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快评:所罗门群岛岂是与台湾“断交”的最后一个

16日,所罗门群岛决议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大陆建交。所国外交部声明指出,承认“一个中国”政策,这样做符合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也是依据联合国宪章精神所做出的决定。

 

这是蔡当局执政台湾三年多时间里丢掉的第六个所谓的“邦交国”, 如今只剩下16个“邦交国”。蔡当局在第一任期内轻松地赶上了陈水扁两任时间丢掉6个“邦交国”的记录,可以肯定的是,蔡英文在这方面绝对能实现超越台湾历届“政府”的目标。

 

面对又失去一个“友邦”,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再次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大陆,妄称被“断交”是因为“大陆打压”,却唯独不检视自身问题的原因。

 

正如所罗门群岛外交部声明所言,依据联合国宪章精神做出的正确决定,没有任何问题。蔡当局在第一任未结束之前,就弄丢了六个“邦交国”,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创造了台湾历届“政府”之最,被外界称之“断交领导人”。

 

针对蔡英文再度把“断交”归因于“大陆打压”一事,马英九17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怒斥蔡英文“执迷不悟、不知检讨”。马英九指出,这次“断交”,美国一些高官都曾出面“劝阻”,但最后依然徒劳无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蔡当局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这一点上,美国帮不上忙。马英九表示,两岸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外交’休兵”,自己执政8年,台湾的外事领域,靠的就是“九二共识”所建立的两岸互信。

 

马英九所言极是,道出两岸“外交”休兵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两岸只有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的政治基础,才能保证两岸在“外交”上不会出现内耗,相安无事。 

 

然而,民进党上台后,拒不认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被蔡当局单方面地破坏掉了,两岸失去了政治互信,打破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两岸“外交”休兵所达成的默契也自然被破坏了,出现今日之“断交”,也应是预料之中的事,不足为怪也!

 

17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民进党当局妄称什么“金钱外交”、“政治打压”,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目的是转移视线。“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遭到破坏,民进党当局难辞其咎。要真正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有回到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来,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上已有178个国家与中国大陆建立并保持外交关系,这种发展态势还会进一步扩大。原因在于:其一,与中国大陆建立并发展外交关系,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是国际共识,合法合规,光明正大,毋庸置疑。其二,中国大陆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走进世界政治舞台中央,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试问有哪个国家还敢忽视中国大陆?有哪个国家甘愿放弃中国大陆巨大的市场?又有哪个国家愿意与台湾地区保持“邦交”,而无视有影响力的中国大陆?所以与中国大陆建立并保持外交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今年2月在太平洋岛国论坛上,论坛秘书长梅格?泰勒发表演说时称,是时候讨论如何“集体接触”北京以进入其市场了。她说:“探索参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为创建区域基础设施和通道提供机会,激发亚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间的新的贸易市场。” 看来所罗门群岛是明智之举,已走在了前面。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所剩下的16个与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他们会对当前国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的。这16个国家面对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将何去何从?很简单,只要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执行就好了。所以,所罗门群岛不会是最后一个与台“断交”的“邦交国”,蔡当局要做好还会有“断交”的思想准备。

 

正如所罗门群岛总理苏嘉瓦瑞在受访时直言:“台湾对我们毫无用处”。于是所罗门群岛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前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大陆建交,它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骨牌效应,将对太平洋岛国帕劳、瑙鲁、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图瓦卢这五个与台湾所谓的“友邦国”产生重大影响。

 

所罗门群岛与台湾“断交”,无疑是对蔡当局的一大重创。无论蔡当局怎么把“断交”责任甩锅给大陆,都挡不住在野党和台湾民众对蔡当局“外交”表现连连失利,表达不满。

 

这次“断交”,前期蔡当局虽然依靠美国从中调和阻止,但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大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而蔡当局孤注一掷“依美抗中”的路线将越来越走不通,会处处碰壁。

 

两岸只有重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基础上,才能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管控和化解一些两岸难题。蔡当局还是听取马英九先生的建议吧!否则,下一个“断交国”很快就会不期而至。(中国台湾网网友:我心飞扬)(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