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界人士:大湾区规划纲要加快区内金融互联互通、错位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香港金融界人士表示,伴随新政策的出台和接下来的逐项落实,香港金融体系结构将会愈发丰富,大湾区金融业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快,从而最大限度整合区内外金融资源,促进大湾区内外实体经济发展。

 

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业内人士表示,规划纲要针对大湾区金融的擘画,一方面将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将更广泛而深入地辐射内地,影响全球。

 

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表示,规划纲要中有关大湾区金融的基本亮点在于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尤其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强调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鼓励区内人民币的跨境投资及使用,包括发行跨境人民币基金、理财及保险产品、人民币计价风险管理工具、绿色人民币债券等。

 

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香港金融发展局董事胡章宏表示,规划纲要围绕区域内各个城市不同的优势和资源禀赋,明确提出在不同城市的金融服务业务发展中建设一系列中心、平台、市场、试验区、示范区和交易所,相关提法表明大湾区金融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也为区域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明确了重点,更容易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以广州、深圳、 澳门、珠海为依托,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胡章宏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预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以及支付系统等的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基金和保险产品的互认等,将会进一步扩大,行业的进入门槛也会降低,这都将扩大香港金融机构的服务腹地,并提供更多业务机会,提升香港金融业的总量,资金融通和人才交流将更加密切。

 

错位发展形成多样性特色金融

 

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支持香港机构投资者按规定在大湾区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参与投资境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表示,大湾区特色金融,将在绿色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原创、转化等方面大显身手,湾区内各地错位发展有助于形成大湾区多样性特色金融。

 

为把握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驻港大型中资企业、内地大型企业和香港企业,2018年12月在香港联合发起成立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支持香港发展成国际科创中心,促进香港再工业化,协助香港优势产业在湾区发展,并与广东及澳门等地企业和机构携手,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

 

胡章宏表示,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将积极配合规划纲要的落实,发挥香港与湾区优势,支持大湾区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帮助香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胡章宏认为,伴随新的政策出台,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打造一系列新的中心、平台以及发展特色金融等目标的推进,香港金融体系的结构将愈发丰富。随着区块链等科技应用的深入以及金融科技等新业态的不断培育,香港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活跃度的不断提高也将带动香港金融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2018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共42062亿元人民币。

 

程实认为,香港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借助大湾区人、财、物互联互通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及辐射等,将进一步提升资本聚集及融通能力,为香港金融业带来新的业务品种。

 

有序打通大湾区金融体系

 

香港金融界人士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有三种不同货币、三种汇率体制、三种资本流动管理方式,这导致亟需制度创新来有序打通三地金融体系。

 

谭岳衡认为,实现真正金融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还有很多制度设计需要落实,比如跨境资金的使用管理、跨境支付清算的技术应用等。

 

胡章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体系、标准、方式具有较大差别,不利于金融业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有序打通三地金融监管体系。

 

杨再平认为,当前需要解决支付结算体系、涉金融法律体系、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议围绕“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先行先试。

 

程实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粤港澳三地必须在尊重相互制度的基础上寻求协调方案。规划纲要也强调了港澳两地“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相信会为后续更多创新改革方案的出台打下良好合作基础。过去沪港通、深港通等金融改革措施,正是考虑了制度的异同,他对大湾区合作共赢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李滨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