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条措施”有其特殊意义 推广需再进一步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11-06 11:01:36 | 来源: 华夏经纬网 |
邵宗海 (资料图)
2019年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为 “26条措施”),并宣布自公布之日起,“26条措施”就开始施行。
以作者在公布当日傍晚接受新华网、环球网访问时所作的说明,已清楚的响应了媒体问到“何以31条才公布不久,又有26条的推出”的意义所在。作者是认为:鉴于上次的“31条措施”公布后至今,这中间尚经历了习总书记在今年1月2日的重要讲话,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这些重大政治意义的指标性内容,需要再一次补进到惠台措施,才能够更完善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加上“31条措施”实施之后,可能也发现有些措施的确需要加强或补充,因此逐一的把新的条款内容重新研议后再予以推出,以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作者当时持此论点是有其可以用来左证的地方,譬如说,在“26条措施”本次公布之时,除了“条文主旨”之外,尚将26条每一条都“逐条解读”,以便让阅读者能一次就清楚了解。而比较上一次“31条措施”公布的时候,并没有每条之后有附带“逐条解读”,这也正好说明,本次发布之时已有针对上次措施需要加强或补充之处,作了完善的调整
其实,也早在公布之当晚,作者也曾提及,“惠台措施”绝对不会在“31条措施”与“26条措施”先后公布之后就画上句点。因为为了吸引更多台湾同胞今后能来认同中国大陆,并愿在大陆与台湾之间,作出更多促进两岸走向统一的贡献,加上两岸的情势也会因这种良性的互动与交流,会产生更大需求要提升“惠台措施”的内容,因此一连串带有“数字”的“惠台措施”会在今后陆续出炉。这样的点评,也在第二天上午得到国台办主任刘结一接受台湾联合报专访的证实。刘主任特别强调,国台办以后还会继续针对台胞具体需求,在政策面帮助台胞创造机会,26条之后,惠台措施是不会停止的。
这种适时的为台胞需求而作出的“内容调整”与“政策持续”,正好说明了北京对台胞服务的政治意义,它的重点正好可放在“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以及“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这二项强调上。这项措施发布后被台北当局的抨击为“统战手法”、“名为惠台、实则利中”,或认为这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甚至断言是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可能在逻辑上及实际上有很大差距。在本文中可以提出非常简短的说明,便可澄清这样的误导:譬如说,大陆对台湾居民提供“可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或“提供更多同等待遇”,竟然可被形容是“统战手法”的话,那么民进党当局对今后来自台湾以外任何一个地方所施予给它的优惠方案,能否一律以“统战手法”来形容?或进而全部予以拒绝?甚至对美国国会最近一连串通过的友台法案,再用到说是对台湾“统战”而来定论?其实,一般政府最多是给予它的民众是接受或拒绝的建议,很少见到是用不恰当的比喻来煽动民众。
如果再看民进党当局把“惠台措施”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划上等号,更有 “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实际上,“惠台措施”是两岸尚未进入统一阶程之前,中国大陆单边对台湾推动的友好政策,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则是两岸进入统一谈判进程时,中国大陆单边对台湾提出的方案,双方并可对此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因此,显然在时间点与时程上,两者是有很大的差异,但民进党当局却很用心的把A说等同了B,如果不是刻意来丑化或扭曲北京的善意,那么就是用“愚民手法”操弄了台湾人民。
虽然说,《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前后已公布了“31条措施”与“26条措施”,但对台湾民众来说,可能鉴于两岸毕竟隔绝了多年,在文化理解上产生了混淆总是难免。有时对大陆一些政策上的用语,台湾民众不能立刻作正确的理解,在过去两岸交流的过程里,也曾经有存在过的例子。因此,如果大陆希望台湾民众能清楚的了解二次“惠台措施”的真正用意,作者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把以前的“31条措施”、与现在的“26条措施”,换成用台湾用词或语气的“逐条解读”台湾版再来说明。我们必须了解的是,阅读的人不是仅只针对已经决定要来大陆发展的台青、台胞、及台商们,而是要广泛的投向所有台湾的居民,不管他最终来不来大陆,但一定要他们了解到这份措施的用心及善意,唯有这样的做法,两岸的融合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对台湾居民的倡导,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族裔、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性别的族群,采取不同的网络,不同的媒体来进行宣传与说明。其实,中国大陆有很多的企业,如淘宝网,早已采用了一些不同于当局的管道或方式,来推销他们的产品,而它成功的案例,可以提供参考。对涉台系统来说,只要有此慨念,就可带动所有地方上的台办,把一份台湾版的“惠台措施”制作,除了电子或平面的媒体,以及网站之外,若尚能对已来大陆发展的台青、台胞、及台商,或经过交流而认识的台湾朋支,透过推销方式把“惠台措施”介绍到台湾去,可能收到的效果是长期的。作者 邵宗海 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前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新闻
- 2019-11-06惠台“26条措施”让在川台胞拥有更多获得感
- 2019-11-06大陆“26条措施”,岛内民调真相了:八成网友认为“真有实质优惠”
- 2019-11-06陆委会攻击“26条”暴露其阴暗心理
- 2019-11-06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大潮势不可挡
新闻推荐
- 两岸林博会在三明启幕 逾500名台胞参展参会2024-11-08
- 台企深掘进博机遇:“回头客”续前缘 “头回客”觅新机2024-11-08
- 第六届“海峡两岸校园(网络)歌手大赛”正式启动2024-11-08
- “亲,来品茶”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动(茶博会季)即将启动2024-11-08
- 台青追梦贵州行:探寻中医文化 感悟康养魅力2024-11-08
- 了却三代人夙愿 台胞姐妹回湖南道县寻亲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