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爷爷讲故事之二十二讲:台湾洪氏父子与北大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7-06 15:45:50 | 来源: 中评社 |
图一,《台湾战纪》书(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作者汪毅夫)读台湾诗人洪弃生的作品,每每为其梁启超式的“笔锋常带感情”的风格倾倒。其笔下文字,如“要须一部屈子《骚》,马迁《史》,一副嗣宗泪、祢衡口,合作一场鼓吹耳。然又须蓄一瓮清浊酒、刮一双青白眼、开一个不合时宜肚,乃得浇泼其积年块垒、发泄皮里阳秋。不然,重负作者”,何其痛快淋漓!
洪弃生(1867-1929)是道德文章堪称上品的台湾作家。早年以文才受知于罗大佑等当道诸公,却多次谢绝官聘、从不往谒晋交。日据台湾时期,不与日吏交往,并以《代友答日儒问清官日官利害》一文直言“日吏不如清官”,谓:“清官去而日官来,事之大变,民之大害也,民之害多而利少。非利少也,利不胜害也。何害也?害其私也。何私乎?私日本也。何私日本乎?私日本以迫台民也。……”
洪弃生又有《台湾战纪》,记《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
洪弃生哲嗣洪炎秋于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傅振伦《七十年所见所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79年版)记:北大教育系同学洪炎秋之父“着《台湾战纪》(又名《瀛海偕亡录》)二卷,《中东战纪》一卷,抒其国家丧地之悲,在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流行不广”。《台湾战纪》(北京大学出版部版)是《台湾战纪》的第一个版本(图一),据说当年只印500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我则有台湾私家藏本之复制本。
洪炎秋也是才华横溢的学人,归返台湾后于1947年6月出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学人对台湾省国语推行运动贡献良多,是又一例也。
洪炎秋有《国内名士印象记》,忆北大师友之种种情形,在《台湾文化》连载。
2017年元月29日记于北京(作者汪毅夫系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联会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