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来自哪里?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11-14 10:55:38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
由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布的一项对全球50个国家的公民调查报告显示,91.4%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家的未来持最为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将在未来10年继续进步,朝着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前进。
这项调查旨在分析当今社会如何满足公民需求,公民如何看待国家进步以及这种进步与公民理想的社会发展愿景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拥抱科技实现发展,印度和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领域具备优势。中国、印尼和越南有超过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国家治理正在变得更好。
今年正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项被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称为“深刻改变中国,也深刻改变世界”的事业,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经济学人智库的这项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之所以对国家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源自过去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的富足、获得感,也源自他们对中国未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停歇、不止步的期望与信心。
首先,中国人对未来的乐观,源自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而2017年则达到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年均增长9.5%;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从过去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25%上升至50%以上,经济发展模式也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
其次,中国人对未来的乐观,源自40年来中国社会在不断探索高质量协调发展。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年间实际增长了22.8倍,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8倍。居民消费结构从解决温饱问题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转变:食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服装、交通通信、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实现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城镇失业率近十几年来一直基本维持在4%左右。4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增加了30.2、38.6平方米,教育、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所有这些变化,让中国人越来越坚信:幸福就是奋斗出来的,明天会更好。
第三,中国人对未来的乐观,源自中国对国家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40年前,中国农村人口占比80%以上,当时全国只有上海一座城市人口超过500万,到2017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16个。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其中,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由北京一座城市扩展到32座城市。经过40年发展摸索甚至付出的沉重代价,“:“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始在中国深入人心。据统计,最近十年,中国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长同时,减少了将近41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事实上,国家治理水平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也体现在法治、反腐、社会公平等许多方面。
不可否认,中国在社会发展中仍然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中国领导人把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位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决心用三年时间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防治污染这三大攻坚战役。可以预见,这三大战役也将推动中国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中国即将迎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之际,中国和全球的消费者用他们在“双十一”那天突破300亿美元的互联网消费纪录,给了自己一个消费的快乐,也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点了一个赞。(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新闻
- 2018-11-14专家学者共议中药材品质升级:需大力推进无公害栽培
- 2018-11-14中国消费互联网如何惠及全球
- 2018-11-13一图看懂: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步入“水晶婚”
新闻推荐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全文)2024-11-14
- 中外人士共话“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合作新机遇2024-11-14
- 秘鲁学者谈APEC:中国是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关键角色2024-11-14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突破1000万辆2024-11-14
- 23部两岸高校优秀短片亮相海峡两岸青春影展2024-11-14
- 跨海而来见证“中国奇迹” 台湾同胞在珠海“圆梦”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