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弄“去中国化” 撕裂台湾社会—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周年回顾之三

民进党当局上台一年来,除了经济民生问题上的施政表现备受诟病外,其在岛内纵容、支持“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加快推行“台独史观”教化,被台湾主流舆论和各界有识之士批评为错估形势,挑衅大陆,造成社会不安和族群撕裂。

 

短短一年间,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动作频频:取消遥祭南京中山陵的仪式和清明遥祭黄帝陵典礼,废止对“去中国化”进行拨乱反正的“课纲微调”,拆除成龙赠送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的“十二兽首”,停办抗战纪念展……。去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民进党当局不仅没有任何纪念活动,还企图惩处赴大陆参加纪念活动的台湾人士。

 

而今年4月,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56周年祭典上,民进党当局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惯例,不再派内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祭,把祭典变相“降格”。此举也引发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此外,民进党当局对该党要角、民代和其他“独”派势力种种的“去中国化”言论视而不见,任其叫嚣鼓噪。对此,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游梓翔感慨道,台湾社会的友善、有礼都敌不过无止境的意识形态恶斗,斗完两蒋(蒋介石、蒋经国)斗孙中山,连孔子、妈祖也不放过。

 

台湾《中国时报》则评论指出,民进党执政后,日日高喊“转型正义”,其效果是仇恨之火在民间不断高升,使台湾社会更加撕裂。

 

去年8月,台当局领导人对台少数民族“道歉”时提出所谓“荷兰及郑成功政权对平埔族群屠杀和经济剥削”,被舆论视为“开了污名化郑成功的第一枪”。有历史学者指出,民进党的“史观”始终强调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企图通过宣扬“多元化”,贬损中国历史文化在台湾的主体地位和影响,进而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塑造“台独”认同的社会基础。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学系主任胡幼伟表示,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在文化政策方面以“转型正义”为主轴,执行政治斗争的政策,鼓吹“去中国化”。“民众不满的是,民进党当局把整个文化事业当成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大家看到的只有斗争,而没有建设。”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则指出,民进党以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剪裁的历史,非但找不到真相,反而更加深误解与仇恨。其“台独史观”拒绝与大陆产生任何政治或法律的联结,也极力自外于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其“自我殖民史观”则反映了一种错乱的历史灵魂。民进党执政一年来,社会陷入分化与报复的循环,台湾已被仇恨撕裂。

 

岛内智库机构近期公布的一项有关当局教育及文化施政的民调显示,有41.9%的民众对当局力推的“转型正义”表示不满,肯定者仅15.7%;有64.9%的民众对攸关青年未来的施政不满,肯定者仅13.5%。

 

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陈学圣表示,过去一年民进党当局民调支持度、满意度持续下滑,原因在于当局“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台湾给我的感觉就是社会分裂、无力弥合”。

 

“民进党现在的执政困境是,其意识形态宣传不符合两岸关系的实际状况。这是一个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执政当局。”胡幼伟说。新华社记者马玉洁章利新查文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