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铺就致富路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1-01-12 10:04:27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贵州丹寨蓝锦染艺非遗扶贫工坊 人民图片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石丽平是松桃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她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学习后,以自己创办的企业为主体,培养了近1万多名绣娘,带动28个乡镇3800名妇女就业。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七秀坊”,2020年7月份开设网络店铺,到9月份仅2个月时间,网店销售额达到1380万元。目前,该工坊已累计培训绣娘800余名,带动50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2人。
“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中,我们主要采取了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设、培养带头人、推进产品销售、加强宣传推广等四个方面的举措。”2020年底,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就如何发挥文旅优势,推动贫困地区文旅发展,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做了介绍,引发关注。
新疆鄯善树柏沟村运用彩绘农民画发展旅游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非遗助扶贫
贫困地区往往是传统手工艺等非遗项目的富集区。在文旅部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有将近100个项目来自贫困县。据文旅部非遗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介绍,近年来,文旅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区发展,选取从业人员较多、适宜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充分发动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院校、设计师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目前,国家级贫困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如西藏自治区尼木县设立了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受益群众达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非遗扶贫,带头人很重要。为了“培训一个、带动一片”,文旅部启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加大对非遗扶贫带头人的培训,以点带面,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批带贫成效明显的非遗扶贫带头人涌现出来,比如贵州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在参加研培计划的学习以后,带动了28个乡镇3800名妇女就业,由于带贫效果突出,她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打通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关键节点,还需要拓展非遗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文旅部积极利用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设立非遗扶贫专区,支持各地利用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在A级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开展线下销售活动,支持各大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多措并举帮助非遗工坊和相关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让非遗扶贫产品销得出去,让贫困群众切实从非遗扶贫中获益。
2020年6月,文旅部会同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支持多家电商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购物节当天,平台非遗产品下单数超过300万笔,销售非遗产品超过800万件,成交金额近4亿元。
福建三明革命老区岭下村立足红色文化带动旅游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文艺助扶志
文化艺术在扶志扶智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这几年,文旅部非常注重鼓励各级艺术院团还有文艺单位,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创作,特别是围绕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突出事迹,统筹推进扶贫题材创作。
这几年,舞台上涌现出了一些好作品,如民族歌剧《扶贫路上》《马向阳下乡记》、秦腔《家园》、彩调剧《新刘三姐》、吕剧《一号村台》、黄梅戏《鸭儿嫂》、歌舞剧《大地颂歌》等。各地还因地制宜创作了一些接地气的小戏小品,像邵阳的花鼓小戏《蜜桔红了》、柳子戏《村长就是一根筋》、小品《网红村长》等,都是讲述扶贫故事。
2020年10月至12月,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集中展演了67部舞台作品,涵盖了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超过10万人次的观众亲临现场观看,线上观看人数突破了1亿人次。
“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采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扶贫故事,充分发挥艺术作品鼓舞人、感染人的独特作用,用艺术形式展现脱贫攻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贫困群众的信心和斗志,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文旅部副部长李群表示。
扶贫题材黄梅戏《鸭儿嫂》 网络图片
文旅添活力
有一些贫困地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备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近年来,文旅部立足资源优势,有效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文旅部财务司负责人周宇介绍,在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文旅部支持当地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康养旅游和其他生态型产业,目前当地康养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打造“巴马论坛”,作为中国东盟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巴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直播+文化扶贫”“直播+特色文旅”等模式,推动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在内蒙古阿尔山,文旅部利用新媒体策划“阿尔山Dou是好风光”话题挑战赛,在抖音上播放量超2.2亿人次,当地人所说的“放下锯子当导游,致富路上不用愁”,就是通过文旅助力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十三五”时期,文旅部还会同国家发改委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284亿元,支持新闻出版广电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210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项目848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191个,在切实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文化和旅游惠民、富民的作用;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26.8亿元,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遴选60个全国红色旅游典型案例,通过政府的平台和社会媒介,集中予以宣传推介,推动红色文化“魅力”转化为乡村发展“活力”。(记者 郑娜)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