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创佳绩 奋勇争先立新功

——写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十周年之际

 

春潮涌动八闽。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时刻。

 

十年砥砺,改革争先;十年奋进,开放不止。十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三大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大胆试、大胆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笃行不怠——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重点试验任务307项,除国家部委明确暂不实施的4项,其余303项已全部完成。

 

勇于破冰——累计推出647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8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21项,9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硕果累累——以占全省不到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全省四分之一的外资企业,贡献全省六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累计新增企业13.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84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8.8倍、12.78倍。

 

成绩单屡屡刷新的背后,折射出福建自贸试验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韧与决心。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自贸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试验区取得的积极成效,指明了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点和方向,为深入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时强调,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牢记殷殷嘱托,争当改革先锋。这片118.04平方公里的创新高地,已然孕育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广袤森林。

 

勇立潮头挑大梁

 

奋楫争先闯新路

 

制度创新,是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的制度创新体系,为全国改革开放贡献了“福建经验”。

 

2015年5月4日上午8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全国首张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从这里发出,吹响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冲锋号”。

 

民营经济的内在动力,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走深走实被成功激活。平潭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和厦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范本。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商事登记确认制、“自报智批”等模式,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制度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切实赋能企业减负提效。日前,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中,福州海关原产地管理改革名列第一。为何投出这一票?企业最有发言权。

 

“通过‘中国海关原产地服务平台’,我们能够一站式完成所有已实施自贸协定的税率及原产地规则的查询与办理,这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竞争力。”福建植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跨境物流经理曹贵华说。

 

让跨境贸易更加便利。由“人员跑腿”到“数据跑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100多项基本政务服务功能,实现关港贸税金一体化全链条运作,服务用户超35万,成为国家建设标准版单一窗口的重要参考模板。

 

使法治保障基础更加坚实。创建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打造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累计汇聚77家境内外高端法务、泛法务机构,法律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效。获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和外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金融服务应用。

 

深化制度集成和创新,福建自贸试验区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勇立潮头。

 

携手促两岸融合

 

同心筑第一家园

 

福建自贸试验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其重要使命。十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开展两岸经贸、社会、情感及制度规则等领域融合试验,扎实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落地大陆首家受益于负面清单的台资独资油脂制造企业——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大陆首家两岸合资旅行社——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一批“大陆首家”“两岸首个”项目纷至沓来,体现的正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胞台企的强大吸引力。

 

打造共同产业。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动闽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率先在建筑、医疗、金融等50多个领域放宽或取消对台限制,培育了两岸集成电路、影视文化等一批创新发展平台。十年来,累计新增台资企业近4000家,成为台商登“陆”的首选地。

 

夯实共同市场。福建自贸试验区量身定制了“先放行后报关”“采认台湾地区检验检测结果”等一批对台通关创新举措,推动平潭和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创建了最便捷的通关模式。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直航全覆盖,形成了两岸最经济的物流通道。对台跨境电商直购出口货值占大陆对台直购出口超90%,对台农渔产品进口额占大陆进口总额的50%以上,成为两岸贸易的重要枢纽。

 

畅通共同金融。率先启用“台企台胞征信查询”等系列金融产品。首创台胞人脸信息金融服务,为近1万名台胞开通人脸转账功能,办理“刷脸”转账近8亿元。设立大陆首家全牌照证券公司、扩大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建设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完善了多元化对台金融服务体系。

 

建设共同家园。设立台胞台企服务窗口,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一站式政务服务。聚焦标准共通,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183项,累计向台胞发放各类采信证书超4700本。培育发展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两岸青年创业基地27个,有效支持台青创新创业。拉紧两岸文化交流纽带,积极举办海峡青年节、共同家园论坛、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祖国大陆的大好河山,始终是台胞台企拼搏奋进的最佳选择!”在平潭工作的台胞王魁峰发出深情召唤。

 

扩大开放见真章

 

千帆竞发启新程

 

开放,是福建的基因,是福建的底色,更是福建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排头兵”,福建自贸试验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筑了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开放春风劲吹,福建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双向投资的重要阵地。截至2024年底,累计新增外资企业6051家,实际利用外资47.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的21.9%、9.6%;建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提供备案指导、政策解读和项目对接等服务,累计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36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5.3亿美元,约占全省同期的15%。

 

2018年12月24日,首条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在厦门港正式开行。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集装箱航线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座港口,成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标杆。

 

中欧(厦门)班列稳定开行国际货运干线,辐射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4个城市。时至今日,“海丝”与“陆丝”在厦门实现无缝对接,一条联通东南亚、深入亚欧腹地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在东南沿海崛起。

 

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贸合作重要平台正在冉冉升起。推动重晶石粉海运出口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全国60%的重晶石粉通过厦门口岸出口;发布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运输安全指南》,助力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出海”并节约物流成本70%;连续举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金砖中国年”重要配套“买在金砖”系列活动等。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贸往来之路,更是一条人文交往之路。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在不遗余力构建人文交流重要载体。厦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合作,连续两年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综合评价功能区类第一名,“国际有声阅读平台”等7个项目入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

 

创新驱动筑高地

 

产业平台聚动能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产业功能培育相结合,将改革举措嵌入到特色优势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中,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一系列科研成果从这里走向产业化发展的新天地。该实验室副总经理孔鹏介绍,在2021年,实验室与华为公司联合共建全国首个“5G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了自主可控可调的5G核心网及基站,可帮助企业验证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核心通信能力。

 

如今,通过集成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融互补的联动机制、量身定制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已集聚通过认定的物联网企业274家,物联网相关上市企业12家,基本形成了“信息感知层—传输通信层—数据处理层—示范应用层”产业链发展体系,向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全产业链创新高地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离岸贸易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由港典型业态之一。早在2018年8月,厦门便开展了离岸贸易业务的探索。随着“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营,厦门自贸片区离岸贸易业务类型从离岸转手买卖延伸到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境外承包工程第三国购买货物等,收支结算业务累计达700多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

 

平台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篇章更加绚丽。“巩固提升一批、新建创建一批、联动发展一批”,重点打造32个自贸创新发展平台。探索推进航空维修、数字产业、对台跨境电商等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航空维修基地、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建成全国最大燕窝进口口岸和深加工基地、最大啤酒进口口岸。

 

数字自贸区建设的实践更加深入人心。福州江阴港上线智慧生产系统和智能理货系统,极大提升港区综合生产效率。厦门片区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加快推进数字口岸建设,厦门港迈入5G无纸化作业时代。平潭片区运行全国首个全链条、全流程、一站式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枢纽平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十载创自贸,赓续立新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开展更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首创性、集成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福建加快建设开放强省、外贸强省、引资大省、消费大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