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央视网消息: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2021年,中国乡村在小康梦圆后,又走上了新的康庄大道。本期《我与国家一起前行》,我们来认识一位台湾姑娘。六年前,张欣颐只身来到福建,没有留在城市,去了一个小山村。而且这六年里,她去过不止一个村子。她为什么这样选择?她看中了乡村的什么?她又在乡村里得到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这位台湾姑娘的脚步,一起走进她挚爱的山水田园之间。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欣颐是个很有点子的人。2021年,她最成功的点子之一,是在福建三明市泰宁县的际溪村,开了一个自然教育工坊。自然教育,顾名思义,既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要有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个周末,十几个孩子来到这里上自然课、学做手工皂。村里人学手艺、做手艺,城里人看手艺、买手艺,一来二去,做成了一种立足于乡村生活的文化旅游项目。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际溪村是一个小村庄,常住人口只有200人。村子虽小,名气不小。这里有丹霞地貌,有田园风光,还有历史名人。村民们守着这些传家宝,过去不知道怎么赚钱。而张欣颐来了,好像点石成金了。她是学景观设计的,在村里待了一阵子,就知道该怎么给这个古老的村子,设计一种新活法。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福建的客家山村,有一种古老的骄傲,那就是村里出两种人,一种是本分勤劳的农夫,一种是儒雅博学的书生。两种人托起了一种叫做“耕读传家”的文化自信。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商品大潮的冲击之下,没有多少乡村少年愿意粘上乡土气。张欣颐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懂得:他们家门口的这个大美自然,这种恬静而儒雅的耕读传家,其实是城里人求之不得的,是现代化渴求的,也是非常值钱的。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张欣颐来大陆,来得很是时候。创建“美丽乡村”,各地都需要好点子。这个台湾姑娘一来,就发现自己很受重视,很有成就感。除了同胞亲情,还有时代需要。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蓝图很诱人,干劲也不缺,但真的动手做起来,却有一堆拦路虎,第一个就是乡村基础设施很不行。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基础设施跟不上,人也就留不下。不过对于有“基建狂魔”之称的我们来说,这都不是事儿。修路修桥,政府出手;电线电缆,政府投资;政府的全力支持,迅速为张欣颐扫除了障碍。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政府摆好了棋盘,张欣颐可以落子了。棋子就是各种过去村里没有的东西。景观、凉亭、骑行道,每干成一样,村子对城里人的吸引力就增加一分。村民也是很精明的,他们迅速学会了在家门口,做观光客的生意。精品民宿、研学基地、亲子体验营、农业采摘园,把村子搞成一个景区,把城里人变成回头客,赢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名号,摘取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牌子。剩下的,就是背靠耕读传世这个文化概念,走得更远。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唯有真诚实在地热爱乡村生活,与当地人成为朋友、家人,才能有灵感去勾画美好的乡村未来。这是张欣颐日记里的话。是的,她是村民们的朋友和亲人,也是手把手教他们致富的老师。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一个村子的成功,是最好的广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找张欣颐合作的村子多了起来,谁不想华丽转身呢?2021年,张欣颐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各个村子里。她很忙,很累,但是也很充实,很快乐。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2021年,张欣颐遇到了新的挑战。她能搞好一个村子,于是人们希望她帮忙搞好一个镇子。中国的镇子,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要变得现代化,首先要变得美化,而美化又不仅仅是涂脂抹粉的事情,实际上需要系统设计。福州市永泰县的同安镇是张欣颐新承接的一个集镇改造项目。在集镇,除了要挖掘自然文化特色,还要考虑如何在人口密集的聚居空间里,合理地设立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2021年,张欣颐的团队新招了几位大陆设计师,开始在福建全省接订单。村民的心气儿很高,乡村变化的节奏很快,这个已经很难说是台湾姑娘还是福建姑娘的姑娘,必须全力奔跑,才能把这种高品质发展的渴求,变成自己展翅飞翔的动力。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张欣颐挺满意,也很开心。在对的时间,来到了对的地方,做了对的事情,这是一个人很真切的幸福。

 

跨越海峡造梦田园 让耕读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标签: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