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时习惯:一夜分五更 夜晚时间称"更"或"鼓"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1-21 10:52:44 | 来源: 解放日报 |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 ‘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 ;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新闻推荐
- 中国国际湿地城市增至22个 居全球第一2025-07-25
- “小小”传感器成为万物互联“神经末梢” “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迈进2025-07-25
- 东南有海浩无穷——从闽人与海解码中华海洋文化基因2025-07-25
-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香港在全球变局中前景光明2025-07-25
- 台湾青年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暨中国陶瓷文化研习营成功举办2025-07-25
- 中国游戏靠啥“圈粉”海外?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