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饼”做不大 一例一休只会苦劳更苦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评论说,“一例一休”原是为避免过劳而推动的“修法”,然而自上路以来却是后遗症不断,除了涨价、周末歇业造成民众负担外,许多人内心存有不少疑惑。为何“一例一休”无法扭转苦劳现象?问题的根本在“低薪”,然而造成低薪的原因,不就是当局无法把“经济的饼”做大,反而用僵化的劳动条件,框住新兴产业与知识科技的成长。

 

评论摘编如下:

 

台当局新任“劳动部长”上任第一天,台铁产业工会就为“依法请假”被“交通部”记旷职而上凯道陈情,测试林美珠营造“劳资对话”的能力。同样由“交通部”主管的邮局,原计划因应“一例一休”而取消周六营业的140多个据点,亦顺应民情同意加班、恢复上工。表面看似劳资合意,实则新“内阁”“立威”成功,却也为引爆争议的源头“一例一休”埋下“转型正义”的伏笔。

 

“一例一休”原是为避免过劳而推动的“修法”,然而自上路以来却是后遗症不断,除了涨价、周末歇业造成民众负担外,许多人内心存有不少疑惑,像台铁产业工会成员就想问“我有真正周休二日吗?”;而一些客运业驾驶反倒担心“没了加班,收入减少,日子难捱”。

 

正如台湾《今周刊》“一例一休满意度调查”所显示,仅6.2%的受访者认为新制有助于避免过劳,有45.2%觉得此举对减少加班还是没帮助。而雇主因应人力成本增加的方法,不是转嫁至消费者身上,便是威胁员工生计,因此有34.6%的人表示担心收入减少,仅8.7%认为收入会增加。

 

蔡当局力倡“转型正义”,不正是想改变过去的“不正义”,但为何“一例一休”无法扭转苦劳现象?问题的根本在“低薪”。由于赚钱不多,难以过好日子,使得不少人得通过加班提高所得。然而造成低薪的原因,不就是当局无法把“经济的饼”做大,反而用僵化的劳动条件,框住新兴产业与知识科技的成长。

 

但新制并非一无是处,目前餐饮、零售业已开始减少工时,只是想改变台湾人习以为常的“便利店”服务模式,仍需有配套。否则“一例一休”的“四好”,即缩工时、强制7休1、休息日2.67倍的加班费,和未休完的特休假可换薪,就会变成什么都没有。

 

既然林美珠表示“过去未完成的我全收下”,愿推动“劳资对话”解决问题,那么就请用“一例一休”的“四好”,为社会带来“向上提升”的动能,而非需要劳工自立自强,才能免于“向下沉沦”的梦魇。(林昭祯,作者系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