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籍在台去世老人魂归故里

中国台湾网9月14日讯 中秋前夕,浙江宁波余姚90岁老人鲁炳珠终于盼到了他的父亲“回家”,鲁家三代人的心愿达成了。

 

9月9日,祖籍浙江宁波余姚在台亡故老人鲁彩山的骨灰在“灵魂摆渡人”刘德文护送下,回到阔别78年的故乡浙江宁波。在机场,老人的儿子鲁炳珠和孙辈鲁尧先一行人,小心翼翼地从刘德文的背包中接过黄布包着的坛子,一跪三叩首,泪流满面。

 

浙江宁波籍在台去世老人魂归故里

 

祖籍浙江宁波余姚的在台亡故老人鲁彩山的骨灰回到故乡。(中国台湾网 发)

 

每逢佳节倍思亲,78载后终于等来了故乡的月圆

 

从鲁尧先记事起,奶奶和父辈们就盼着远在海峡对岸的爷爷能回家。鲁尧先告诉记者,爷爷未去台湾前,是一名船员,在上海打拼,靠爷爷一个人养活两儿两女,日子过得马马虎虎。

 

“爷爷离家时,我叔叔是最小的儿子,当时才12岁。”鲁尧先说,多年前爷爷曾寄过来一封信和一张照片,在信中还叮嘱父亲要好好读书,却没想到父亲早已失学,去做了学徒。

 

在台湾数十载,鲁彩山未曾再婚育。海峡两岸,一水相隔,鲁家人同样思念。盼着再能收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1961年,却只等来了鲁彩山死讯。“让爷爷落叶归根,是奶奶和父辈们一辈子的心愿。”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年里鲁家人的团圆总带着遗憾,父亲总是叮嘱他们小辈,别忘记带爷爷回家。

 

今年3月,一条由“抖音寻人”发布的视频,恰好被同乡人看到,告知了鲁尧先。鲁尧先通过抖音官方工作人员与在台湾的寻亲志愿者刘德文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帮忙核实信息,带爷爷魂归故里。

 

但骨灰坛上的照片早已泛黄,面容模糊,只留下“女儿月珍”,四个字。由于很多关键信息缺失,核实起来有些费力。直到今年7月才得到确认,在台湾省高雄市的一家寺庙里的骨灰就是鲁彩山。

 

当听到刘德文传回来的消息后,家中一片沸腾。“那种感动和高兴很难用语言形容,总算圆了长辈们多年的夙愿!”鲁尧先有些动情。

 

9月9日,离中秋节还有一周,鲁家一行15人来到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有特意从上海、杭州赶到宁波的,只为接鲁彩山老人回家。“今天,我们鲁家人都到齐了。”听到机场传来航班落地的广播,鲁家人排好队,90岁的儿子鲁炳珠站在最前面,一家人神情凝重地望着港澳台乘客到达的那扇大门,看到刘德文和胸前的那只红色背包时,鲁家人都红了眼眶。

 

就在机场到达大厅里,刘德文和亲属们进行了交接仪式,鲁炳珠低声呢喃:“爹爹,回来了!”颤颤巍巍地接过父亲的骨灰盒,短短几个字,包含了思念与苦楚。

 

台湾“灵魂摆渡人”,背着骨灰走了21年

 

这一幕,刘德文太熟悉不过了。最多时,他曾一年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往返29趟。二十年来,这样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故事,在刘德文的坚持下不停上演。

 

黝黑的皮肤,中等个头,刘德文看起来并不起眼,唯一一抹亮色,还是胸前小心呵护着的红色背包。刘德文说:“回家是件大喜事,他特意选了红色。”

 

2002年,刘德文作为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里长为社区服务。那时,祥和里住着1800多位老兵,都是单身独居的老人,他们的亲人大多都在祖国大陆。

 

从2003年接到第一份来自老兵“伯伯”的委托开始,他已无数次跨越海峡,用双肩包把200多位在台去世老人的骨灰坛送回大陆,并交到他们亲人的手里,让漂泊半生的落叶终得以归根。他也因这一善举,被称作“灵魂摆渡人”。

 

除了西藏、新疆、青海还没去过,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光是浙江我就来了20多趟,不过宁波还是第一次来。”9月10日,刘德文和鲁家人带着鲁彩山的骨灰来到公墓前,“爷爷,今年中秋可以跟奶奶团圆了。”漂泊了78年后,鲁彩山终于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像以往一样,刘德文跪在墓碑前,低声说了好一会话才离去。

 

有的乡愁遥远而沉重,他希望自己的步伐再快一些,因为他怕“很多老人的儿女等不到团聚的那天”。刘德文告诉记者,如果得知老人的儿女仍然健在,他会优先处理,尽量满足健在儿女的心愿——接父亲“回家”,与母亲团圆。

 

这些年,寻找老兵的个中艰苦,常常难以向外人道。今年已是58岁的刘德文总是一个人背着红色双肩包往返海峡两岸,他把双肩包视作连接自己和老人感情的象征。刘德文说,自幼就被教育“长辈在前,晚辈在后”,所以他一直坚持把双肩包背在胸前。“我作为晚辈,自然是要扶着长辈‘回家’。”

 

“虽然此前从未相处过,但在我把他们送‘回家’的那一刻,我们就变成了亲人。这短短几天的相处,胜过几十年的感情。”逢年过节,刘德文都能收到大量来自祖国大陆的问候电话和微信,都是他曾经帮助过的老兵家人送上的祝福。他笑称,大家“虽然没有血缘,但比血缘更亲”。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刘德文用实践证明,海峡的距离,始终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中国台湾网、宁波市台办联合报道)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