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我出生在台北,家人是在大陆经营的台商。身为台商二代,我决定留在大陆就读大学,在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学习。播音专业里的台生特别少,我是全年级唯一一位台生,不仅享受了学院师生们对台胞的关爱,也因为有台生身份而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大陆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本文作者(前排左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访时与团队成员合影

 

2021年,是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在老师们的推荐下,我有幸在纪念活动的舞台上表演朗诵。站在舞台上,我一边朗诵,一边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两岸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深深地打动,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兴奋不已。也是在2021年,我参加了“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活动中,我是节目制作团队里的台青嘉宾,结合自身的专业完成了所有出镜采访报道和移动端直播工作,在实践中大开眼界。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合影

 

2022年,我参加了“魅力新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遥远的新疆,魅力四射的新疆,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新疆那些不确定的想象。记得小时候,我去过广东韶关的农村。村里的路上满是泥泞,到处都是破旧的房屋,孩子们读书的教室没有窗、没有灯,炎热的夏日里没有风扇,课本要每年循环使用。放学以后,孩子们回家要做家务、烧柴做饭……可是今年在新疆采访,我看到的扶贫安置新农村竟是当地的网红热门景区。比如在喀什的乃则尔巴格镇,村子里铺的全是柏油路,到处鸟语花香、瓜果飘香,每家每户都有冰箱、电视、空调,村民们每顿饭都有肉吃。村子里还有文化纪念馆,孩子们在一起开心地聊着在学校的兴趣班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从我一个大学生的视角来看,祖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身置美丽进步的新疆,我的情绪被深深地感染着。我尝试着用手机记录下我所到过的场景和采访到的一切。我还发挥专业优势,在视频里表述我的真实感受,希望所有能看到我视频节目的网友都能跟着我的镜头去了解行进中的新疆。每次上传视频后,我都能收获一批点赞的粉丝。读着他们的留言和对小视频的赞赏,我很开心。还有一些网友,看到我在他们的家乡采访,就会热情地为我介绍当地的特色,为我科普当地的文化传统,我也收获了很多知识。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本文作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做视频直播节目的截图

 

参加实地采访活动,我还能向周边的媒体记者朋友学习、向从事不同工作的采访对象学习。目睹记者朋友对新闻事业的崇敬与奉献,看到他们制作出一期又一期生动的节目,听到采访对象们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历程……这些无形中的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自身还有太多的不足,思想变得越来越充实,做事也变得越来越踏实。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交到了很多大陆朋友,也收获了不少台湾好友。他们有的是与我同龄的学生,有的是自媒体博主,有的是新闻媒体人……与他们交流感觉很亲切,因为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选择留在大陆读大学,尽管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一个人去外地,但是,祖国对台胞的关爱让我始终能得到家庭般的温暖。我感谢学校给我创造了许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感谢自己生逢在一个好时代。岛内的年轻朋友们,相信我,选择在大陆求学,真的很好。(作者:小吱 配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22-09-08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临近之际,两岸同胞组织了各种迎中秋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喜庆之意、传递团圆之情。

 

日前,2022年京台迎中秋诗会在北京和高雄两地同步举行。今年91岁高龄的郑福来从小就生活在卢沟桥畔(当年是宛平县城的所在地),亲身经历了发生在宛平县城的日本侵华“七·七事变”。老人对记者说:“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两岸同胞是亲之又亲的一家人,砸断骨头连着筋。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蔡幸娟是高雄市三民区的居民,在大陆生活已经十几年了。在中秋诗会上,她通过网络听到了高雄传来的乡音,心情特别激动。她说,听到熟悉的乡音,顿时有些想家。她还讲起当年在高雄过中秋节的情景:一家人和街坊邻居都在院落里或者自家门前支起烤肉架,小孩子们欢乐地玩耍到深夜……当然,到大陆后,过中秋节也不孤单,有家庭聚餐、有社区团聚等等,很快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22京台迎中秋诗会在京举办,丰台少年宫的孩子们表演合唱《卢沟谣》(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蔡幸娟女士说得太对了。在大陆生活工作的台胞,虽然远离台湾岛上的家人,但从不会孤单。几天前,苏州市台协青年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了一场中秋联谊活动,活动就叫“蓝白拖之夜”。蓝白拖,是中国台湾地区常见的拖鞋款式,白底蓝带,价格便宜穿脱方便且颜色清爽,深受崇尚自然休闲的年轻人喜爱,台湾的影视剧里也经常表现蓝白拖这个生活元素。苏州市台协青年会会长江俊彦说,由于疫情等关系,在苏州的台湾青年有些人已经两年多没有回过台湾了。这次借中秋联谊之际,我们用台湾青年熟悉的蓝白拖来做活动,就是为了让大家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缓解心中的思乡之情。是啊,参加活动的八十多位台湾青年,在熟悉的蓝白拖元素带动下,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过中秋:烤肉、唱歌、做游戏,联络乡情、分享资讯、交流互助。

 

两岸同胞是同文同种的一家人,中秋节承载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对家人的思念。“亲爱的伯伯,我是你弟弟的好大儿王思贺。中秋将至,你在台湾过得好吗?你喜欢吃什么馅的月饼?我让爸爸给你寄过去。”“月圆两岸·爱在临海”是浙江省台州市举办的迎中秋活动。参加活动的台湾小朋友王思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把对台湾亲人的思念写进了明信片。

 

骨肉相连的一家人,从来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几天前,四川省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当地民众的生活牵动着台胞台企的心。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立即将100万元赈灾款汇到甘孜藏族自治州慈善总会的账目上。公司董事长、台商黄健堂说:“作为扎根重庆的台资企业,不仅川渝一家亲,更是两岸一家人!我们公司会持续关注灾情的进展情况和灾后的重建工作”。辽宁省铁岭市近期发生了新一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这让台资企业大成农牧(铁岭)有限公司牵挂不已。公司主动组织人力慰问防疫人员,还捐赠了价值5万多元的肉鸡预制品。公司负责人邱书志说,大成农牧深耕铁岭二十多年了,公司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铁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患难之时显担当!我们大成农牧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办好企业,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反哺我们的“第二故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大成农牧(铁岭)有限公司主动慰问防疫人员、捐赠物资(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不久前,由两岸文化界共同主办的“临古开新  共书辉煌——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在台湾南投中台世界博物馆隆重开幕。这项展览已经先后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台湾台北文献馆树心会馆举办了展览,获得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本月初,2022海峡两岸云上博览会开幕,来自两岸的3136家企业在线上参展,参展企业数量之多创下了新高。由广东省中山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粤来粤有趣”2022两岸青年创意短片大赛拉开帷幕,两岸的参赛选手将分别以中山市和台北市的城市形象为主题开展创意视频比赛。由江苏省台办和省台联共同举办的“爱越海峡  情融江苏”2022两岸婚姻家庭交流联谊活动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由湖南湘潭市和台湾台东市联合举办的“心手相‘莲’,共促发展”线上交流活动,生动展现了两岸的莲文化……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22年“咱的节日——海淀高雄社区连线活动”紫竹院街道专场温情开场,图为台湾现场嘉宾合影。(中国台湾网 发)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祝福两岸同胞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共同度过和和美美的中秋之夜,更期盼两岸能够早日统一、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真正团圆。(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10-01

台商林春福2012年3月开始在四川凉山投资种植油橄榄,十年间,种植面积从600亩扩大到2.5万亩,带动了当地6000余户农户脱贫奔小康。

 

“大陆是台胞能实现梦想的福地。我70岁了都能创业成功,和儿子林书任在这里找到人生价值,台湾年轻人来这里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林春福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大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广大台商台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政策更好、环境更优。广大台商拼搏在大陆、奔走于两岸,收获了成果,实现了梦想,也对在大陆扎根发展有了更大信心。

 

大发展带来大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末,台商李慈雄被大陆发展潜力吸引,举家到上海创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他的事业从建筑材料拓展至生活用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2015年,随着大陆健康消费升级和养老观念变化,李慈雄决定将旗下公司更名为“悦心健康集团”,跨足医疗、养老、康复产业。运营养老机构、输出养老管理模式、建设综合医疗机构……与大陆康养产业发展同步,集团事业稳健成长。

 

“过去十年,大陆大健康市场释放大好机遇,我们得以分享巨大红利。”李慈雄说。

 

上世纪90年代,台商李瑞河来到祖籍地福建漳浦谒祖探亲。一踏上故土,亲切感油然而生。土亲人亲,风景独好,他决定在漳浦创业。如今,李瑞河的天福集团已在大陆开设“天福茗茶”连锁店逾1300家;2007年创办的天福茶学院2012年“升格”为漳州科技学院,今年在校生将超过1.3万名。

 

几年前,李瑞河萌生了建医院和养生疗养院的想法。今年3月,占地300亩的天福医院建成投用,养生疗养院、文化村正加快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我始终坚信,大陆是最好的投资地。”他说。

 

近年来,福建省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推出允许自贸试验区新设台资企业注册为内资、支持台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举措。

 

从着手创业、搭建技术平台到创立品牌,政府部门给予“创业导师”般的扶持,让2012年10月成立的江苏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少走了不少弯路,成长为知名数字化、智能化企业。“创业像化学反应,要成功需要‘活化能’,大陆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催化的能量。”公司董事长赵宜泰说。

 

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同等待遇政策,今年3月又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行业范围、地域,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条件更好、环境更佳。在有关部门积极辅导、支持下,在大陆上市台企现已增至55家。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3月31日,台胞陈玉喆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过去十年,大陆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广大台商台企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台企这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与引领,得益于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出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

 

大合作促进大融合

 

从农业小县到台资高地,如今的江苏省昆山市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统计显示,昆山市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来自台企。

 

“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资而强。”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说,台商台胞与当地市民携手并进,共同见证昆山的跨越发展,合力书写了“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画卷。

 

这十年,昆山累计新增1588个台资项目、投资总额177亿美元,在昆台商平均每天完成15亿元(人民币,下同)销售额、10亿元进出口额、逾5000万元税收。目前,约10万名台胞常居昆山,与当地群众水乳交融;昆山开发区矗立着闽南建筑风格的慧聚天后宫,妈祖像前香火鼎盛。“此心安处是吾乡”,许多台商早已自许“昆山人”。

 

“台商台企在昆山获得成功,也深度融入昆山。昆山的实践,充分证明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互蒙其利。”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说。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9月8日,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古镇举行亮灯仪式,本届灯会以“花开并蒂 灯映两岸”为主题。新华社记者杨磊 摄

 

十年来,台商投资大陆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8.8万个,到2022年6月这个数字增至12.7万个。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大力协助台企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在支持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对台经贸合作的同时,在广西、四川等地设立了5个两岸产业合作区。台商投资大项目增多、科技含量提升,并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十年来,台商台企在大陆外贸、民生就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领域均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台资企业有30多家,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居于首位。由两岸企业家峰会积极促成的一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对巩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连结、助力大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彰化的庄久毅2014年从越南辗转到广西,成立广西两岸红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宝岛美人椒”。“回大陆创业,最大收获是参与了国家脱贫攻坚行动。”他说,企业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自身也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

 

2018年开始,庄久毅积极参与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扶贫攻坚工作,在全县11个乡镇以“公司+农户”方式,助力2800余户贫困户脱贫,企业种植基地不断壮大。2021年,公司辣椒总产量达5000多吨,总产值逾5000万元。

 

大时代追逐大梦想

 

儿子林书任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林春福没给生活费,还让他去卖橄榄油。为了更好销售产品,林书任每个季度到凉山一次。

 

林书任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到凉山是一趟漫长的旅程。先从北京飞成都,转机到西昌,再从高速公路走到国道,接着走乡间小道,等见到鸡鸭猪羊懒洋洋走在路上时,忙着避让的他一抬头,老爹已在眼前。

 

油橄榄种植面积增加了,公路修到了村里,花园工厂动工,父亲在当地有了新朋友……每次来凉山,林书任都有新发现。

 

“要认识这个时代,就得到最基层。”父亲的教诲引发林书任深思,他决定毕业后扎根凉山,于是北大博士成了“乡村青年”。林书任在帮助父亲做大企业的同时,投入凉山乡村振兴工作,组建了“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每年计划培训5000人,帮助农民更好对接市场,还组织北大校友走进大山深处开展公益助学。

 

“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旺旺集团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说,旺旺在大陆事业不断发展,也热心公益,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两岸中国人理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今年5月,《国务院台办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出台。敏实集团、旺旺集团等台企主动加快对接步伐,对浙江省山区26县开展投资布局,签订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

 

浙江还出台多项政策举措为台商台企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7月,累计为台企减税3.27亿元。其中,通过台企融资畅通工程为台企提供150亿元授信额度,推出台胞专属“台融卡”服务,已累计发放3000余张。

 

“大陆率先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善意,让我扎根发展的决心更坚定。”杭州市台协会常务副会长宗家泓说。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7月8日,在福清市城头镇湖美村的木瓜种植基地,福州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高叶展示采摘的“台湾红妃”品种木瓜。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表示,新时代非凡历程中,广大台胞在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收获了新成果、作出了新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为台胞台商提供更大的机遇。

 

李政宏说,台商台企应把握大势,坚定在大陆发展的信心不动摇,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再创事业新辉煌。(记者刘欢、潘清、刘巍巍、许雪毅、喻珮、刘恩黎、黄扬)

展开全文

“宝岛小谢”入职记

2022-10-19

我在台湾台南读了大学本科。本科毕业后,因为看好大陆的就业前景,我来到广州读研。我研究生主攻的专业是国际政治。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回台湾就业机会不多。经与家人几次家庭会议商量,我决定留在大陆就业。

 

“宝岛小谢”入职记

 

选择在大陆就业的台湾青年谢建鋐

 

我读研第三个学年时,大陆的秋季招聘开始了,各大企业纷纷向应届生提出了自家的招聘需求。应届生在大陆的求职方式与在台湾不同。在台湾,一般会拿到毕业证书后再去向招聘方投报简历(台湾称履历),经过面试来决定是否能够入职。而在大陆,大企业一般会在应届毕业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就开始举办大规模的招聘会,叫秋招。当然,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企业还会举办春招。

 

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供职,读研三的上学期,我就随着求职的众多应届生开始了左手撰写论文、右手竞聘秋招的之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着实过得充实。今天借着这篇小文,我想与读者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验。我的体会是,最好能在读研时就看准一个行业,持续深耕,在这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积累实习经验,对这个行业形成自己的论点与看法,这在秋招竞聘及面试的时候很有用。因为秋招面试时,应聘者一般都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没有经验,白纸一张),对行业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而你如果能够谈出对行业的了解与认知,就会比其他应聘者多了加分因素。

 

“宝岛小谢”入职记

 

本文作者谢建鋐在上海

 

记得在秋招那段日子,我经常与不同学校的应聘者组成小分队,在线上线下组织开展模拟面试以及面试后的复盘讨论。这种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方式,在台湾校园很少见。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秋招结束后,我手里握着7个offer(录取通知)!我非常开心,向家人禀报喜讯。因为事先开过几次家庭会议,再加上大家看好大陆就业市场,所以家人一致鼓励我说:“去更大的城市闯闯吧,试试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里。”我怀揣着家人的美好祝福,离开就学三年的广州,只身前往上海入职报到。

 

我入职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入职那天的情景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年7月11日,正值酷夏,我拉着两大箱行李,满身大汗地来公司报到。说实话,我刚从学校毕业,初入职场,身份的转换本来就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再加上我是台胞,能否很好地融入公司文化让我有一丝隐忧,还有就是担心在广州办的台胞证件来上海后会不会行得通。其实,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热情接待了我,细心地指导我,帮我将在广州办理的台湾居民居住证更换成了上海派发的证件,以方便在上海购买社保。同事的热情相助,让我收获了步入职场后的第一份温暖。

 

“宝岛小谢”入职记

 

谢建鋐就职的上海公司很快就帮他办理好了上海的台湾居民居住证

 

在公司里上班,同事们称我“台湾弟弟”,或者叫我“宝岛小谢”,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我生长在南方,到上海对我来说就是“北上”了。“北上”的我,生活上遇到很多不习惯:浓油赤酱的本帮菜,我吃不惯;天南地北的口音,我很难一下子反应过来;初秋湿冷的天气,常常引得我喷嚏连连。另外,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我的心态一时难以适应;业务不熟练,更让我产生丝丝焦虑。夜深人静之时,我时常会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入职选择到底对不对。但是,我是幸运的,公司里遇到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贵人!在他们的带领与帮助下,初入公司的不安与生疏慢慢消弭,我很好地融入了公司的工作氛围。有一次工作到夜里了,我只能就近住宿。上海没有集体供暖,同事担心我夜里着凉,下班后特地从家里拿来一床棉被给我。当时我真的倍感暖心。我想对远在台湾岛内的父母和奶奶说:“请放心吧。我初入上海职场,虽然辛苦,但是这里有着满满的人情味!”

 

现在,我正式入职已经三个月有余。工作中的我,有过高光、有过迷茫、也有过挫败。我以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境上遭受一些困扰是再所难免的,未来的我也一定会遇到其它方面的困难。但是克服这些困扰和困难的过程与办法,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积累的人生经验。它们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困扰,如何迈向胜利与成功。周围的人们给我温暖、给我帮助,在很大程度上也助力我更好地进步和成长。这一切,就是我选择留在大陆就业,决心到上海闯荡的真正意义。(作者:谢建鋐  本文图片均由谢建鋐本人提供)

 

 

展开全文

“我从未后悔来大陆求学”

2022-09-27

“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从未后悔选择湖南大学,从未后悔来大陆求学。在大陆,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人生体验,看到了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来自湖南大学的台湾女生郑雅羚不久前在参加一档视频演讲节目中这样说。

 

“我从未后悔来大陆求学”

 

郑雅羚介绍她在湖南学习和生活的视频节目截图(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这些年,像郑雅羚这样从台湾来大陆求学的台湾青年不在少数。9月2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说,十年来,内地(大陆)高校累计招收港澳台学生7.9万名。2021学年,内地(大陆)高校共有港澳台在校生3.82万名,与2012年的2.53万名相比,增长了51%。刘锦说,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也选择到大陆就读。十年来,教育部累计开展对台交流项目1300多个,参与项目的两岸高校1000多所,大约6万多名台湾师生到大陆参访交流,且交流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交流的程度越来越深。

 

“我从未后悔来大陆求学”

 

大陆高校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主动选择到大陆学习。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持续看好,也为台湾学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阻碍而大陆一如既往地为台湾学生提供便利和服务,这种做法吸引了不少台湾学子对大陆的关注和向往。2017年,教育部出台政策,将台湾学生申读大陆高校的“学测”成绩由“前标级”以上放宽到“均标级”以上,一下子覆盖了台湾地区60%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了让台商子女获得更多接受大陆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教育部鼓励在大陆获得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台商子女参加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教育部还修订了台湾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面向在大陆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地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发放奖学金并提高了奖励标准。今年,大陆进一步优化高校招收硕士专业、本科专业台湾学生的报名和录取流程,使考生报名更便捷、选择机会更充分、受到的招生服务更细致。

 

“我从未后悔来大陆求学”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几年了,但是大陆各地和各高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大陆高校就读的上万名台湾学生没有一人感染疫情,还实现了疫苗应种尽种。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发生疫情。本着对考生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对港澳台侨联招考试和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上海考点的考务工作做出适当调整,分流了两百多名在江苏等省份的台湾考生赴广州、福州等地参加考试。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省市台办会同疫情防控、机场、酒店、考场等相关部门和关键点位,分头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工作对接,最大限度为台生提供协助和方便。多位台湾学生和家长及老师对大陆方面的接力护航保障工作深表感谢。有家长说“疫情带来的考场变化和出行困难让我们忐忑异常,但一路走来太贴心、太感动了!(这些措施)不仅帮到孩子,也让家长心里温暖”。

 

9月21日,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说,近十年来,已经有两千多名台湾青年学者在大陆高等院校任教。每年有近三千名台湾大学生在大陆高等院校获得奖学金,有近千名台胞考取了大陆各类热门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大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创业就业圆梦发展的舞台,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真诚希望广大台湾学子认清大势、把握机遇,也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积极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来。(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沪上中秋忆台湾

2022-09-09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中秋节是别致的、柔和的。它不似春节将积攒了一年的思念与压抑浓烈地释放出来,不似清明将对先人的思念悠悠地倾诉出来,也不似端午一身正气地驾着龙舟劈开波涛万千。

 

中秋的雅致在于可以对着明月缓缓浅唱心底深处的思念,也可以枕着夜色徜徉浅层心绪的柔情似水。放在诗词歌赋中,它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爱情寄托,也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高浪漫。近现代文人对中秋的共鸣虽然少了些许诗词歌赋,却多了些白话散文,同样动人心魄。我喜爱的作家余秋雨曾撰文漫谈他在某一年中秋的心路。他写道,听闻电话那头传来张爱玲的讣告,月色自浊黄过渡成冷白,中秋才算有了秋意。

 

我的故乡在台湾台南,我对中秋的文化印象形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闽南情歌。在那个用光盘听歌的年代,台湾歌坛天后江蕙对月娘一声声的倾诉还原了父辈的青春爱情。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今年的中秋注定了要留在工作的城市上海,伴着沪上月圆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过节前夕,公司的上海总部照例给员工发放月饼,有奶黄流心、蛋黄莲蓉,也有广式金腿五仁、苏式冰沙柚子……其实对于我这个嗜甜如命的闽南人,更喜爱的则是黑糖板栗、奶油绿豆……这些甜口的味道。我宿舍里的同事是东北人,他认为正宗的月饼就不应该那么齁甜,热情地拽着我一定要尝尝他家乡寄来的月饼。入口咬下的瞬间,五仁枣泥的味道直冲脑门,浓烈且厚重地在口腔中炸开,舌尖上一次次震荡着地域的区别和文化的差异,我就着白开水缓慢而艰难地把这份情谊咽到肚子里。

 

沪上中秋忆台湾

 

本文作者谢建鋐在上海(谢建鋐供图)

 

不能回到台湾过节,那就聊聊台湾的中秋吧。在台湾,中秋节里的活动除了吃月饼,更兴品尝烤肉。台湾烤肉,在大陆叫烧烤,俨然已经成为台湾中秋时节街头巷尾的一道特别风景。关于台湾中秋烤肉的历史成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必须在室外烤肉,恰好可以同时赏月;也有人说是因为金兰烤肉酱的广告标语配上了中秋月圆的布景,让人印象深刻。

 

台湾烤肉的料理方式是文火慢炙。临近中秋节,各大超市不约而同地推出一次性烤炉,菜市场则摆出众多腌制的肉类、烤肉的配料以及串串竹签供人们选购。人们自己动手组装一次性烤炉,点火将木炭烧至灰白,依程序先烤香肠。为了让肠衣里的油脂流出来增添香气,也为了让油脂滴落促木炭燃烧得更旺,人们用牙签不断地戳香肠的表皮。台式香肠不含淀粉,全部由富含油脂的猪后腿肉灌制而成,烤熟的香肠咬起来弹牙劲道,吃到嘴里香气四溢。随后上场的就是烤肉了。台湾烤肉的烹调方式与大陆不尽相同,一般是将腌制好的肉片平铺在锡箔纸上包裹后放在铝架上,类似半煎半烤的做法。腌制的肉片味道恰到好处,口感不至于那么咸,闽南人还喜欢放点糖以带出食材原本的鲜味。烤好的肉片夹在略微烘过的吐司里,一口咬下,肉片的氤氲香气与吐司朴实的口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是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味道。

 

沪上中秋忆台湾

 

 台湾青年谢建鋐在河南开封体验古装拍摄(谢建鋐供图)

 

台南与大陆,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海峡的名字叫“乡愁”。来大陆读研后的一个中秋,我是在珠海度过的。晚饭后到名庭公园沿着海岸线散步,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海面上高悬起一轮明月,那漆黑的夜与漫漫的海水渐渐融为一体。此情此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油然心生:不知眼前这轮明月能否将我的思乡情映照在台南那条我回家的街上,将我的思念传递给家人?

 

我时常想,望着同一轮明月,沐浴着同一道月光,两岸人民真真就是“千里共婵娟”了。我由衷地期盼两岸人民的关系能够早日像那八月十五的团圆月,圆满、柔和、其乐融融。(作者:谢建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