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全面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4-24 10:56:04 | 来源: 央视网 |
央视网消息:今天(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2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52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们迈向太空的脚步也在不断前行。吴艳华介绍,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后,探月四期已全面启动,中国航天事业正全面开启星际探测的新征程。
中国探月工程2004年立项,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从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中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到嫦娥五号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我们不是完全重复欧美国家的探月之路。比如,嫦娥二号我们不是说简单绕着月球探测,我们同时又探测了图塔蒂斯小行星。嫦娥四号,更是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探索。再比如说我们嫦娥五号确定的探测地点,这个已经取得了初步科学成果,已经证明月球还有火山活动的年龄比世界已知发现的年轻了10亿年左右,这些科学成果都是人类的财富。
吴艳华表示,目前国家已批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探月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
行星探测工程下一步开启小行星探测
吴艳华表示,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后,行星探测工程下一步就将开始小行星的探测。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将走得更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国家已经批复了行星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包括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还包括接下来的一次小行星的探测,包括取样返回的探测任务。第三还要开展对火星的取样返回;第四次任务是木星系的探测,以及穿越宇宙探测。
吴艳华表示,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此外,目前中国还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比如太阳系边际的探测等等。面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包括重型火箭在内的多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完成首飞。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运载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能够拓展多宽。重型运载是一个俗称,实际上是指近地轨道能力在百吨级,囊括50吨到150吨之间的能力,它也会是一个型谱规划。
吴艳华表示,重型运载火箭未来将满足中国较长时间内的深空探测和载人登月等重大航天任务。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比如说,我们也在论证要不要搞载人登月,要不要发射大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比如说,要不要在火星上发射更大的探测设备,包括探测车辆,这一些载荷都需要一些大型火箭的支撑。
中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利用太空空间,中国将建设完善的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太空中的航天器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我们要开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这样我们既要编目,而且关键是要分析哪一些是真威胁的。第二个要研究探索相关的技术和工程,有没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要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攻关。
同时,中国还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组织编制近地小行星防御发展规划,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改变它的轨道,进行技术实验,为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人类地球家园的威胁作出中国新的贡献。
相关新闻
- 2022-04-24中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 2022-04-22岛内台胞振奋“神舟功成”:寰宇吹起“中国风”
- 2022-04-24英雄归来丨一步一个脚印!习近平深情寄语航天人
- 2020-04-24航天日,看中国五十年璀璨“星”光
- 2022-04-22航天日将至 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新闻推荐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
- “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两岸携手弘扬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2024-11-21
- 吕礼诗哽咽谈“中国强”,痛批于北辰:要对得起良心2024-11-21
- 港澳通关再提速 全国首批“免出示证件”通道上线试运行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