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谈获卡夫卡文学奖:该干啥还是干啥

卡夫卡奖

作家阎连科

 

这次,“获奖”这个词终于跟作家阎连科联系上了。5月27日,第14届卡夫卡奖揭晓,中国作家阎连科获奖,奖金为1万美元。此前,阎连科曾先后入围法国费米娜奖、亚洲布克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国际文学奖,虽然呼声很高,但最终都空手而归。阎连科因此自嘲,自己在文学奖中从来都是担任陪绑的角色。所以当几天前阎连科被通知留出档期,可能去捷克布拉格领奖时,他的心态显得颇为平和。阎连科告诉早报记者,他已经接受于10月去布拉格领奖的邀请。目前,捷克文版的阎连科作品已出版了2部,长篇小说《四书》也已在翻译中。

 

“该写作还是写作”

 

卡夫卡奖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之一,该奖由弗兰茨·卡夫卡协会和布拉格市政府于2001年设立,每年一次,历届获奖者均为世界级作家,他们是菲利普·罗斯、伊万·克里玛、彼得·纳达斯、耶利内克、哈罗德·品特、村上春树、博纳富瓦、卢斯蒂克、彼得·汉德克、哈维尔、约翰·班维尔、达妮埃拉·霍德罗娃和西摩司·奥兹,其中耶利内克和品特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知道这个文学奖,也知道这个文学奖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我知道的以及我喜欢的很多世界级作家都曾获得过这个文学奖。”5月27日,早报记者致电阎连科时,他正在街上散步,他对早报记者说,他也是在几个小时前知道自己获奖的消息,“无论获什么奖,该干啥还是干啥,该写作还是写作。”

 

阎连科对早报记者说,其实从入围卡夫卡奖到最终获奖,整个过程他一无所知,“直到前几天我收到卡夫卡奖评委会的一个邮件,信中问我,如果获奖了今年10月份是否有空去布拉格领奖。我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了,但我想估计他们给每个入围作家都发了这样的邮件。”也是直到这个时候,阎连科才得知自己“莫名其妙”地进入了卡夫卡奖评选中。

 

在西方媒体对阎连科的描述中,“争议性”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阎连科对早报记者说,“肯定有人会说,我能得奖可能跟‘争议性’有关,但我想这是一种误解,就像我的《四书》没有在国内出版,但在国外出版的时候,读者并没有问为什么没有在国内出版,而是问小说为什么要这样写,他们关心的真的还是创作和艺术本身。”

 

2个月前,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阎连科创作研讨会”上,阎连科说,以自己的年纪和身体,最多只能再写两三部长篇了,很担心过了60岁后江郎才尽,“每天都在家里琢磨,就是写不出东西。” 在完成上部小说《炸裂志》之后,阎连科处于休假状态,现年56岁的阎连科对早报记者说,“按照计划,我可能要在下半年开始重新工作,动手下一个作品。”

 

“欧洲人更关注文学性”

 

阎连科上一部小说的编辑陈丰女士是九久读书人的副主编,同时也是法国Philippe Picquier出版社中国文学丛书主编,包括法文版、捷克文版在内的主要欧洲语言版权均由该出版社代理。5月27日,陈丰向早报记者介绍,阎连科的作品已经有七部被翻译成法文,“其他语言版本都紧跟着法文版出版,但也就比法文版慢一拍。”陈丰说,阎连科是目前当代中国作家里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作家之一,尤其是他的法文版作品译介最为系统,在法国市场的开发也最早。

 

在陈丰看来,阎连科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为欧美读者接受,但中国文学界的有些人对他却有偏见。“有人以为阎连科的作品之所以能在西方站住脚,是因为满足了西方人的政治猎奇,这是天大的误会。阎连科的作品在法国出版后,无论是书评、媒体采访还是读者见面会,大家关注的还是文学、文本本身。”

 

在陈丰看来,如果以为一个中国作家可以完全凭借政治呐喊跻身世界文坛,这是低估了策划人和出版人的文学鉴别力和对文本的判断力,低估了西方媒体和读者的文学眼光,同时也高估了西方一般读者和出版商的政治胸怀。“对中国政治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出版商都要追求市场价值,他们不会因为政治理念而没完没了地追捧一个外国作者,一部接一部地出他的作品——如果他政治正确但是书写得很烂。没有出版商能靠兜售政治理念而维持出版社的生存。我们坚守的是文学的理念与图书质量,必须关注图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