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电公会布局襄阳 台企寻求转型之路

电电公会布局襄阳 台企寻求转型之路

 

台湾电电公会会策顾问尹启铭与台商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襄阳已经建立的汽车产业基础,加上日渐完善的高铁等基础设施,未来发展会不可限量。”在襄阳经过3天的参访考察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简称电电公会)会策顾问尹启铭认为,襄阳是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

 

11月7日,襄阳市台办和台湾电电公会共同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襄阳)电子信息博览会,这是继杭州、昆山、马鞍山之后,电电工会第四次与大陆地方政府合作承办的大型产业交流盛会。

 

立足昆山 开辟大陆市场

 

台湾电电公会是台湾重要的产业公会之一,据电电公会B2B采购供应网显示,公会现有会员厂商3022家,涉及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信器材、半导体等16个品类。其本业及上、下游产业值及出口值约各占台湾总产值及总出口值的一半。

 

台湾电电公会副秘书长毛恩洸介绍,电电公会在大陆策展历时已久。自2000年起,电电公会开始布局大陆市场,2008年达到台企发展高峰。“从2008年起,电电工会开始在昆山做人才培训,2010年举办了第一届昆山电博会。目前,电电公会约80%的企业已在大陆建厂投资。”

 

事实上,自邓小平92年南巡后,台企便开启了在大陆的发展之路。昆山是三十年来台企在大陆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超过5000家台企,约10万台胞在昆山工作生活。昆山已然成为台商的第二个故乡。

 

布局内陆市场  台企寻求转型之路

 

毛恩洸讲到,“台企以往主要聚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但是随着大陆市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考虑到沿海地区人口红利趋于减少的情况,更多台企希望由沿海向内陆转移。而襄阳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城市之一。”毛恩洸表示,襄阳更适合企业发展内需经济。如果台企落户襄阳,其产业也并非传统的制造业,而是“进阶版的制造业”,会更加注重创新和研发。

 

尹启铭也表示,“目前大部分台企存在在台湾做研发,到大陆来生产的情况,但是我们希望台企能把一部分研发创新的能量带来大陆。”他相信,随着大陆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完善,一定会有更多台企愿意来大陆进行研发创新。

 

尹启铭称,此次来到襄阳,感受到了两岸企业深度合作的热情和可能性。他称,此次襄阳电博会只是一个开端,电电公会与襄阳市政府签订了三年合约,接下来会继续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为两岸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参加此次襄阳电博会的85家台湾参展商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襄阳。他们表示,通过此次交流,对襄阳印象良好,尤其对台企入住襄阳科技园的政策优惠情况十分感兴趣。他们期待展开进一步交流。

 

尹启铭:期待台企在大陆发展前景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使大陆投资市场诡谲多变,也成为台企考虑在大陆投资的重要担忧。在首届襄阳世博会期间,尹启铭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个人对台企在大陆发展的看法。尹启铭认为,中美贸易战会给部分台企带来危机,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困难永远都有,重点是如何化危机为转机。

 

尹启铭讲到,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两岸企业更长远的应对措施是加快企业转型。他表示:“以往台企更加注重出口,但是面临美国征收大陆约2000亿美元产品关税的情况,以出口为主的台企所受影响较大。他希望大陆政府能采取多元的财政措施减轻台企负担,协助台企度过危机。”

 

对“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尹启铭也阐述了个人看法。他称,“‘31条惠台措施’出台后,福建、四川、湖北等地也出台了具体的地方实施细则,台胞们对其具体执行情况期待很高。”他希望“31条惠台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促进两岸交流。(中国台湾网11月11日襄阳讯  记者 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