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毛笔——看这些农民怎样“玩转”文化
编辑: 霍建阳 | 时间: 2018-02-12 09:50:27 | 来源: 新华网 |
乡村年味 资料图
贴春联、挂福字,临近春节,农村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在河南省郸城县胡集乡郝寺村的村广场上,正摊纸捻笔、挥毫泼墨写春联的4名“书法家”,被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间。这4名“书法家”中,有乡镇干部,有农民,都是“平时爱写几笔”的普通人,在春节前夕写春联,给群众送祝福。
河南省郸城县是中国书法之乡,虽然是贫困县,但不少郸城人从小就爱好书法、“愿意写字”,不少农民家里都有书桌。农闲时,村民们一起练字,相互指点交流。郸城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巴云山说,全县具有书法基本功的人不少于3万人,其中超过95%都是普通农民。
“我们村里的宣传标语都是村民自己写的,差不多随便找个人都能写上几笔。”郝寺村村支书师田骄傲地说。
为进一步丰富全县的书法文化氛围,郸城县支持培育一批民间书法家队伍,所有乡镇都成立了书法家协会,村小学也都安排了书法课,每年春节前还专门组织书法爱好者写春联、送祝福,传播书法文化。“我这五六年都用的是咱村里人自己写的春联,自己写的春联又喜庆又有意义,看得我手怪痒痒的,明年也想自己写春联。”郝寺村村民张付旺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如今,在不少农村,农民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毛笔”,写字、作诗、画画,精神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湖北省秭归县是诗人屈原故里,一直具有浓郁的诗歌文化氛围,目前全县有九歌、涉江、兰蕙、天问等诗社20多个,会员1000多人,诗社成员不少都是农民。
76岁的农民梅大敏,1990年就开始写诗,已公开发表诗作200余篇。“在秭归,写诗已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梅大敏说。
三闾骚坛诗社是秭归颇具名气的诗社,从社长到社员大多数都是农民。社长黄琼说,在秭归,诗是一种信仰、一种荣耀,许多社员宁可不打工挣钱,也要参加每年端午、中秋两次诗会活动。
握着毛笔,纵情泼墨,这些热爱文化的农民用他们的作品,传承着农村文化,也给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有国画之乡的美誉。在萧县的刘套镇,有上千名“半耕半书画”的农民,他们代代相传,有的家庭已经有老中青少四代同登画坛。
陈秀峰是刘套镇陈庄村村民,现在家里还种着6亩多地。他8岁时就跟随祖父学写字,后来又学习美术。“一边种地一边写字作画,这样的生活很丰富,很多艺术灵感都是在干农活时冒出来的,我们村的传统和文化也在书画中代代相传。”陈秀峰说。
刘套镇文化站站长陆中华表示,文化强则民族强,乡村振兴正需要这种农民对文化自发的传承和发扬。(新华网 宋晓东、梁建强、吴慧珺)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