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颗在轨卫星提供强大数据支持 在中国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3-04-25 17:04:13 | 来源: 央视网 |
央视网消息:航天技术为我们提供更多民用、更好服务的背后,是中国卫星的快速发展速度。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航天器超600颗,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在国土、测绘、环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600多颗在轨航天器包括通讯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现在不论身处何方,“北斗”可以帮你导航,“高分”提供全球天眼观测,通信卫星可以助你联网无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遥感应用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已实现从地球静止轨道到低轨卫星群、从可见光到红外、从光学遥感到雷达遥感的对地观测能力,构建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网,已服务于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行业。在国家航天局的这个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十年来的遥感数据在这都能查到。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助理 研究员 邢进:这个是我们遥感影像一个巨大的优势,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可以根据这个遥感影像来监测它是不是按照规划去建设,工程部门可以监督工程质量。在我们平台上面所汇集的卫星接近150颗,这些都是高分辨率卫星。
邢进告诉记者,通过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对城市环境一目了然,不仅能帮助大型工程选址,监督建设进度,还能用于设计高速公路和铁路,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同时,在发生紧急灾情的情况时,遥感卫星还可以快速成像,去观察受灾地点情况。国产遥感卫星数据已经在中国20多个行业、几千家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累计分发推送各类卫星数据1亿景。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 邢进:应用已经涵盖到国家28个主要部委,每个省都设立了省级的数据应用分中心,高分卫星数据应用会扩展到千家万户去了。
邢进介绍,中国遥感卫星技术已迈入了世界卫星对地观测的先进行列。借助太空中的200多颗遥感卫星,我们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光学2米分辨率数据全球1天重访,1米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对全球任意地区重访时间为5小时。
相关新闻
- 2023-04-25澳门举办“中国航天日”专题活动
- 2023-04-25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对世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23-04-24叩问苍穹 探索不停
新闻推荐
- 《追光》,用一段历史谱写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恢宏画卷2025-10-21
- 香港故事丨三代传承,绣出步履生花2025-10-21
- 学者:联大第2758号决议无懈可击,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站不住脚2025-10-21
- 赖清德民调崩盘 支持率仅剩三成2025-10-21
- 南水北调 利国利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看河南”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2025-10-21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