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水更清,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0-06-05 11:28:29 | 来源: 科技日报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近年来,通过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管控、生态保护和修复,公众自觉每月少开一天车,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6月2日公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印证了这三个“越来越”。公报显示,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其中15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46.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图源:科技日报
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为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2013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
蓝天保卫战从调整能源、交通等结构,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等方面入手,成效不断显现。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7.7%,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23.4%。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实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2019年完成散煤治理700多万户。
“公转铁”也取得重大突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京津冀的增长达26.2%;全球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建成通车,年运输能力达2亿吨。
“2019年,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累计达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刘炳江说,秋冬季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期,通过连续三年治理攻坚,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超过10%,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超过30%。“三个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均为近三年最好水平”。
“蓝天越来越多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十三五”以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吹响“冲锋号”
渤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海区,2018年,生态环境部等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吹响了治理的“冲锋号”。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污染在海里,根子在陆上”,渤海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入海排污口做到了“应查尽查”,50条国控入海河流中46条的水质达到目标要求;清理非法和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面积53万多亩,各沿海城市建立了“海上环卫”制度;计划实施61个生态修复项目。
综合治理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2019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7.9%,已超过2020年约73%的目标;修复滨海湿地280公顷,整治修复岸线新增13.7公里。
柏仇勇说,“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在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十四五”还要继续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相关新闻
- 2020-06-05保护生态环境,牢记习近平提出的“五个追求”
- 2020-06-05迎接世界环境日
- 2020-06-05保护自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看小新的一天
- 2020-06-05大湖新歌——中国两大淡水湖全面生态修复进行时
- 2020-06-05来看“小山”“小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来啦!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