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民:两岸一叶同根携手合作 融合发展

李荣民:两岸一叶同根携手合作 融合发展

 

李荣民曾任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主任,派驻台湾6年半,全台走透透,可说是“台湾通”。(中评社 资料照)

 

因为福建老家有很多台湾同胞,我较早品饮台湾乌龙茶,但以前对台湾茶认识非常有限。在台湾地区常驻六年多,有机会接触实际、参观学习,对台湾茶、台湾茶产业发展有了更直接的了解、更深入的感受。海峡两岸茶出同源,台湾有优秀的产制技术,大陆经济有着广阔空间,两岸在产业基础、消费需求、创新资源、茶文化弘扬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历史记载,台湾地区早在三百年前发现有野生茶树生长,而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及茶叶制造,是在200多年前先人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及种植在台湾北部开始,制茶技术也是由福建制茶师父传授。经过100多年来的发展,台湾茶叶逐步改良,制茶方法、技术、设备逐步改进,加工过程更加精细,茶品质与加工工艺有了大幅提升,业者在茶园管理、食安监控、文创开发、经营管理模式、品牌创建等方面也都具有比较优势,茶叶的产品及加工研发取得多元化的成果,形成了百家争鸣与小而美的生态。如今的台湾,从北部、桃竹苗、中南部到花东几乎各地都有产茶,逐步形成了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品过台湾茶的大陆茶客,会沉醉在彼岸飘来的茶香中。  

 

两岸茶道、茶文化一脉相承。追溯台湾茶道由来,最早应发源自广东潮洲的“功夫茶”小壶泡。在台湾,除了将茶圣陆羽作为必供的茶神外,台湾还奉祀“茶郊妈祖”(尊称为“茶郊圣母”)为茶商守护神。台湾式的茶道无论是来源于大陆的潮汕功夫茶道,还是源自日本,包括日本的茶人精神,日本的茶道传统,都和中国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观光事业兴起,开始重视茶文化。进入21世纪,台湾启动文创战略,将传统茶道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也取得显著成绩。  

 

但是,台湾地区土地资源较少,且面对农村人力老化、劳力缺乏,工资、生产资料等制造成本上涨,茶产业发展遭遇诸多瓶颈。  

 

大陆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合理的土地成本、丰沛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内需市场,有政府的重视与有力支持,两岸茶产业合作具有不可取代的有利条件。例如30多年来,生于台湾南投的“天仁集团”和“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自小在台湾嘉义农村长大的“花之林人文茶馆”创始人钟晨亮先生、来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人的“台品茶叶公司”董事长谢东庆先生等不少台商为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更好发展机会,西进大陆,取得显着成就。台商到大陆交流、种茶、投资开设制茶厂、经销茶叶是正确的选择,更可喜的是“台二代”“台三代”不断涌现,给两岸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两岸茶产业正处于传统产业迈向现代产业的时代,排除障碍、进一步将茶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融合发展是两岸业者共同的期盼。  

 

一是要相互开放市场。大陆除了在茶产业投资领域向台湾开放市场,2010年台湾与大陆签订ECFA后,大陆对台湾茶叶进口关税由原本15%降为零,大陆成为台湾外销主要市场,台湾出口到大陆的茶叶逐年增长,占比已超过五成。多年来,台湾每年进口的茶叶量大于本地产的数量。但台湾茶叶进口、茶产业投资合作尚未向大陆开放。台湾和大陆茶产业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两岸茶产业双方来说,走出去的是自身的优势资源,迎进来的是自身缺乏的要素,由单向流动到双向合作,有利于资源整合、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整体上是互利共赢大于竞争。要推动台湾向大陆开放市场,共同做大利益“蛋糕”,造福两岸同胞。  

 

二是要携手提质增效。茶叶产业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产业类型,两岸要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建立两岸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针对相关议题协商解决;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让台湾业者一起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安心扎根大陆发展;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往来,加强两岸茶产业链研究,探索一条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深化茶树品种、茶园管理、茶制作技术创新、茶赛评审、茶叶行销、茶业投融资、茶文化传播、茶叶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要共同迈向世界。目前,全世界种植茶叶的地区有很多,消费遍及160多个国家,茶叶是农产品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产品之一。“一带一路”覆盖了全球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区域,两岸业者要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开拓茶叶国际贸易市场,共同将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创茶叶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两岸还可以共同研拟制定茶产业方面的国际技术与品质规范、标准,争取国际话语权。  

 

(作者:李荣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原会长、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原局长、商务部直属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原主任,现任中央和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商会第三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