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新华社记者驻点台湾的年度记事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7-12-29 17:36:24 | 来源: 新华社 |
2017年的台湾,笼罩在“低气压”的社会氛围下。由于两岸关系陷于僵局,岛内经济民生深受影响。民进党当局不思纾解台湾之困,反而推动“去中国化”,沉迷于操弄政治权谋,导致社会争议不断,民怨四起。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两岸同胞交流融合呈现生动图景,特别是在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之际,台湾同胞深情讲述“两岸一家亲”的动人故事,热忱表达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迫切呼声。一年来,新华社记者深入宝岛各地,用心看见台湾、报道台湾。在他们的采访本里,有哪些记忆耐人寻味,就听听他们的岁末讲述。
感受“焦虑”
记者刘欢(1月5日至4月4日在台驻点):
2017年农历春节,我来到日月潭采访。这是民进党当局上台后的第一个春节。与此前八年显著不同,这个大陆游客来台时的必游景点在“黄金假期”里显得冷冷清清。
日月潭玄光码头的阿婆茶叶蛋店前,以往排着长队的购买人潮已不复见。阿婆说,现在大陆游客来得少了,生意差了很多。曾经熙熙攘攘的环湖自行车道也是车流稀疏。租借自行车的老板无奈地感叹“生意做不下去了”。
大陆游客人数骤减,主要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去中国化”动作不断,以及纵容岛内“台独”势力作乱,使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氛围遭到破坏,让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意愿明显降低。我在台湾各地采访时了解到,两岸交流放缓对台湾经济民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深,百姓深感忧虑,对当局相关政策强烈不满。南投县计程车司机白义诠对我说,“政客不知底层人想什么、过得怎么样。这样下去,台湾经济会越来越惨。”
看见“乡愁”
记者章利新(4月3日至7月1日在台驻点):
今年驻台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台湾作家齐邦媛和学者薛仁明。他们身上有同一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骄傲,也有同一种对台湾现状的忧伤。
93岁的齐邦媛不会上网,和外界联系主要靠写信。我给她写电子邮件约访,她手写了回信,由助理扫描成电子版再发邮件给我。看到齐老师的工整字迹,我感到特别温暖亲切。
在她创作《巨流河》的书桌旁,我们聊了三个多小时。当了一辈子老师,她像备课一样认真准备受访,在纸上写下每个问题的回答要点。谈到朱光潜、吴宓、钱穆这些老师,她满怀深情。她说自己最大的受益就是培养了文化的“品味”。
采访中,齐邦媛用得最多的词是“惆怅”。这种惆怅不仅来自她亲身经历的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百年漂泊,也源自台湾社会对这段历史的普遍淡漠。她说,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要让台湾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
几次见到薛仁明,他都一身中式布衣,在课堂上把《论语》《史记》等中国文化经典讲得“光明喜气”。他说“里面有中国人的精气神”。在台北课堂上只有20多个听众,平均年龄近60岁。这是薛老师忧心之处。他说,在大陆上课,听众多而且年轻。
在台北,我听过多个名师的国学讲座,听众情况大体相似。由于“独”派势力长期操弄“去中国化”,不少台湾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感觉和感情。薛仁明说,如果今天他只能在台湾讲课,会陷入深深的无力。幸好在大陆,传统文化正在兴起。
关注青年
记者何自力(6月30日至9月27日在台驻点):
不确定的两岸关系形势,不开放的心态,不知所措的产业方向,是台湾看不清未来的“罩门”。这是我今年驻台期间听到许多采访对象的一致感慨。岛内经济不景气,青年普遍沦为低薪一族。据台统计单位调查,岛内三分之一受雇者月薪不到3万元新台币。
我也看到,面对困境,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开始觉醒。通过参与两岸交流,他们日渐感受到大陆发展机遇大、政策好。尤其是大陆的创业创新热潮,正激发出台湾青年抢搭大陆发展快车的热望。
年初,厦门航空赴台招聘台湾籍空服员,吸引约2300名台湾青年踊跃应聘,最终有60人入围。我采访了解到,作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厦航还将把台籍人才招聘拓展到机务维修工程师等专业。
台湾《联合报》调查发现,有超过五成的台湾年轻人愿意前往大陆就业,四成民众愿意让子女到大陆就读。台湾民众愿意“西进”就业、生活、让子女前往就学或定居的比例均创新高。
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我相信,大陆方面的政策会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参与两岸交流,从中找到机会,成就梦想。
还原历史
记者刘刚(9月26日至12月24日在台驻点):
30年前,台湾一群大陆籍老兵冲破阻隔两岸近40年的藩篱返乡探亲,为两岸恢复交流打开了一扇门。围绕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的主题,我们采访了岛内的老兵、大陆配偶、媒体人、旅游业者、专家学者等,通过报道他们的人生故事,还原两岸交流的历史脉络。
我们采访的岛内人士中,有当年参与推动老兵“回家”运动的重要成员杨祖珺、王晓波,有带着老兵骨灰魂归大陆的高秉涵,有发起两岸小天使活动的翁林澄,有致力推动两岸文博交流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以及嫁来台湾的多位大陆配偶等。他们参与两岸交流的坚持让我感动又有些心酸。在民进党当局举办的纪念活动中,很难看到这些重要历史见证人的身影。“讽刺的是,现在搞‘台独’的人却标榜自己是促成老兵回家、推动两岸破冰的功臣。”杨祖珺愤慨地说。
这种历史错乱在岛内还有很多。在民进党当局和“台独”政客操弄下,两岸交流的历史、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甚或数百年台湾史,都被改得面目全非。
在当下的台湾,敢于大声讲出历史真相的人常被打压,敢于大声促统者更遭迫害。就在我结束驻点前几天,王炳忠、侯汉廷等4名新党青年党工突遭台检调机关搜索、侦讯,此事震动了台湾社会。
“只因为我们坚决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和平统一,就遭受当局无情的政治迫害,但我们不会放弃使命。”侯汉廷说。王炳忠则表示,“我要为更多已开始在思考台湾命运的同胞发出声音,让更多人思考台湾要面对的问题”。
真心希望如王炳忠所愿,广大台湾同胞能深刻思考台湾的前途,做出正确选择。(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刘欢 章利新 刘刚 何自力)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