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告台湾同胞书》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01-04 10:53:42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四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筚路蓝缕,从战争到和平,从“小三通”到“大三通”,总体朝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前进。
毋庸置疑的是,《告台湾同胞书》具有历史的意义,那么应该将其置于一个历史的脉络当中解析。其实《告台湾同胞书》并不是唯一的,它是“告台湾同胞书”这个系列当中的其中一个,大陆曾有过五个版本的《告台湾同胞书》。第一份“告台湾同胞书”出现在1950年,由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布,其中首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任务。1958年,因为“八二三炮战”爆发,国防部连发三份“告台湾同胞书”。第一份由毛泽东撰写,以彭德怀名义发布,其内容是号召台湾共同反对美帝国主义,指出炮战的惩罚性质,并提出停止炮击七日。随后国防部发布《再告台湾同胞书》,内容和第二份相差无几,是对炮战立场的再度强调。最后的《三告台湾同胞书》则规定了解放军对金门炮击“单打双不打”的原则,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公开发表。最后一份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979年元旦版,是由叶剑英主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后来所说的《告台湾同胞书》,基本上都是指1979年的版本。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由此开始的大陆对台政策大转变。如果说前四份是内战的副产品,那么1979年版本则宣告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时代到来。在之后的四十年里,两岸基本告别了战争,逐步开始了经济、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的交流,一些具体做法都没有超脱《告台湾同胞书》的框架。因此《告台湾同胞书》不仅宣告了大陆对台政策转向,也为未来的两岸交往提供了一个方针式的指引,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当然,大陆关于和平统一的思考也有历史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两岸非正式沟通管道中不断完善的“一纲四目”被中央正式提出,其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这里面已经有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影子,代表了第一代领导人的超前思考,当时的蒋介石也曾对北京的建议认真考虑,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进一步阐述和实践“一纲四目”的机会被搁置。
不过这些积累最终都被继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陆对台政策着力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在言辞上比之前的几版温馨了许多,更强调民族、血缘与文化这些最基本的纽带。当前,两岸交往正在进入深水区,在新一辈眼中的两岸不可避免会有别于以往,两岸命运共同体也将有全新的演绎。在这个时间节点中,更需要在历史的积淀里寻找智慧,启发未来的的方向,这也是我们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的重要意义。(作者:王晓笛,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相关新闻
- 2019-01-04台湾舆论和各界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重要讲话
- 2019-01-04台湾岛内各界热议习近平重要讲话
- 2019-01-04中国统一大势不可阻挡——海外华侨华人和外媒热议习近平重要讲话
- 2019-01-04国际社会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2025-09-10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5-09-10
- 国防部: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2025-09-10
- 国台办:希望广大台湾同胞同我们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来干涉,共襄祖国统一的千秋伟业,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2025-09-10
- 再添4处!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2025-09-10
- 2025年服贸会今天开幕!这些新变化一起了解一下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