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消停点,别让政治影响了台大和台湾高教的发展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任教授金传春的评论文章指出,台湾的高等教育因体制缺失,欲争聘国际一流师资力挽狂澜,诚非易事!眼看着大陆清大、北大、浙大的快速进步,台大与台湾的高等教育必须急起直追,为所有心系岛内高教的知识分子之共同心愿。所以,台当局“教育部”应尊重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的结果,绝不能因“立委”、“监委”与部分媒体的盲目攻击而一再要求台大回文说明,以致影响了台大和台湾高教的发展。

 

评论摘编如下:

 

台湾的高等教育因体制缺失,欲争聘国际一流师资力挽狂澜,诚非易事!眼看着大陆清大、北大、浙大的快速进步,台大与台湾的高等教育必须急起直追,为所有心系岛内高教的知识分子之共同心愿。所以,此次台大校长遴选备受多方期待。

 

1990年代校园刮起民选之风,台大自医学院院长到校长选举,校内派系林立,“黑函”满天飞,校内教授晚上10点穿睡衣还要见拉票者,选风败坏。加上校务会议投票后,致学院间对立,小系所院受资源排挤及选后更多人事纷扰与要挟,为往后台当局“教育部”收回聘任校长权找到了借口。

 

另方面,知识专精化与研究的国际竞争,不求名利的学者在选制须联署推荐、拉票与高票下,更难出线,加上台大的校务会议代表来自系、所、院,难培植跨院视野的将才。

 

此次台大校长遴选的3场公听会出席人数稀少,关心台大校长遴选的教授甚少,反而是校友、职员、学生较热心,可惜因遴选在时间、财源与其他资源协助不足下,有欠周详。

 

事实上,去年4月笔者就曾呼吁校务会议代表慎思是否有需改进之处,而可在6月23日校务会议提出,但不少代表认为“新法”刚诞生,不宜骤改。

 

此外,在遴选校长前,最好能对师生、校友、职员及其他关心高教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再由校务会议代表推动最妥,可惜这些构想都未能实现。但既然校务会议已经召开,就再无重开之理。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陈嘉庚热衷教育,他巨资捐助的厦门大学,是一所能让大学生专心求学而少受政治干预的大学。在傅斯年担任台大校长时期,不仅校长为台大鞠躬尽瘁,校内师生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相鼓励,不仅让台大享有清誉,也带动整体高教更进步。如今再看台大校长的遴选风波,不免令人感慨。

 

诚然,遴选大学校长制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如何避免大学走偏,需各方集思广益。但此次台大既依规定召开过校务会议、校长遴选会议了,台当局“教育部”及台大师生都应尊重遴选委员会最终决定的校长人选。至于下次的校务会议,可为下次遴选校长订立良制,但不宜利用重开校务会议以迫使这次校长遴选结果翻盘。

 

笔者呼吁,台当局“教育部”应尊重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的结果,绝不能因“立委”、“监委”与部分媒体的盲目攻击而一再要求台大回文说明,以致影响了台大和台湾高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