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31条惠及台胞措施”创造两岸融合发展新契机

“年初‘31条惠及台胞措施’的推出,就是要从台湾民众、企业等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着手,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打好基础。”南京大学教授杨丹伟12日表示,两岸交流互动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当天,全国台湾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多位学者围绕今年2月份发布实施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条惠及台胞措施”)展开讨论。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殷俊认为,“31条惠及台胞措施”反映出大陆对台政策由过去的“保护台胞权益”转变为“促进台胞融合”,背后折射出大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两岸关系的结构性变革。

 

过去,大陆出台的台商台胞便利政策所在多有,“31条惠及台胞措施”有何独特性?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凤娇用“四个更”加以说明,即开放力度更大、政策执行力更强、利益惠及面更广、利益分配更公平。

 

自“31条惠及台胞措施”颁布后,各大城市纷纷研拟、出台地方版本,但相互加码的情况偶有发生。对此,吴凤娇表示,与其推出“大而全”的地方版便利措施,不如精细化操作,根据各地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和特色,建构“小而优、小而特”的政策网络。

 

“31条惠及台胞措施”中有19条关于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其中,青年群体是重要服务对象,与会学者也就台湾青年融入大陆发展大局进行分析和探讨。

 

吴凤娇引述台湾媒体调查数据指出,近六成台湾年轻人因“31条惠及台胞措施”增加了赴大陆发展的意愿。吴凤娇认为,“登陆”台青可以客观、理性、真实地了解大陆各个方面,逐步扭转“去中国化”教育所形塑的错误观念,增强正确的国族认同。

 

杨丹伟也提到,大陆向台湾同胞开放了134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辅助台湾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不断落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愿意来大陆发展、扎根大陆。他们逐渐融入大陆社会,对这片土地的认识更为深入,有助于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湛玉钊则表示,台湾年轻人在大陆创业蔚然成风,却也存在类型单一、技术附加值低、盲目集中于东部大城市等问题。“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目前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较低,年轻人的机会较多。”他认为,要引导台湾青年到大陆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湛玉钊补充说,要加强对“31条惠及台胞措施”的介绍和传播,让没到过大陆的台湾青年了解相关内容,与他们一起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中新社许昌6月13日电  夏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