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中原共寻文化根脉

两岸青年中原共寻文化根脉

 

图为两岸青年在团服上互相签名留念。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当100名两岸青年在中原大地唱起这首关于友谊的老歌时,为期一周的“情系青春——两岸青年中原行”活动缓缓落幕,学生们依依话别,在团服上留下彼此的签名,争相合影相约再会,不少人湿了眼眶。

 

作为二度参与情系青春活动的团员,台湾戏曲学院民俗技艺系学生吴易庭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台湾生活的河南三代,外公随国民党渡海来台,父亲的祖籍也在江西,从小受家庭影响,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此行除了领略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对长辈渴望归乡的心境加深了理解。

 

培养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台湾“中国青年大陆文教基金会”秘书长薛全麟介绍道,自2014年起,“情系青春——两岸青年中华行”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岭南行”“吴越行”“八闽行”。这些活动推动了台湾青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大陆各地丰富的文化历史、两岸之间血脉相连的渊源,同时为两岸青年的交流搭建平台,助其成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本次“情系青春——两岸青年中原行”活动中,两岸青年首先共同前往黄帝故里新郑市举行祭祖大典,之后分为武术体育组、美术创作组、文艺表演组,分别沿嵩山少林寺、信阳鸡公山、三门峡等线路开展活动。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国贸系学生林资佑对记者说,去年参加“两岸青年八闽行”的活动,曾随团到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参观。今年分专业地进行交流,感觉更加深入,“大家术业有专攻,都很厉害。”

 

林资佑所在的文艺表演组中,歌仔戏、豫剧、舞蹈等专业的学生各展所长,既在三门峡市文化惠民演出中冒着酷暑卖力演出,更在一周的相处中互相学习切磋。“台湾同学教大陆同学歌仔戏,大陆同学教台湾同学豫剧。还有一支舞蹈,是台湾同学教大陆同学的,大家一起跳,气氛很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剧、歌剧专业学生潘汉秋与记者分享教戏体会。“我们选了具有河南特色的豫剧戏歌《听着豫剧吃烩面》教台湾同学,因为豫剧是河南第一大剧种,烩面是河南传统美食,结合起来就特别有意思,可以代表一部分中原文化。学唱过程中,台湾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一遍遍地模仿我的口型和发音练习,有同学为了学戏嗓子都哑了,还是一直坚持。”

 

让台湾青年感受到根在大陆

 

“唯我始祖,子孙共仰。五洲四海,彰显华邦。”在新郑黄帝故里祭祖仪式中代表台生恭读拜祖文的林姿佑说,祭拜轩辕黄帝,让她感受到自己的根在大陆。“类似的活动在台湾不多见,到对岸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拜祖文中描述两岸祖先同宗同源的词句让她印象深刻,也让她们这辈人感受到自己是从何处而来。

 

林姿佑说,从黄帝故里拜祖、参观河南博物院等活动中学到的知识,都是台湾课本里接触不到的内容,“感觉回去可以给朋友上一节历史课了”。而参观三门峡水利枢纽、拥抱母亲河等活动,让她在震撼之余,深感两岸同根同源。“来大陆这边会发觉我们的文化这么深远,可以亲眼看到。”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清晨5时半,武术体育组的团员们便在少林寺山门前集合操练,直至晚间8时半坐禅功课结束,一天的苦修才告一段落。“曾经在戏校听来自少林的老师说,千佛殿地面有僧人练功留下的脚坑,我们第一天就亲眼看到了。”台湾戏曲学院民俗技艺系学生夏临威说。

 

“我接触过很多的学生,这些孩子很不一样,是我带过里最好的一批。”少林寺延亚师父第一次带台湾学生,对他们评价却相当高。原因在于,首先,这群学员有些来自体校、戏校,具备一定基本功、接受能力强;其次,他们积极性高、时间观念强。“说最好,并不是功夫水平多高,而是他们的态度最端正。”

 

以水墨画为媒介增进两岸情感

 

台湾艺术文创中心会长、书画专长组领队刘蓉莺近年来多次往来两岸,单是郑州便已来了5次,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办过个展。身为台湾水墨花鸟画家,刘蓉莺以“回家”为主题的60幅作品曾在青岛美术馆展出。题为“回家”,是因为青岛是刘蓉莺已故父亲的家乡,老人家自1949年到台湾,便再没能回过老家,刘蓉莺是在帮父亲圆一个多年的梦。

 

刘蓉莺对记者说,大陆是水墨画的诞生地,到这边可以利用开画展做两岸交流,同时让大陆人了解,台湾也有人传承水墨画的精神。通过这种交流,可以促进两岸和平。“尤其现在两岸的局势变成这种状况,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也有一种使命。我现在是代表台湾的画家来大陆开画展,希望有朝一日跟大陆的画家一起,共同努力到海外去宣扬中华文化。”

 

“台湾的年轻人对大陆并不是非常了解。我自己是因为来了这么多趟,对大陆看得比较清楚。创造机会让两岸年轻人互相接触,至少可以让两边的观念做很好的沟通。”刘蓉莺说,台湾年轻人可以由此看到大陆的人文、景观、建设,乃至于跟当地人接触,让年轻人收获更深一层的了解。“我觉得两岸现在缺乏的就是了解,如果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年轻人互动、互相了解,会是很好的方式”。

 

“通过这几天跟大陆的学生交流,发现他们会主动来问我一些问题,包括到画廊看画时来问我关于色彩、构图、画面效果等方面问题的都是大陆学生,他们很主动、很肯学。我的台湾学生就不大会这样。大陆学生的热忱和学习欲,真的让我觉得大不一样。”刘蓉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