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7日)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的致辞。习主席在致辞中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提出了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努力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等三点主张,为世界开辟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的致辞以及在互动交流环节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在与会嘉宾和国际媒体间产生了极为热烈的反响。国际舆论对习主席提出的包括三点主张在内的一系列观点建议普遍予以好评和赞同。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17项发展目标,从协调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大方面,为全球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线图。4年来,这一议程既取得积极进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为人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巨大机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了有效对接,并提供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和全球化遭遇逆流,也给世界经济增长、各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本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可持续发展议程”。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三大任务系统阐述的中国主张,为国际社会加强发展合作提供了思路和动力,体现出一位大国领导人的坦荡自信与责任担当。

 

具体来看,习近平主席提出“开放多元”的主张,着眼于经济发展层面。这在当前贸易摩擦升级、关税壁垒上升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习主席重申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与信心,表示中国愿同各国分享包括5G技术在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是中国再次用行动表明:一个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促进力量。

 

习主席对“普惠包容”的主张着眼于社会发展层面。当今世界物质技术水平虽然高度发达,但各国内部、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果奉行本国优先、赢者通吃、以邻为壑的思维,结果必然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了自己的路,损害全人类的未来。习主席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在脱贫、就业、志愿服务、慈善事业、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发力,为各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共同努力给本国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习主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思想,直面气候环境等问题。《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但某些西方国家为一己私利退出该协定或执行不力,给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投下了阴影。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近年来在碳排放、发展新能源以及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美国卫星跟踪发现,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的贡献占全球绿化增量的约1/4。

 

习主席在致辞中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表示中国要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落实好《巴黎协定》等国际社会共识,体现了中国言出必行、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的致辞切中时弊,主张精准有力,有力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不可能稳定和可持续,应当在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基础上探讨新的国际秩序,切实尊重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充分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其他与会领导人也表示,面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单打独斗行不通,各国必须携手应对。他们还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捍卫多边主义、国际规则和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贡献。中国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各方最大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切入点。虽然可持续发展遭遇到全球化逆流,但这些逆全球化动向只不过是全球化潮流中激起的几朵浪花,阻挡不住全球化大潮。从习主席的此次讲话中,国际社会更加坚信,中国将继续把自身发展置于全球发展进程中,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推动世界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动力”。(国际锐评评论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