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青:我家的族谱与纪录片《国土重光》的历史对话

当 AI 技术复原的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北公会堂场景在屏幕上亮起,当 “台湾光复了” 的宣告穿越八十年时光回荡在耳畔,我不禁想起父亲常做的事——他总捧着那本蓝色布封面、清朝年代的手抄本薛家族谱,虽然族谱的边角早已被磨出卷边,却被父亲一直视若珍宝。父亲经常告诉我:“咱薛家的根在大陆,是从泉州渡海来的台湾。”六集纪录片《国土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用铁证如山的史料与震撼人心的叙事,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而父亲手中的族谱,恰是这两岸同根同源最鲜活的注脚,让我对“国土重光”四个字背后的重量,有了远超旁人的切身感悟。

 

 

纪录片开篇的历史回溯给我带来了直击心灵的冲击。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现场的黑白影像,与我曾无数次眺望的台湾海峡湛蓝海水形成强烈对比。“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的文字,不仅是清政府的屈辱印记,更是刻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上的一道伤痕。但纪录片并未止步于展现苦难,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挺身而出的脊梁 —— 汪春源带动的 “公车上书” 里,有士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呐喊;丘逢甲领导的反割台斗争中,有“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的悲壮;莫那・鲁道发动的雾社起义中,有少数民族同胞以血肉之躯对抗殖民暴政的决绝。这些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抗争故事,被纪录片串联成线,清晰地告诉我们: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歇,台湾同胞心向祖国的民族情怀从未断绝。

 

 

最令我动容的,是纪录片中首次披露的珍贵史料。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的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新闻公报原件,用铁一般的资料和历史事实证明台湾回归中国不容篡改和质疑。这让我立刻联想起我家那本蓝色布封面、清朝手抄本族谱开篇“源自闽地,根系中华”的题字,宏大的历史与微观的家史在此刻完美契合;台湾抗日志士林正亨重伤后写给母亲的家信,字里行间既有“为国尽忠”的坚定,又有“未能尽孝”的愧疚。让我忆起父亲所说,薛家先祖渡台后每逢清明必遥祭泉州祖地的规矩;更想起老爸老妈特意来大陆旅游的经历,他们沿着长江走过许多城市,还来到我现在居住的湖北,在黄鹤楼前合照留念。看到93岁高龄的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员刘惠敏现场哼唱的“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队歌,更让我在心中握紧了父亲手中那本边角早已被磨出卷边的族谱——咱们薛家世代相传的 “不忘故土” 的家训,与这份信念何其一致。这些细节打破了历史的隔阂,让我清晰看到:我们台湾同胞的根始终在大陆,台湾的命运从来都与祖国紧密相连。

 

 

纪录片采用的历史与现代双线叙事手法,更让历史照进了我的现实生活。当镜头从台湾义勇队的抗战历史切换到今日两岸青年共同祭奠抗日先烈的场景;当 AI 复原的丘逢甲与当代台胞隔空 “对话”,一种跨越时空的民族认同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纪录片清晰地揭示:台湾光复是二战胜利的必然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更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更是对 “台独” 势力扭曲历史的有力驳斥。正如纪录片中专家所言,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的历史事实,不会因任何谎言而改变;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不会因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而割裂。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本文作者开发的台湾光复主题的文创产品

 

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说“欲亡其国,先灭其史”。《国土重光》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在我看来正是守护历史。它用日本国会图书馆馆藏的日本军官桦山资纪的日记揭露了日本觊觎台湾的野心,用《恢复台湾同胞国籍令》档案证明台湾同胞的民族气节。而当镜头扫过台湾光复后台胞祭祖、拜谒中山陵的盛况时,我不禁在心中翻开那本蓝色布封面的族谱。父亲曾告诉我,台湾光复后家族往来书信里总提起“要记牢泉州祖地”,这份对根的牵挂,让“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族记忆。这些无可辩驳的史实与家史,共同构成了反对 “台独”分裂行径的坚实根基,也让 “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 的历史大势,在我心中愈发清晰。

 

走出屏幕里的历史时空,台湾海峡的浪涛声仿佛仍在耳边,父亲捧着那本薛家族谱的身影,以及父母在黄鹤楼前合照时的笑容也愈发清晰。观看《国土重光》,让我们两岸同胞共同感受和平来之不易,更让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铭记共同历史、坚守民族大义,就一定能挫败任何形式“台独”分裂图谋。今后,我会郑重接过父亲手中的薛家族谱,把纪录片里的历史、族谱中的故事一同讲给下一代。这便是对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父亲教诲、父母期盼、两岸同胞共同心愿的最坚定的传承。(作者:薛颖穜)

台湾青年参观武汉中山公园受降堂 台湾光复的历史瞬间不容忘记

2025-11-10

武汉中山公园受降堂是承载民族记忆的重要日军受降点。1945年9月18日,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将军在此主持华中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台湾青年庄益昌在这里了解到华中战区日军投降史实。一幅幅老照片和一份份文献记录着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定格了台湾摆脱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的永恒瞬间。

展开全文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

2025-11-1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海峡两岸》栏目制作的5集系列专题报道《宝岛重光》播出,广受好评。

 

《宝岛重光》由总台驻点记者在台湾采访拍摄完成。记者历时两个月,实地走访台南噍吧哖事件纪念园区、台北中山堂等历史遗迹,采访数十位抗日志士后代与历史学者,获取了珍贵的口述史料。以严谨的态度挖掘和呈现一手材料,讲述日本殖民统治给台湾带来的沉重灾难,展现岛内民众前赴后继、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用铁证如山的史料,有力回击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等谬论;以人证、物证双重叙事,戳破了民进党当局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掩盖历史真相的图谋。

 

本片展现了宏大历史叙事下个体命运的鲜活与温度。以武器、书信、车票等符号为线索,以“人的故事”为核心,串联起一段段有血有肉的抗争记忆。台湾抗日名将李友邦之子李力群表示,父亲亲笔所书“复疆”二字,正是父亲将“光复台湾、回归祖国”作为毕生心愿的见证。台湾同胞杨炳辉家族反抗日本侵占台湾,多名亲人献出生命。他面对镜头时动情地说:“今天有机会向全中国同胞介绍我先祖的英烈事迹,够了,我们万分庆幸”。台湾民谣歌手胡德夫清唱《台湾光复纪念歌》,引发众多台湾观众的共鸣,他们纷纷留言道“台湾光复,不能忘”、“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宝岛重光》播出后,在岛内引发深刻共鸣,获得各界广泛赞誉。台湾《旺报》、梅花新闻网等媒体主动推广,盛赞该片为两岸记忆的传承与历史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时报》社长王丰坦言受到极大震撼,呼吁两岸同胞铭记历史,台湾和大陆更应该紧紧相依相偎。岛内民众反响尤为真挚感人,疾呼民进党当局还原历史真相,别再欺骗台湾人民。

 

回望一九四五,九州同庆台湾光复。聆听穿越时空的呐喊,讲述历史背后的历史。《宝岛重光》通过镜头语言,有力诠释了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只有团结一心、携手同行,才能抵御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同胞秉持民族大义,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定能完成祖国统一的千秋伟业,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展开全文

热评两岸丨纪念台湾光复 两岸同声盼统一

2025-11-10

从媒体报道,到学界研讨,再到岛内民众自发纪念,祖国大陆以国家名义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后,连日来持续在两岸引发共鸣:

 

展开全文

台湾光复昭示祖国必定统一

2025-11-10

11月2日至3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两岸暨港澳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抗战与台湾光复、台湾的抗日运动等话题分享学术成果。与会专家认为,台湾光复、回归中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坚如磐石的法理基础和历史事实,决不容歪曲和否定。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铁的历史事实。甲午战败,乙未割台,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维开表示,“光复”是“失去再收回”的意思,正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才复归中国。

 

台湾光复、回归中国是两岸同胞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的胜利成果,深刻昭示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吕芳上介绍了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的著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以上,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台湾光复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法理链条的重要一环。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早已无可辩驳地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明确台湾回归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其权威性不容质疑和挑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政权更替,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表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定论,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必然要求。

 

台湾地位问题早在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时就已经彻底解决。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不仅歪曲历史事实,“只提终战,不提光复”,甚至勾连外部势力鼓噪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谎言谬论,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改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地位。鼓吹“台独”就是分裂国家,支持“台独”就是干涉中国内政,纵容“台独”就是破坏台海稳定,这些谎言和谬论公然挑战联合国权威和战后国际秩序,十分荒谬和危险,绝不会得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两岸统一既是历史定论、法理必然,也是大义所在、大势所趋,更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截至目前,183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均支持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想要走历史的回头路,妄图将台湾再度从中国分裂出去,14亿多中国人民绝不答应,国际社会也不会支持。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4日 07 版)

展开全文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青年这样说

2025-11-10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10月25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一承载着重大历史意义与深厚民族情感的表述,在广大台湾青年群体中激起了热烈且深刻的反响,彰显出台湾青年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与对民族认同的坚守。

展开全文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反对“台独”, 期盼民族复兴

2025-10-16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1895年,因甲午战争落败,清朝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被殖民统治半个世纪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省台北市庄严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对日本受降典礼,这一天,被正式定为“台湾光复节”。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反对“台独”, 期盼民族复兴_fororder_光复1.JPG

 

近一段时间,两岸多地举办了多场活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反映了两岸同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反对“台独”、 期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

 

8月29日,“历史不散场: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的见证与省思”纪念座谈会在台北举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经历艰苦战争后,最终抗战取得胜利并实现台湾光复,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过去的历史永远不应忘记,应该牢记在心,并且正确认知、传承下去。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表示,当前,民进党当局不愿意正确面对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历史,赖清德用“终战”而非“抗战”的字眼,刻意媚日,对不起抵抗侵略的台湾前辈。历史不容扭曲和遗忘,凡是中华儿女都不应该遗忘日本侵略的这段历史。

 

9月20日,“纪念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座谈会在台北举行。《祖国》杂志社社长、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表示,日本占据宝岛半个世纪,台湾同胞被屠戮保守估计超过50万。他呼吁,要建构台湾正确历史叙事,捍卫“中华史观”,唤醒台湾社会的真实历史记忆。夏潮联合会会长陈福裕说,台湾曾在民族衰败中被迫割让,饱尝异族统治的痛苦。“如今,作为生活在台湾的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势力用任何方式再将台湾从祖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

 

10月11日,“隔海呼唤祖国的台胞心声——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图文展在位于武汉市的湖北省图书馆开幕。该展览通过450余张历史照片和3.5万余字的文字叙述,展示了16世纪初至1945年间,台湾所经历的西方殖民主义者觊觎、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建省、武装抗日、反殖民文化抗日、少数民族抗日、抵抗“皇民化”、民众呼唤祖国、回归光复等重要历史事件。图文展策划人、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以《让隔海呼唤祖国的台胞心声发扬光大》为题作主旨演讲表示,本次展览聚焦1895至1945年台湾历史,新增战国至三国时期涉台史实、台湾同胞诗文及反日宣言,既还原“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铁证,也印证日据时期台湾同胞心向祖国的主流民意。他强调,两岸同胞应了解真实历史才能破除对立,实现民族复兴。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反对“台独”, 期盼民族复兴_fororder_捕获2.JPG

 

台湾少数民族抗日纪事座谈会嘉宾合影(摄影  狄兆仁)

 

10月14日,台湾少数民族抗日纪事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两岸抗日先贤后裔、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以山河为证、以历史为鉴,共同追忆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抗战中的英勇壮举,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北京市台联副会长苏伟在座谈会上表示,80年前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台湾得以光复、重回祖国怀抱,这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屈抗争的共同荣光。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书写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这些壮举与卢沟桥的枪声、东北抗联的烽火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昭示着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杨品骅说,日本殖民台湾期间,我们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这期间,我们保护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台湾各地发起了很多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同日本人的斗争。台湾光复80周年对两岸同胞、全球华人来说,意义重大。我们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中国人。

 

“现在台湾地区的百姓和青年很多对这些历史都不了解,很多资料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对我而言收获很大。” 在10月13日于南京大学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与南海诸岛收复主题展”上,台湾学者宋燕辉这样表示。整个主题展清晰回溯了因《马关条约》而起的国土沦丧之痛,生动展现了抗战胜利后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光复台湾、收复南海诸岛的正义之举,并描绘了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宏伟图景。宋燕辉希望两岸的年轻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南海的历史,也到太平岛去看看,这能激发青年一代共同捍卫我们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反对“台独”, 期盼民族复兴_fororder_捕获.JPG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与南海诸岛收复主题展”详细呈现了战后中国光复台湾、收复南海诸岛的历程(主办方供图)

 

岁月如歌,山河可鉴。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到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50年里,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怀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数十万台湾同胞慷慨赴死,用生命完成感天动地的壮举。我们将永远铭记台湾同胞英勇抗日的精神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赖清德当局刻意淡化、否认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歪曲抗战历史,甚至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认,是对两岸同胞巨大民族牺牲的严重亵渎,是典型的数典忘祖、民族败类。鉴往知来,希望两岸同胞都能铭记抗战历史,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坚守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促祖国统一,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作者:左镇) 

展开全文

守护历史记忆 增进国家认同

2025-09-11

前不久,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与福建省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联合编纂的《馆藏民国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出版面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汇编》作为国内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对民国闽台关系档案原件进行整体影印出版之厚作,收录了从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期间的9000余件档案及30余种期刊文献。这批档案记录了台湾日据时期和台湾光复初期福建与台湾之间在各领域各层面的密切往来,揭示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见证闽台命运与共的紧密联系

 

福建与台湾地理相近、血脉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清一代,台湾作为福建省下辖的行政单位延续二百余年,台湾单独建省后的初期,台湾依旧保有与福建特殊的行政关系,以“福建台湾省”之形态运作。在民国时期,尽管台湾长期被日本侵占,时局动荡,但闽台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始终未断。《汇编》所收录的大量档案文献,真实再现了这一历史脉络。例如,民国时期福建地方政府与台湾民众组织之间的往来公文,反映了双方在生产、商贸、赈灾、教育等方面的协作;又如,档案所记录的台湾光复初期“闽台区”的政治现象,说明了在闽、台两地,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参议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等机构,以及教育、会展等各界,有明确的“闽台区”之实践,以及“闽台一家”和“闽台共济”的观念。

 

尤为难得的是,《汇编》收录的大量原始档案和期刊文献为首次公开披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潜力。其中,既有福建省政府与台湾地方官员之间的往来公文,也有民间团体与个人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互动记录,生动再现了闽台两地在动荡年代中彼此扶持、共克时艰的历史画面。档案不仅涉及福州、厦门等福建主要城市与台湾台北、台南等地区交流情况,还涵盖了福建漳州、泉州与台湾高雄、基隆等次级区域间的往来记录,全面展现了闽台两地在不同层级上的互动网络。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为深入研究两岸关系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展现台湾同胞抗日复台光辉事迹

 

《汇编》收录了大量有关抗日复台的档案文献,其中就涉及台湾抗日名将李友邦率领的台湾义勇队在闽活动事迹、台湾革命同盟会的活动等。这些档案文献系统呈现了台湾同胞与祖国一道并肩作战,抵御外辱、光复台湾与维护祖国统一的光辉事迹,有力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

 

其中,有关台湾义勇队的档案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一支由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组成的、主要活跃在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参加抗日卫国和光复台湾之斗争的队伍。《汇编》收录了1937年至1946年有关台湾义勇队活动的众多原始文献资料,涵盖台湾义勇队从成立之初到发展壮大,再到活跃于抗日战场以及参与复台工作不同阶段的文献。这些档案无声诉说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记忆和爱国情怀。

 

当前,“文化台独”阴谋论者甚嚣尘上,他们鼓吹和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带来了台湾“现代化成就”,甚至不惜歪曲历史、数典忘祖,企图割裂台湾与祖国的历史文化联系。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抹杀。《汇编》中真实的历史档案有力地回击了此类谬论,清晰地展现了台湾同胞在抗日复台斗争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为捍卫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提供了坚实依据。

 

诉说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从《汇编》所展现出的历史脉络中,人们不难发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始终扎根于两岸民众的密切联系与深厚情感。无论是商贸往来的频繁互动、交通运输的互相支援、生产生活的守望相助,还是文化习俗的交融传承,无不诉说着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这种历史积淀不仅构建了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亦是两岸民众勠力同心、团结御外的精神源泉。通过回顾档案中的温情往事,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以史为鉴,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与交流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两岸关系,《汇编》档案所揭示的历史经验更显珍贵。它提醒我们,任何人为制造的隔阂与对立都无法割裂两岸同胞之间的亲情与联系。档案中记录的一个个生产建设、赈济抚难、政策保障、资源互通、生活互助的鲜活实例,都是两岸同胞心手相连、命运与共的生动体现。唯有秉持历史的客观性与包容性,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镌刻在档案中的情愫却从未褪色,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心灵。这些档案用事实揭示了两岸关系的深厚根基与广阔前景。每一份档案都如同一扇窗,打开历史的记忆,映照出两岸人民水乳交融、携手并肩的往昔岁月,也必将为新时代两岸同胞增进互信、深化融合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展开全文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勇敢发声 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扭曲

2025-10-29

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顺人民之意,以国家之名。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此消息公布后在台湾岛内引发热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勇敢发声,表示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扭曲,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定能共创美好未来。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勇敢发声 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扭曲_fororder_2

 

“台湾光复纪念日不仅是追忆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重要日子,更是凝聚民族力量、共创统一未来的重要契机。”新党主席吴成典说,设立这个重要纪念日,是两岸中国人携手同心开创民族复兴的新起点,希望两岸同胞共同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共同奋斗。

 

“作为一个生在台湾、长在台湾的中国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感慨道,“台湾光复这段历史,是两岸同胞共赴国难、共承苦难、共享胜利荣光的历史证明。纪念台湾光复,不仅是回望一段所有中国人都不能、也不该忘记的历史,更是为了从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看清台湾的现实处境,找到走向未来的正确道路。”

 

台湾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说,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有助两岸同胞建构抗战集体历史记忆,特别是,使两岸荣辱与共的中华民族意志在台湾更为茁壮,铸牢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勇敢发声 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扭曲_fororder_1

 

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日前展开在北京的参观行程。他感慨地说,参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让他想起6月份在上海参观四行仓库时,也是深受感动。而这些历史在台湾已经被遗忘,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维系历史的传承很重要,反观台湾却是在篡改历史,民进党是历史的罪人。为何台湾会变成“亲美”、“亲日”、“仇中”?就是因为民进党。馆长强调,自己并非要大家记得仇恨,但历史不能忘记,两岸都是同胞。

 

中时新闻网以《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否认》为题发表文章表示,80年前,台湾民众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庆祝台湾光复,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每一张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台湾终于结束了被殖民、被歧视、被压迫、被掠夺的历史。台湾光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近年来,某些国际反华势力与岛内“台独”分裂势力试图通过曲解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宣扬“台湾地位未定论”来否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理事实,为“台独”分裂制造舆论,可谓颠倒黑白。赖清德站在日本侵略者立场将抗战胜利改称“终战”,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甚至宣称“台湾没有光复节”,这种言行既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广大台湾抗日先贤先烈的背叛。

 

《中国时报》日前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台湾光复80周年,不只是台湾的大事,更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台大教授许介鳞生前提及,光复之初十余岁的他已经学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抗日名曲,因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歌词,道尽日据时期台湾同胞的心声。令人费解的是,80年后,“光复”两字对于赖清德而言,竟难以启齿,这对台湾历史是多么大的讽刺。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勇敢发声 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扭曲_fororder_3

 

“如何在台湾新生代中恢复这段历史记忆至关重要”“两岸同胞应联结起来,让共同的历史记忆重新在岛内得以恢复”——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崑义呼吁,我们不能忘记台湾被日本殖民那段屈辱的历史,也不能忘记台湾光复这场光荣的胜利,这是属于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记忆和共同的民族荣光。特别是在民进党当局一边抛出“终战”“台湾地位未定”等“台独”论调,一边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妄图让两岸越走越远的当前,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对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对于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反对“台独”、反对外来干涉,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除了表达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扭曲外,许多台湾同胞还表示,两岸同根同源,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同胞要一起携手同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应当团结一心、携手同行。”台湾高雄市眷村文化发展协会总干事孟繁珩说,两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当前,不仅要共同纪念台湾光复,更应当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荣光。”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潘朝阳说,以国家名义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彰显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身在台湾的我,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对此我很有信心。”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正义因捍卫而昭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相信广大台湾同胞定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同大陆同胞携手同心,同忆历史、捍卫成果、守护家园,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AI微短剧《宝岛英雄》剧本研讨会举办

2025-11-10

中国台湾网11月8日讯(记者 刘琳) 11月7日下午,AI微短剧《宝岛英雄》剧本研讨会在京顺利举办。国务院台办新闻局、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相关领导,党史研究专家、台湾史学者、烈士亲属代表、出品方代表等参会。会议围绕剧本主题立意、史实把控、艺术表达及宣发路径等展开研讨、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AI微短剧《宝岛英雄》剧本研讨会举办

 

AI微短剧《宝岛英雄》剧本研讨会现场(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琳 摄)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宝岛英雄》不仅是一部动漫作品,更是连接两岸历史记忆、凝聚民族认同的文化桥梁。涉台红色题材是传承革命精神、打通两岸青年情感联结的重要载体,以“台湾英烈”为核心的创作,对填补两岸共同历史记忆、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特殊意义,期待该微短剧能够被打造成为两岸青年愿意看、看得懂、有共鸣的红色文化精品,助力红色基因在两岸同胞间代代相传。

 

党史研究专家、台湾史学者等围绕“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的边界”提出了宝贵意见。在创造基调上,建议创作团队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以中央审定的出版物和成熟史料为基础,确保基本史实准确的同时,允许在人物对话、生活细节等方面进行合理艺术加工和精准表达;坚决规避争议性表述,突出家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

 

据悉,AI微短剧《宝岛英雄》剧本以中央台办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与祖国统一》《血沃宝岛》两本书为蓝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培育台湾革命力量,领导台湾同胞开展抗日斗争的故事。作为大陆首部聚焦“台湾英烈”的AI微短剧,《宝岛英雄》将填补相关题材市场空白。该剧由九洲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台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及上海福煦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预计于 2026 年年初完成制作并与观众见面。

展开全文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

2025-10-25

2025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这集中反映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集体意志,是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这一重要史实和民族荣光的有力举措。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_fororder_5_副本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隆重举行。被日本殖民者窃据了50年的台湾终于光复,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无可辩驳。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美国却又重新翻炒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谬论,用心险恶,这是对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否定,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_fororder_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举行。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举行。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这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构成了环环相扣、具有强制力的国际法链条,彻底解决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问题,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为战后国际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该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干净彻底地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大第2758号决议郑重确认并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国家,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不存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_fororder_2

 

位于台湾台北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10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齐湘辉 摄

 

当前,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强推的“倚外谋独”路线遭遇了岛内主流民意的强烈反对,赖清德与民进党当局深陷执政困境,台湾社会民意出现显著变化,“亲美”谋“独”“拒统”氛围趋淡,“疑美”“厌赖”“盼和”氛围更为浓厚,尤其是要求强化与大陆交流合作的声音大为增强。但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不甘心、不愿意放弃谋“独”路线,与美国反华势力一唱一和,并极力配合其进行认知操作,歪曲抹黑联大第2758号决议,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企图误导台湾民众和国际舆论,这是对事实的歪曲,对国际法的践踏,对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公然挑战。民进党当局再怎么胡编乱造,都改变不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都动摇不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_fororder_4

 

游客从台北中山堂门前的广场经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同胞都以多种方式举行纪念活动。 然而,民进党当局不仅不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赖清德更是绝口不提“抗战胜利”,而是沿袭日本侵略者立场称“终战”。 赖清德完全丧失民族立场,刻意无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实,以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来歪曲二战历史,鼓吹“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兜售“台独”分裂谬论,其本质还是“以武谋独”“倚外谋独”。正告赖清德,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任何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都是自取其辱,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都是痴心妄想。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_fororder_3

 

位于台湾花莲的太鲁阁战役纪念碑(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齐湘辉 摄

 

隆重纪念台湾光复意义重大,我们要清楚大声地告诉全世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事实清晰、法理依据充足。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在国家层面举行纪念活动,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引领两岸同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历史不容扭曲,真理必须坚持。 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坚持中华民族身份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台独”分裂势力以及外部干涉势力这些认知操作伎俩就注定失败,祖国统一也必然能实现。 (作者: 李牧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