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让文物重新焕发光彩——访香港文物修复者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7-11-27 10:55:18 | 来源: 新华社 |
由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的“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7香港研讨会”26日在港闭幕。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汇聚了18位中外专家学者,分享文物的最新保护方法、修复策略及最佳守则。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的汗水和智慧。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它们可能会逐渐破损,甚至残缺不全。在香港,有一批专门修复文物的“医生”,一些残破的书画、陶瓷、金属品、印刷品、纺织物等经过他们的“望闻问切”及“对症下药”,重新焕发出光彩。
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下辖的文物修复办事处设有13个专科修复工作室,30多名专业人员负责修复香港14所公共博物馆及两个文物中心的20多万件藏品和出土文物,使它们的历史、艺术价值经久不衰。
记者近日探访了文物修复办事处的一个部门——纺织物及标本修复专科,这个部门主要负责保存及修复纺织品文物、民族服饰及自然历史标本。
走进位于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穿过一条长长的职员通道,来到修复实验室。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俯身对一件粉红色古式长袍进行修复。她的身旁摆放着针、线、剪刀等工具,外人的到来没有影响她对工作的专注,而此时她已连续工作了4个小时。
“香港的很多本土藏品年代不会十分久远,最近的是明清时期的文物。我们曾经修复过一张寿帐,文物年代大约是在清代同治十年。”负责纺织物及标本修复的一级助理馆长张婉娟拿出一件寿帐的图片向记者介绍道。
这是一张长约4米、宽约3米的红底描金金箔寿帐,上面绣满了刺绣和文字,刺绣大多数为祝福的图案,文字则是赞扬香港居民曾立下的功德。
张婉娟说,这件藏品相对而言保存较好,但也花费了1个修复组(2-3人)3个月的时间。由于年代久远,寿帐上面的金线刺绣已经逐渐松动破损,工作人员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要对这些刺绣进行加补,而这些金线又比较特殊,都是金箔做成条状后绕上线芯构成,工序颇为复杂。
“纺织品尤为娇弱,修复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修复人员会先用图像和文字进行文物图案记录,分析问题后再开始修复工作。”张婉娟说。
这件红底描金金箔寿帐曾连续展出过3个月,现在文物工作者已将它收回仓库储存。据介绍,纺织品文物不宜长期展出,光线会对文物的颜料与纤维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可逆影响,让展品变得“脆弱”。为保证后世的人们有机会一睹文物的真容,工作人员会严格规定文物展期,展出时间通常为几个月。
文物修复办事处文物修复总监杨甦告诉记者,文物修复的过程就好像医生医治病人,要格外小心,先作全面检查,然后深入分析,再制订对应的修复方案,并对其进行整体评估。
“以纺织品修复为例,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先用显微镜检查藏品,再使用仪器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根据不同材质的物料,有时还可能要用到X射线及红外线仪器。”杨甦说。
完成修复工作后,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对文物进行环境预防性保护。在展出时,需要精准控制展览厅的温度、湿度、光度、储存物料等。
据介绍,文物修复要坚持“最大程度还原”及“最小干预”两个原则,以尽可能保全文物完整性。“我们会定期到内地、外国进行考察交流,学习最新技术,提升文物修复专业水平,对这些珍贵的文物负责。”张婉娟说。(丁梓懿 龚琬茹)
新闻推荐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全文)2024-11-14
- 中外人士共话“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合作新机遇2024-11-14
- 秘鲁学者谈APEC:中国是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关键角色2024-11-14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突破1000万辆2024-11-14
- 23部两岸高校优秀短片亮相海峡两岸青春影展2024-11-14
- 跨海而来见证“中国奇迹” 台湾同胞在珠海“圆梦”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