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对于台企而言,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南侨董事长陈正文说。南侨集团已连续七届参展,从第一届90平方米的“见习观摩”到本届260平方米的中央区展位全情投入,今年签约金额也创历史新高。陈正文表示,“我们期待依托进博会这个开放共享的世界级大平台持续成长,在国内外构建起高质量烘焙食品供应链。同时也期待助力其他台企加入这个朋友圈,共同领略进博会的魅力。”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南侨食品集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举行签约仪式。(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据统计,第七届进博会共有22家台企报名参展,展位总面积约2235平方米,涉及食品、消费品、装备、医疗、服务贸易5个产业领域。众多台企抢抓机遇,签约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全球顶尖的健身器材生产商乔山与40多家经销商签约,意向金额突破8亿元人民币;南侨食品集团今年举办4场签约仪式,总金额逾4亿元人民币……乔山健康科技集团中国区总部执行长李永楷惊叹于进博会的巨大影响力,他说:“无论是立足扩大品牌影响力,还是着眼寻找新商机,乔山都在这个舞台上取得了丰厚硕果。我们对大陆市场始终保持最大期待。”台达集团-中达电通总经理宫鸿华认为,“大陆发展速度很快,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加强,台达也需要因时而变,通过进博会平台进一步寻找新的机遇,加强合作交流”。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展区乔山展台拍摄的运用AI技术的跑步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越来越多台商台企正主动步入大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快车道”。近期,大陆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引导支持台商台企融入高质量发展,抢抓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如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第十九届赣台(庐山)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第十八届湖北·武汉台湾周、第15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2024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辽台经贸交流合作周等。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台胞台企来这里参访、考察、创业,希望在这片飞速发展的热土上抓住机遇。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雄安新区已接待14批次近400名台胞参访考察。今年45岁的许玮泰是雄安新区首家台湾菜馆秋霞饭店的创始人。许玮泰说,相较于台湾,大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雄安是我可以亲眼见证它成长的国家级新区”。他建议更多台胞将视线投向大陆,投向雄安新区,亲自来这边走走看看,感受大陆的发展变化。今年8月至10月,在雄安新区居住考察近两个月后,另一名台胞童上庭决定在这里投资,开一家台湾茶叶店。童上庭说,在雄安新区开设台湾茶叶店不仅是一项商业活动,更是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的尝试,“两岸一家亲嘛!”

 

“海峡两岸对于科技创新都有彼此的精彩和成就,如果能携手合作,必能结合自身优势,让两岸的科技产业及创新发展更为飞速进步。”近日,在第五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

 

“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4%。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1785.78亿美元,同比增长9.3%;大陆向台湾出口6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9.8%。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主流民意,也是挡不住的趋势。大陆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始终是台胞台企的最大机遇,广大台商台胞应乘势而上,把握机遇、选准方向,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收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民族复兴参与感,获得更大利益福祉。(作者:常滨)

台生进阶之路:从实习生到引路学长的转变

2024-10-30

2016年,还在台湾读大二的我,因为多次到大陆高校做短期交流,所以萌生了有机会一定要来大陆深度实践的念头。同年暑假,我通过简历投递的方式,来到浙江嘉兴开启了我的首段大陆实习经历。这家公司是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丝绸贸易企业。我实习的部门主要负责丝绸制品的国内外贸易,我们部门的工作对内需要探访工厂、车间、仓库,对外则需要布置展厅、接待外商以及线上网店维护。另外还有一项特别有意思的工作,就是在每个工作日早晨针对丝绸期货市场做盯盘及分析。在嘉兴一个月的实习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工厂中的全自动化抽丝、编织、染色,是智能的高度;展厅、外商、网店的运维经验,是视野的广度。一种崭新且扎实的工作体验引领我透过这扇窗,看向岛内无法望见的更高更远的风景。

 

台生进阶之路:从实习生到引路学长的转变

 

本文作者(右一)与参加浙江台生实习计划的小伙伴在嘉兴乌镇的古巷里打卡

 

2016年是互联网科技迎来腾飞的时候,目光所及的一切似乎皆可链接到网上,让生活充满了惊奇且便利的万般可能性。在嘉兴,我办了人生第一张大陆银行卡,开通了移动支付,迎来消费的新奇模式;第一次使用了外卖软件,享受到在家中也能不下厨就吃上热腾腾的美味饭菜;第一次骑上了共享单车,感受扫码即走的畅快骑行体验;也利用周末之余打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乌镇永久会址;还在返台前搭乘了半小时的动车,前往上海见识魔都的繁华——那时的我也根本没想到几年后会在上海这座城市工作。

 

实习结束后,部门为我办了一场欢送会,这些年我和同事们依然在微信上保持着联系。部门同事结婚、生娃,也都会与我分享喜悦,我也会送上诚挚的祝福。后来我在上海工作那阵子,还曾前往嘉兴,探望以往的职业导师。一个月的实习期,让我见到了不同的风景,更收获了一众一辈子的挚友。

 

在第一次大陆实习经历过后,我对于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知。我期盼着毕业后在大陆这片充满机遇、时刻给我惊喜的土地上去试试自己的能耐。于是,在大三的暑假我选择到广州实习。这次的实习我抱持的心态已经从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转化到了解就业生态、找寻就业机会。当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席卷大陆,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萌芽。我实习的公司是一家服务于新创企业的孵化器载体,以地产加金融的叠加理念协助创业者克服初创路上的种种困难。这次的实习同此前不一样,新创公司的员工大都呈现年轻化,在90后居多的办公室,一众大学毕业生从各地一同相聚在广州共同打拼。年轻人们彼此不分你我,不同的文化交融在一起碰撞出许多不同的体验。现在想来,当时年轻同事之间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在工作上的热忱,是我到现在都不能忘怀的深刻共鸣。

 

台生进阶之路:从实习生到引路学长的转变

 

本文作者(右一)与实习公司小伙伴在广州游戏产业高地科韵路合影留念


 

有一次,领导安排我们将政府单位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结合自己基地的资源,出一个给予配套企业的协助方案。当时我考虑到微信群发不足以完整地讲述方案,并且给予每家客户企业的方案也需要呈现不同的个性化,因此我选择了最接地气的方式——扫楼。我用一周的时间,拜访了整栋楼28层的大部分企业,将定制方案带给各家新创企业的决策人。而后因为这件事,我被领导公开表扬具有“拼搏精神”,也得到了毕业即转正的提前批offer。那是我第一次在大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上获得认可。

 

实习期内,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在工作中接触到了许多各行各业的精英。每当客户在讲述行业趋势时,我明显发现自己听不懂也插不上嘴。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逐渐明白在行业扎根、学历层次的基础上,我还必须加倍努力。我在一桩桩的项目里磨平了身上大学毕业新生的棱角。实习结束后,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大陆继续求学深造、提升自我。后来我考入暨南大学攻读硕士,广州成为我在大陆的筑梦之地。现在我又开始攻读博士,让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台生进阶之路:从实习生到引路学长的转变

 

 参与广州长期实习的台湾同学们在广州城市规划馆外打卡合影

 

在硕士求学阶段,作为一路走来享受大陆发展新机遇的台生,我觉得自己也该将这份情谊和收获传递下去。在课余时间,我开始协助学校和相关单位组织台生赴广州实习。除了已经成为年度品牌活动的台湾大学生广州暑期实习活动外,我还协助策划了台湾大学生广州长期实习活动。我对接了网易游戏、广药集团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实习企业。从我自身也是学生身份的视角出发,长期实习的亮点在于台生进入大型知名企业实习能够更加系统性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在组织架构完善的企业中培养职场人的涵养,以及更加精准地把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对接到一起,将暑假两个月的实习扩展为大四下学期的五个月实习,学生与企业的融入度也更高。企业若是有意愿,也能在实习结束后直接发放offer录用。长期实习结束后,有位台湾女同学在广州交上了男朋友,小两口后来在广州定居,现在正在着手策划婚礼。我作为学长,开心地期待着收到喜帖的那一天。

 

为了让台湾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我也努力在台生实习地域上进行拓展。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串联有意愿接收台湾大学实习生的企业,打造让台湾大学生有更多城市选择权的实习平台。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对口专业和城市倾向,综合考虑选择实习企业。最终,有一批学生到了毕马威、金山软件、格力集团等企业参与实习。实习期过半时,我也会去做企业回访。每每看到台湾实习生与单位同事打成一片、相互开玩笑的场景,我心底就会涌起自己刚到大陆实习时的一切。看到台生们喜笑颜开的样子,我就像望见曾经的自己,也愈发觉得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在实习活动期间,我带着几位台湾成功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参与拍摄了东南卫视的《台青筑梦记》节目。成片的结尾采用了一张我与五位同学开怀大笑合影的照片作为定格。我发给几位同学时,他们已经回到台湾。看到照片,大家不免聊起实习生活的欢愉片段,那一晚我们在微信语音中聊了好久好久……这张对我极具意义的灿烂笑容照片,也被海峡青年论坛选为每年必采用的现场背景照片。

 

台生进阶之路:从实习生到引路学长的转变

 

作者与参加暑期实习的成功大学同学的合影在海峡青年论坛上播放


 

文化没有海峡,情感没有边界。经过了两次实习经历,我特别感谢那些一直在两岸间为台湾青年搭桥的摆渡人,因为有他们的坚持付出,我才能走出台湾来到大陆,实现人生轨迹的新转向。而现在,我自己已经完成从实习生到引路学长的转变,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可以为台湾学子搭桥牵线。因为自己走过这段路,我愿把汲取到的养分与经验,化作筑桥人手中的砖瓦,搭建出一座台湾学子来大陆看看的情感之桥。我想告诉海峡彼岸正在求学的学弟学妹们,大陆这片充满机会且处处令人惊奇的热土值得挑战自我。

 

现阶段我每年会返台两次,每次大约一个月。在这段时光里,除了与在岛内的家人团聚、与久未见面的朋友聊聊近况外,我还会应邀到岛内各个大学做分享,讲讲我在大陆的生活、求学、就业的经验。每次分享会的结尾,我总会发自肺腑、语重心长地说:学弟学妹们,你们生逢盛世,来大陆看看吧!从实习活动开始尝试,或许会如我一般,找到人生不一样的新轨迹!(作者及所有图片提供:谢建鋐)

展开全文

“废除禁团令”通过,台湾舆论:好事一桩

2024-07-17

中国国民党籍民代陈玉珍提案,要求解除观光客赴陆“禁团令”,并开放陆客循“小三通”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台民意机构16日表决,在国民党团与台湾民众党团联手下,成功以60票赞成碾压民进党团的48票反对,通过此项决议案。

 

“废除禁团令”通过,台湾舆论:好事一桩

 

在会议中,陈玉珍痛批民进党,她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称希望两岸观光客多多交流,大家没有看到的是,现在台湾观光业真的非常凄惨,民进党团完全不在乎老百姓死活,“你们心目中只有政治,没有民生经济”。

 

对于“禁团令”的解除,新党前主席郁慕明表示,“对两岸的交流绝对是好事一桩。”郁慕明说,民进党想断绝两岸的交流,但是不能阻断台湾民众旅行的自由。“禁团令”解除后,台湾民众又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到大陆旅游,可以对大陆有更清楚的认识。

 

2020年初,民进党当局单方面禁止大陆居民赴台,并叫停岛内旅行社经营赴大陆团队游业务;去年11月承诺今年3月解除“禁团令”,不料今年2月突然要求旅行社停止招揽赴大陆团客,6月1日起不准出团。

 

一段时间以来,岛内民众和业者对“禁团令”声讨不断。5月30日,民进党当局表示6月1日前规划的赴大陆旅行团业务可执行,但仍没有解除后续的“禁团令”。对此,台湾各界纷纷批评当局罔顾观光业者和普通民众利益福祉,人为制造两岸交流障碍。

 

虽然民进党当局对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施以“禁团令”、“橙色”警示等人为限制,但依然无法阻挡台湾民众来大陆旅游热潮。

 

“废除禁团令”通过,台湾舆论:好事一桩

 

在刚刚举办的2024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上,大陆12个省份的文化和旅游部门及企业共155人参展,向台湾民众展现大陆文旅优势叠加、深度融合的丰富样貌。据主办单位预估,4天活动吸引28.2万人次进场,参展人数、消费力道都比预期更佳。这充分说明,台湾民众来大陆旅游的兴趣意愿强烈,民进党当局政治手段难阻民众赴陆热情。

 

“台当局所谓旅游警示没有强制力,有影响但边际效应将会降低。事实上,台湾飞大陆的航班目前也基本是客满状态。”台湾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奇岳表示,“禁团令”对台湾旅游行业会造成经营上的困扰,这是不合理的规定,应当尽快解除。

 

台湾旅游交流协会执委会主委赖瑟珍也认为,两岸旅展能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台湾民众最新、最完整的大陆旅游资讯。大陆市场对台湾旅游业者而言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台湾有三四千家旅行社,其中约九成包含大陆业务。

 

“废除禁团令”通过,台湾舆论:好事一桩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此前曾表示,我们一如既往热诚欢迎广大台湾同胞多来大陆旅游观光,体验灿烂中华文化,感受大陆发展变化,共享大陆进步成果。民进党当局罔顾民意和岛内业界诉求,拒绝解除“禁团令”,是在粗暴剥夺台湾民众的正当权益,严重侵害台湾旅游业界的利益,不得人心,必遭反噬。大陆旅游事务主管部门已于4月28日宣布有关安排,目前,相关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我们将按照既定规划,持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和各领域交流常态化。

展开全文

风景这边独好——川渝台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2024-09-19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川渝大地一片丰收景象。9月10日至15日,“走进双城·见证成渝”两岸媒体“双城记”采访活动在此间举行,记者们走访了成渝地区多家台企,见证两岸经贸融合发展新篇章。

 

风景这边独好——川渝台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走进双城·见证成渝”两岸媒体“双城记”采访团成员合影(主办方供图)

 

作为西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四川综合交通畅达,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基础雄厚,一直以来与台湾经贸合作良好。近年来,四川先后出台落地“31条措施”“26条措施”和“川台70条”相关惠台政策措施,畅通川台贸易往来,进一步坚定台商在川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台湾成为四川第六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达470多亿元,四川省新增台资企业及投资总额创近5年新高。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省第一支柱产业,2023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4万亿元,而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产值约占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近1/4。

 

台嘉成都玻纤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布生产企业,为许多电子信息设备提供基材。台嘉成都玻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云炎告诉来访的采访团成员,四川这边的电、水、天然气价格在中国内陆来讲算最便宜的,劳动力成本也低。现在大陆推出以旧换新、扩大电子消费等一些政策利好,对企业来说就是极大的发展机遇。林云炎说:“我们享受着跟大陆企业同等的待遇,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风景这边独好——川渝台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台嘉成都玻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云炎向记者们介绍公司情况和产品(摄影:何婧)

 

近年来渝台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2024年6月,重庆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205家,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达到225家,累计合同台资323.62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已成为继美国、韩国、中国香港之后重庆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今年正值重庆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30周年。重庆台商协会会长黄光志告诉记者,他非常看好重庆的区位优势和未来的发展。他说:“重庆不仅位于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而且向西辐射一带一路,向南可通达东南亚一带,区位优势明显。再加上重庆作为直辖市具备充足的制度优势,政策优惠,行政效率很高。”

 

重庆已经连续十年稳坐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宝座。位于重庆璧山区的精元电脑(重庆)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键盘,是全球知名的笔记本键盘及鼠标生产商。该公司厂长吴清辉也来自台湾,如今已在重庆工作近五年。他告诉记者,对于人力成本和劳工的流动率来讲,川渝这边比华东那边好太多了,这边的工人都是本地的,比较稳定,生产成本相对更低。吴清辉还说,“璧山交通方便,轻轨、地铁、高铁方便了公司运货和职工出行,而重庆正在建的第二机场也在璧山。同时重庆又是一个很宜居的地方,到处都是公园,绿化非常的漂亮。”

 

风景这边独好——川渝台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精元电脑(重庆)有限公司厂长吴清辉(左一)向采访团成员介绍公司发展情况(摄影:何婧)

 

“走进双城·见证成渝”两岸媒体“双城记”采访团走进长城汽车全球研发中心、长安汽车重庆永川智慧工厂、重庆比亚迪弗迪电池生产厂,感受重庆大力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布局。

 

位于重庆永川的台资企业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致力于铝回收与再利用事业。1978年,来自台湾的年仅27岁的黄耀滨就已经看到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很快便萌生了要持续致力于资源回收、环境改善和人本化循环利用的想法。这位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毅然选择从事资源和环保产业,先后在台湾、上海、重庆、包头等多地建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抢抓市场机遇。该公司董事长黄耀滨告诉记者:“30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大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并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大陆大力推行低碳经济,重庆也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们的再生铝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替代传统的一些汽车原材料,我们就是要抢占这个市场。企业的策略发展能够跟大陆的战略布局、城市的产业发展政策结合为一,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机遇。”

 

风景这边独好——川渝台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采访团成员在重庆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采访,右二为该公司董事长黄耀滨(摄影:何婧)

 

采访团成员在重庆市永川区体验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从手机APP下单到到达目的地,驾驶室空无一人,但汽车完全能自行驾驶并能自主识别红绿灯、自动避让周边车辆、行人,安全、平稳地到达目的地,且价格仅为正常有人驾驶出租车的一半左右。2023年,永川在全国率先开放全域1576平方公里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并带动自动驾驶场景整车、车路云一体化、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等十多个产业,协议引资金额超过93亿元。“智慧交通”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风景这边独好——川渝台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采访团成员在重庆市永川区采访拍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摄影:何婧)

 

逐浪而行,永立潮头。敢想敢干、勤奋乐观的川渝人正用智慧和汗水描绘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来自海峡对岸的台商台企台胞们也看准了机遇,正在积极融入川渝新产业布局。两岸同胞携手奋进,风景这边独好。(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

2024-07-13

当前正值暑期,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等各种海峡两岸交流活动轮番登场,不少岛内民众也把旅游目的地锁定在大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来到大陆行走、探访。

 

谭主注意到,不管是“首来族”还是“常来族”,不管是来交流学习的台湾青年还是来观光旅游的台湾游客,都感慨大陆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惊叹“变化好大”“超乎想象”!很多人表示,“我们也要参与其中!”

 

“几年不来就大变样!”

 

一些“常来族”对大陆发展迅速的感受尤为强烈,他们最常提到“几年不来就大变样”。

 

台北市议员侯汉廷时隔7年再次“登陆”,他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过几年再看大陆,感觉自己已经是个‘乡巴佬’。从台湾来到大陆有一种从‘井’到‘海’的感受,真是天差地别”。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侯汉廷接受谭主采访感叹大陆发展迅猛

 

台湾青年林景茂从基建速度直观体会到了大陆的发展速度,表示“前段时间重游广州,发现短短几年时间地铁线多了好几条,我都差点不会搭了”。

 

台湾中华海峡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苏恒告诉谭主,“之前在上海有处社区改造,按照‘台湾经验’我以为要好几年才能盖好,没想到过一阵子再去就已经完成了。这种民生项目,大陆建设得尤其快,速度‘噌噌噌’”。

 

有岛内学者告诉谭主,除了惊叹“大陆速度”,近年来大陆的台湾同胞还对“大陆质量”深有体会。

 

台湾《工商时报》综合在陆台商观点指出,以台商集聚的昆山为例,随着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昆山推动实施了城市卫生、基建、绿化、减量发展、引进高技术产业等一系列新政,当地政府招商对象也已转成绿色、永续、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产业与服务业。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截图

 

在大陆扎根发展十几年的台湾青年范姜锋见证了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他告诉谭主,“我自己就开新能源汽车。几年时间,大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就已百花齐放,自动驾驶技术在世界领先,这其实是生产力更高更好更智慧的一个缩影”。他赞叹称,智能化的技术不仅让汽车更“聪明”,还能实现智能家电家居的互联互通,打造真正的“万物互联”。

 

苏恒用大陆高铁举例表示,大陆的发展不仅硬件遥遥领先,软件和配套服务也很给力。“不管是什么季节或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大陆高铁都能做到快、准、稳,背后必定是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持”。她还特别强调,在高铁上可以点外卖,享受沿途站点的当地美食,“这表明大陆在发展科技技术的同时,对于人性化的考量和服务的建设非常细致”。

 

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台青刘育宇特别谈到了大陆乡村,“我这几年五次到乡村支教,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孩子的学识水平都比我想象中好很多”“有一所中学建在大山里,去的时候都是柏油路,学校里有图书馆,都实现了数字化教学”。刘育宇在支教过程中也留意观察新农村建设,“在湖北山村,当地政府出资在山地上建的太阳能光伏板,既保护环境,保障当地用电,额外所得还会补助村民”。

 

日月谭天丨台胞惊叹大陆发展,“我们也要参与其中!”台青刘育宇在大陆乡村支教

 

岛内学者告诉谭主,随着台湾同胞深入走进大陆,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大陆发展的“速”和“质”。尤其是民众最关心、离民众最近的事务,大陆真的做到又快又好。

 

“来过之后更想加入!”

 

不仅是惊叹连连,还有台湾同胞表示,“来过之后更想加入,想要留下来发展”。

 

许多台湾同胞都经历了看到真实的大陆,进而被大陆魅力所吸引的过程。谭主在成都宽窄巷子的一间咖啡馆遇到了一个台湾亲子旅行团,领队谢柏园说,社会安全进步、百姓丰衣足食,“很舒心,考虑退休后来这边定居”。台青曾宥凯第一次来大陆就喜欢上了厦门的人文风情和居住环境,认为“这里机会很多,整体创业环境都非常舒服”。在大陆创业的台湾屏东青年刘维铠告诉谭主,在大陆十几年,我成功搭乘大陆发展快车,成家立业,组建两岸婚姻家庭,找到了真爱,也实现了发展梦想。

 

大陆近年推出落实台胞同等待遇、助力台企扎根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举措,让台湾同胞更容易也更愿意留在大陆。

 

范姜锋用台胞证的变化举例,“最开始台胞证是一个本子,很多时候只能去柜台处理事情。后来换了卡式台胞证,在买火车票、办理住宿时都更便利。现在有了居住证,在政务系统都是被认证的,可以办理的事务范围更广,也更不分你们还是我们了”。他还表示,大陆的舞台和机遇一直对台湾同胞持开放和支持的态度,不管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农业林业还是社会治理,都有细致到位的措施和方案,“让台胞只要愿意参与就能找到机会”。

 

岛内学者指出,大陆近些年的改革发展和创新突破,开创了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随着不断推进,世界都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信心,这也更让我们台湾同胞自豪和向往。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教授认为,大陆的发展已经从“迎头赶上”发展到“带头应变”,中国正在领导世界趋势。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告诉谭主,“我参观大陆很多地方,看到新质生产力带给大陆经济发展的信心,很有势头。信心堪比黄金,中国发展起来了,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了”。新党主席吴成典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多方面的自信,“跟着祖国走,是台湾再出发的良机、再繁荣的开始”。

 

大陆的发展、台胞与大陆的双向奔赴让民进党当局坐立难安,因此想方设法阻挠台胞“登陆”,但西进大陆、融入大陆的热潮在岛内已经势不可挡。就连岛内“深绿”网红来过大陆之后都转变看法,在社交平台上向岛内网友客观评价大陆,甚至还二度来到大陆,深入东北家庭,感慨“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社区”。岛内前民意代表郑丽文表示,“台湾年轻人去到大陆后都喜欢大陆,让民进党混不下去、骗不下去了” 。

 

谭主最后想说,大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航船必将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对台湾同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大。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不只满足于“惊叹”,更要来到大陆、融入大陆,与大陆同胞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参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展开全文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刘德华唱得没有错!

2024-11-05

近日,刘德华在台北小巨蛋举行演唱会,高唱经典歌曲《中国人》,现场气氛瞬间达到高潮。这一幕,直接让民进党当局“玻璃心碎了一地……”民进党民意代表王定宇、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连日攻击刘德华,称刘德华是“媚共”、是在“统战”等等。

 

不过,绿营政客这种无理取闹的举动持续遭到岛内舆论痛批。演唱会现场一位姓涂的观众对媒体说:“刘德华唱《中国人》时,后面的舞台出现了一条中国龙,配上刘德华完美的歌声真的让人非常地感动。身为中国人、龙的传人,我感到非常骄傲!”不少民众批评民进党“很夸张” “拜托不懂不要乱带风向,一直以来他都会唱,这只是他所有作品中经典的一首好吗?”“我只是想看偶像唱歌表演而已,你们也太政治化了吧” “绿营又秀下限,自曝其短!”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绿营的意识形态在作祟。就连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日前都打脸王定宇称,刘德华没有伤害台湾的言论。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刘德华唱得没有错!

 

刘德华演唱会现场照片(图片来源:看台海)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政党轮替多次,民进党已有执政经验,但格局却越做越小”。文章称,民进党永远活在自满中。两岸关系不得解,缺水缺电缺能源,只拿芝麻蒜皮小事来治台,“既无法为台湾兴利,最终也将损及民众权益”。香港中评社连发两篇社评指出,民进党现在已将“抗中保台”这张牌打到极致,未来是否连艺人要在台湾举办演唱会,都必须要先表态“挺台抗中”?这样演变的话,民进党还能自豪地大声说台湾是民主自由的社会?从台湾社会舆论普遍大反弹的现象来看,确实一般民众无法接受绿营这种无限上纲的抹红操作,一定程度似乎也代表民众对绿营基本教义的反感。

 

一些岛内网友还指出了一个让绿营政客尴尬的事实:歌曲《中国人》的词曲作者和编曲均为台湾人。这首歌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特意创作的,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曾多次表示,自己从刚出道到现在坚持的精神就是不要崇洋媚外,要坚持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要说中文,要写和自己国家有关的音乐,这是值得自豪的一种民族意识和心态。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上,两岸媒体人谈得最多也最动情的,就是“我们不分彼此”“两岸一家亲”“都是自己人”。新党副主席李胜峰在受访时表示,文化、历史、血缘是化解两岸分歧的重要力量,两岸血缘血脉不可断,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不能被扭曲、掏空,两岸文化必须对接、延续。“没有中国历史作为内容的台湾史是虚幻、虚假、虚空的。”李胜峰痛心疾首地说,民进党处心积虑推行“文化台独”,非常荒谬,这是在“亡台湾史”。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刘德华唱得没有错!

 

“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刘德华的音乐不仅带给人们无数感动和回忆,更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认同。演唱会上的大合唱更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它传达的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永远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哪怕人为阻隔也从未改变。(作者:常滨 )

展开全文

台商故事: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

2024-09-2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而两岸之间的往来却只有37年的时间。直到1987年11月,台湾当局有限度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两岸长达30多年的隔绝状态才开始打破。1987年,两岸经贸额只有约15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两岸贸易额已达2678.36亿美元。在台商投资部分,去年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含经第三地转投资)、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1.7%、37.1%。

 

两岸经济合作已逾三十年,大陆的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但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台商投资大陆的前景依然广阔。在经营模式上,大陆台企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型转向内外销并重或以内销为主的趋势更加明显,一些台企产品直接投放大陆市场比例大幅提高。在区域布局上,台商台企自珠三角、长三角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步伐加快。在投资结构上,大陆台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演进,从制造业扩展至服务业,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一代又一代台商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的历程从几位老中青三代台商的故事里可以一探究竟。

 

台商故事: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

 

黄耀滨(右二)在重庆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接受“走进双城·见证成渝”两岸媒体“双城记”采访团成员采访(摄影:何婧)

 

今年已经73岁的黄耀滨是20世纪90年代就来到大陆发展的老台商。1978年,来自台湾的27岁的黄耀滨就已经看到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确立了“循环再生,铸就美好明天”的人生理念。这位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毅然选择将毕生的精力投入一件事情并干到极致。1987年,黄耀滨正式在台湾高雄建立新格高雄厂。当时,也恰逢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目光敏锐的黄耀滨早早地看到了大陆这块再生铝产业的空白洼地,将事业的重心移往大陆。随后,新格上海厂、漳州厂、包头厂、重庆厂陆续投产,很快成为大陆铝制品回收行业中的佼佼者。黄耀滨一直致力于创新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回收率和生产质量的新技术。近年来,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黄耀滨又抓住了这个机遇。他们自己研发了许多获得专利的新技术,其再生铝产品已经可以很好地替代一些传统的汽车钢材原料。黄耀滨告诉记者:“30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大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并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大陆大力推行低碳经济,重庆也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们就是要抢占这个市场。企业的策略发展能够跟大陆的战略布局、城市的产业发展政策结合为一,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机遇。”

 

四十多岁的苏睿章,作为中年台商的代表,来大陆发展已经有十多年了。苏睿章就职于上海兆丰国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顾问和培训工作。他到大陆工作的第一个城市是上海。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各方面资源、生活环境、 营商条件都很不错。随着上海同业竞争的白热化,公司这几年开始寻求新的市场。他们发现这个蓝海市场就是武汉。苏睿章说 :“去了武汉几次以后我被震撼到了。武汉在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台商来发展。我自己也切身体会到,武汉市政府对于台商的支持和协助力度很大,所以我对武汉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不久前已经承接了武汉太平洋金融广场的所有培训业务。这个项目很大,将持续多年。我的新梦想是把武汉的新业务发展得更茁壮。”

 

台商故事: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

 

2024年3月,苏睿章(左二)参加“英雄城市·樱花之约”汉台经贸交流活动,和其它成员在黄鹤楼合影(摄影:王毅)

 

而在四川德阳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德阳市小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台青傅冠云的身上就是新一代青年台商抢抓大陆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的缩影。傅冠云用“信心满满,到犹豫不决失去方向,再到拨云见日”分享了自己来大陆创业的心路历程。傅冠云2020年来到成都创业,当时他辞掉了上海一家知名医院的任职,信心满满地想创业。大半年过去了,傅冠云想不到创业的方向,最直接的感官是自己的存款一直在减少。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傅冠云打退堂鼓了,想打道回老东家,毕竟老东家的薪水还不错,也在邀请他回去。关键时刻,四川省台办、德阳市台办的一些领导带着他走访了很多地方,帮他找问题、分析市场、找创业的切入点。根据2023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四川省的人口老龄化是非常严重的。而台湾的养老产业是比较发达的,例如居家适老化改造、老年人文关怀、老年照护等都有比较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傅冠云说:“我觉得大陆的养老服务市场是非常有机会的。这几年做下来业务也一直在增长。感谢台办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信心,回头看自己到德阳扎根发展没有走错。”

 

台商故事: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

 

傅冠云在自己的公司接受记者采访,身后都是他经营的养老服务产品和公司取得的荣誉(摄影:何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广大台商台企长期扎根大陆,积极把握大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机遇,更好地融入大陆每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参与进来,广大台湾同胞和台湾企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舞台会更大、未来会更美好。(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