会各界举行追思会、座谈会、纪念展等活动,纪念这一对台湾社会造成深远影响的历史悲剧。

 

当日,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园”举办纪念仪式,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出席活动,向二二八和平纪念碑献花并致辞。马英九表示,“二二八”事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伤痛,面对历史必须就事论事,面对家属必须将心比心,台当局补偿“二二八”事件的诚意与行动将延续下去,永远不让历史重演。

 

同样出席活动的台湾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毛治国表示,希望各界以悲悯的心宽容对待,让社会不同族群、性别、价值和信仰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国民党主席、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当天在新北市出席纪念活动时也表示,大家要共同面对未来,用和平纪念日的精神,来面对“二二八”事件。

 

当天,台北、台南、高雄、嘉义、彰化等地分别举行了纪念及追思活动。记者在台北市二二八纪念馆看到,不少市民前来观看展览,并写下祈福和平的布条挂在纪念馆中。在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举办的“有爱、没有界线——228事件68周年追思仪式”上,一些受难者家属纷纷献上洁白的百合,表达对亲人的追思。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政治人物和“台独”阵营操弄和挑拨族群对立,发起游行宣扬“二二八”为“外来政权对本地人的屠杀”。当日凌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外两侧墙上遭人喷漆。

 

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28日下午举办“二二八68周年纪实纪录片暨座谈会”,会上播放了台湾作家蓝博洲采访制作的纪录片《证言228》,这部纪录片访问了五位二二八亲历者,包括当时的记者、老师等。

 

蓝博洲说,他从1987年就开始做“二二八”事件的相关调查,拍摄这部纪录片,也是为了更“慎重”地纪念,避免“二二八”被当做政治性的工具,为现实政争服务。与会的多名事件亲历者和研究者对此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作家黄智贤博士说,同样有很多外省人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他们当中不少是在台湾光复时抱着建设台湾而来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希望台湾人能更好地面对史实,不要让野心家用“二二八”搭便桥,渡到“台独”和仇恨的彼岸。

 

1947年爆发的“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反对当时国民党当局专制统治、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爱国民主自治运动,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别有用心地歪曲历史事实,将其视为“台独”起源和“外省人欺压台湾人”的族群冲突,极力挑拨省籍矛盾,制造社会对立。(记者曹典李寒芳)

展开全文

马英九谈"二二八"遭绿批 蓝:别再挑动受难者家属情绪

2014-03-02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日前在脸书谈到“二二八”事件,却招来谢长廷留言质疑,指称马英九文中使用的是“补偿”,而非“赔偿”。谢长廷指称,补偿是指行政单位没错,如征收土地、拆除违违,而赔偿则是有错。他质问台当局如此道歉意义何在。

对此,中国国民党文传会主委范姜泰基今天表示,台当局努力抚平“二二八”事件伤痛,盼在野党“将心比心”,避免再挑动受难者家属情绪。范姜泰基表示,马英九语意很清楚,谢长廷不应刻意做文章。

范姜泰表示,马英九脸书中谈到,“关于二二八事件真相的调查……认错、道歉、补偿、建碑、恢复名誉、订为假日等等,已经二十多年了”。事实上“二二八条例”的名称在1995年制订时,确实是“补偿条例”。在实施长达12年后,才在2007年修正为“赔偿条例”,也得到当时“立法院”国民党团的全力支持。

范姜泰基表示,1995制订“二二八条例”时,究竟应该用“补偿条例”或“赔偿条例”,确实有不同意见。考虑重点的是哪一种用语对受难者或家属得到实质抚慰最有利?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赔偿”必须由受害者就“损害”负担举证的责任,规定门坎较高。但当时“二二八”事件发生已48年,时空环境变化很大,要求受难者或家属对48年前的损害提出证据,可能发生困难,更可能对受难者或家属造成二度伤害。

因此,经过多方研议,最后采取专家的意见,使用门坎较低的“补偿”一语,让受难者或其家属申请时可较为容易过关。

同时,范姜泰基表示,台当局既然已公开认错并道歉,当然就没有利用“补偿”的名称来规避责任的问题。事实上,99%的案件(2266件)都是在“补偿条例”时期审查通过。

针对“二二八”事件,范姜泰基还表示,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多次以地区领导人身份向受难者及家属表达诚挚歉意,这些行动虽然无法完全抚平受难者和家属心中伤痛,但总是表达台当局的诚意与善意,尽量做到疗伤止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