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习朱会”将开创国共合作新十年
编辑: 关远芳 | 时间: 2015-05-04 | 来源: 海峡飞虹专稿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启两党领导人历史性会谈10周年之际,首次上演的“习朱会”将给两岸关系注入怎样的新动力、开启怎样的新局面,成为两岸各界关注的焦点所在。
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两岸关系路应该如何走,是摆在两岸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攸关中华民族和国家未来,攸关亿万民众福祉,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擘画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就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此提出5点主张。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朱立伦表示,1992年在海协海基两会共同努力下,达成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双方进行多次会谈,把两岸对抗纷扰转变为合作交流。2005年后,国民党把“九二共识”纳入党纲。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形成的建议也逐步落实到交流合作中。海峡两岸同为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两岸和平发展已取得很多成果,希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在区域和平、环保、经济整合等方面携手合作,让两岸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和青年群体,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张文生认为,朱立伦“登陆”彰显传承意义。10年前,陈水扁当局图谋“制宪正名、一边一国”,把两岸关系逼到了危险边缘,国共适时提出“和平发展”创议,为10年来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打下了基础。10年后,曾经密谋“两国论”的蔡英文咄咄逼人,试图再次把两岸关系拖回到对立对抗的老路上去,“习朱会”恰当地重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路线,将为未来10年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奠定基础。
台湾时事评论员、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则认为,这一次的‘习朱会’,将来一定会为大家所牢记的就是它开始带进来了更多层面的民众、更多的年轻朋友广泛地参与到两岸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两岸不会因为枝微末节而被纠缠住,两岸关系的进展会是以人为本的,是心灵上的沟通,而不只是经贸上的交流,两岸终究要着眼于大局。未来大家会记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历史使命是要两岸同胞共同携手来完成。
台湾统派团体、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吴荣元指出,“习朱会”象征两岸关系承先启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以民族大义维系两岸同胞情。吴荣元分析说,不讳言当前两岸关系面临台湾政治现实的挑战,当前台湾民众特别是劳工的经济处境,与全球化造成的负面效果有关,解决之道仍在深化两岸交流;国民党应将两岸和平红利与分配正义作为台湾社会改革的起点,结合现有执政基础,力争开创两岸关系新前景。
台湾《中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此次赴大陆不负期望,这次互动确已达成两岸关系的巩固与传承及深化和发展两大目标,将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及两党互信深化。文章指出,谈到巩固与传承,国共两党都理解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知道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在于“九二共识”,透过这次国共论坛与“习朱会”,双方再次肯定、巩固了“九二共识”,而且表明意愿要将其传承下去,不让任何人或政党有模糊以对的空间。
香港《大公报》昨天发表评论指出,10年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始终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宗旨,就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大公报》在评论最后说,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年是第十届,对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功不可没。
舆论普遍期待,有了两党领导人此次会面所达成的共识,将会开创国共合作和两岸交流又一个十年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