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两岸青年需要更多“双向奔赴” 促进心灵契合
编辑: 马晓叶 | 时间: 2024-12-05 12:03:34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台湾岛内两岸青年交流再度迎来暖意。11月27日,大陆7所高校共40名师生组成的赴台访问团开启了为期9天8夜的行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此外,包含东京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倩在内的众多优秀大陆学子也都让台湾同胞为之眼前一亮。每当他们到达一个地方,总会吸引成百上千的台湾粉丝热情追逐,可以说这群大陆学生再次为台湾带来了浓浓的两岸情。
除了马龙之外,成为全台媒体焦点的还有清华大学“校花”彭弋航。由于长相酷似2006版《神雕侠侣》中饰演小龙女的刘亦菲,所以有台湾媒体称赞彭弋航为“神仙妹妹”。热情的台湾球迷和台湾民众对大陆学生访问团的追捧体现了此次访问的巨大影响力。访问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岛内年轻人的热烈欢迎,网络上到处都是与他们相关的短视频,交流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不亚于台湾年轻人追星的情景。大陆青年在交流活动中展现的得体谈吐和高雅气质,令许多台湾年轻人惊艳。
本次大陆高校师生参访团走访了多所台湾校园,参观了台北孔庙、台北故宫博物院、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等地,体验了棒球运动等。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台湾民众说看到这几天两岸交流的场景很感动,感觉重新看到了希望,这才是真实的民意。
两岸交流仍是当前的主流民意。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和推动。大陆高校师生团的到访,正是年轻一代在两岸关系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努力,打破了政治的藩篱,促进了两岸的理解和合作。未来,两岸应更加重视青年交流,为两岸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两岸关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看到两岸青年需要心灵契合的“双向奔赴”。这种契合不仅基于文化认同和历史共鸣,还需通过实际交流活动不断巩固和深化。
首先,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是促进彼此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两岸青年文化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多样形式的活动,可以让两岸青年在共同的文化体验中找到共鸣,增进了解和理解。同时,应鼓励两岸青年参与对方的传统节庆和社会活动,有助于增强彼此的文化认同感。
其次,教育交流是实现心灵契合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设立两岸高校的交换生项目、联合办学、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两岸青年可以在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化对彼此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特别是在涉及共同关注的议题上,如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研究,不仅能提高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还能增强他们对两岸共同命运的认知和责任感。
此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心灵契合的重要渠道。两岸青年可以共同参与公益项目、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等实际行动。在共同的劳动和奉献中,他们不仅能建立深厚的友谊,还能在合作中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形成相互尊重和欣赏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为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社交媒体、线上论坛、直播互动等方式,两岸青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打破时空限制,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思想。这种即时性和互动性的交流形式,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建立更加真实和亲密的关系。
实现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关键在于彼此的真诚和信任。只有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两岸青年才能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形成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这种心灵契合的“双向奔赴”将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两岸青年定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作者:罗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