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打的就是“黑天鹅”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04-24 16:41:30 | 来源: 海外网 |
“一带一路”示意图 图源:新华网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众多国家响应。但世界上页不乏酸溜溜的言论,“中国是要输出过剩产能和资本”、“中国别有政治企图”……在西方“逆全球化”兴起的当下,是中国在捍卫着全球化的大旗。
海外网专栏作者千里岩就此撰文,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方式及对世界和平稳定的作用。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应邀出访俄罗斯、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哈萨克斯坦五国。访问期间他与多国领导人会晤,分别商讨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问题,并且还出席了中俄、中哈两国双边合作机制的相关会议。
大事
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各国经常提起“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给予了热烈的响应。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目前已经有28国的领导人确认将出席,另有110个国家也将派出代表参会,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
当然,世界上的事情从来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也并非所有的国家对于中国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都热心,也有质疑的和警惕的。西方许多媒体就在酸溜溜的念叨,西方大国中只有意大利的总理决定与会。
他们的心思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毕竟“西方七国”在战后长时间都是国际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主导性力量之一,如今看见中国发出的号召有如此影响力,不管是失落感也好不安感也好,都算是人之常情。
误解
对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最常见的误解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国打算进一步确保自己海外能源和资源的安全,并且输出淘汰的产业,输出过剩资本”;第二种是“中国打算借着经济输出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包含了政治目的”;当然还有的发展中国家把中国的这个倡议跟过去不计成本的“援助”混为一谈,这些说法并非没有根据,但是又都实实在在是对中国意图的误解。
早在中国企业刚刚走出国门的时候,英国BBC有个著名的电视纪录片《中国人来了》,按照他们的逻辑试图将中国企业到非洲开拓市场的活动,视为中国开启了“新殖民主义”模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以拥抱全球化的姿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到今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如此巨大的生产规模之下,中国企业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寻找海外的原料和能源,拓展海外市场是一种理所应当。
不过不同于西方的“殖民”思维,中国没有把合作伙伴仅仅视为“原料资源产地”和“海外市场”。中国始终认为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以不同的合作方式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循环。
在中国许多看起来确实已经是过剩和落后的低端产能,对于一些正苦于不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恰恰是好东西,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短时间内就解决他们的大量就业问题,这些企业的收入可以带动其民族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而中国在上述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不仅是在按照国际投资和市场规范进行,同时也不是不追求回报的“撒钱”,而是为了确保自己投资环境而做的配套。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和包容特点决定了,能够与中国在这个背景下进行合作的国家不仅仅只有发展中国家。许多对中国的倡议热切响应的中东欧国家本身工业基础就已经相当不错,某些产业的优势还是中国所不具备的,一些中东国家则根本不缺资本反而苦于没处投资。因此与这些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和原本资产富余的国家,必须寻找另外的合作模式才可能实现双方“共赢”。
中白“巨石”工业园区 图源:新华网
典范
如果想认真地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究竟可能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妨看看在张高丽副总理出访的同期,正好奠基的中国与白俄罗斯合资的“巨石”工业园区,这个园区可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典范。中国和白俄罗斯双方合资建设,中方占60%股份;白方占40%股份,园区重点发展的项目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高端制造、物流仓储等产业。
白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桥”枢纽位置,是欧洲与独联体国家间的交通要道与贸易走廊,原本白俄罗斯的工业基础就非常雄厚,在苏联时代就是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冶金工业基地,它的机床加工设备、光学仪器和信息通讯技术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不过由于苏联特有的经济模式,白俄罗斯的企业虽然技术很先进,但始终无法契合国际市场,只有少数军工产品能够形成出口。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努力,虽然在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拥有了毋庸置疑的优势,不过在产品开发能力,生产工艺和流程控制等工程学问题上仍然存在相当的短板,长期以来中国的成功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业,主要凭借成本低廉和企业市场化带来的反应灵活优势。未来中国的机电产品如何摆脱“廉价品”形象,努力提升至中端乃至高端制造业仍然是一个挑战。
中白的合作的基础就是双方的契合度高,双方合作企业不仅可以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同样还可以发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搏杀多年换去的经验和市场渠道。另外白俄罗斯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本身也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白工业园内企业的产品可免税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还可广泛进入欧盟市场。
中方从合作中获得了自己制造业升级所必须的技术和知识,白俄罗斯不仅仅从中国学到了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中方的投资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有利改善了当地人的收入水平,同时大量的税收使得白俄罗斯国家财政状况得到相当改善。这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堪称“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
黑天鹅
不得不说一句,最近国际事务中大家经常念叨的一件事就是“黑天鹅太多了”……如果真的深究一下原因,大抵是脱离不了“资本主义内在深刻矛盾”。
原本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实现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可以从国际经贸中获得大量的利润,而后通过国内社会再分配渠道确保自己国民福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使得自己社会矛盾得到了较大缓和。而随着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兴起,这个游戏越来越玩不转了。
新的出路暂时还找不到,可是国内社会矛盾却开始上升。所以在较为成熟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网络通讯发展带来的便利双重因素推动之下,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势头,诸如英国“脱欧”、美国从TPP“退圈”以及法国等欧盟国家的极右翼势力迅速上升等等。原本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全球化”突然遭遇了回潮,被大家称作了“黑天鹅”。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图源:新华网
药方
“贸易保护主义”和“排外”为主题的“逆全球化”真的能够解决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用脚趾头都可以想清楚。
如果他们真的打算个个都退回小国寡民状态,倒也是会人畜无害,可惜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上,国际贸易从来都是他们的命脉,资源产地和海外市场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历史已经写得明明白白。
世界上只有他们进入了工业革命状态的时候,用武力去殖民,这确实可以解决问题,只是在今天的世界显然已行不通。用武力去争夺“生存空间”会有什么后果,只要知道二战结局的人都很清楚。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年初达沃斯会议上的发言中坚持强调了“捍卫自由贸易”,这番讲话曾经被西方媒体评论为中国和正在出现“逆全球化”的西方国家“拿错了剧本”。这个局面确实有点可笑,只是在这种酸溜溜的调侃背后,是谁在真的无奈呢?
说到这里就还得举例,国际之间经贸往来对于和平多么重要。“冷战”期间美苏不仅仅是政治上在对峙,在经贸上的往来对于各自经济体系的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幸核武器造成的“恐怖平衡”才没有真的变成了“热战”,但是世界还是有几次走到了毁灭的边缘。今天的中美之间,政治上的摩擦一点也不少,但是双边关系一直保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为什么?因为中美之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有着数万亿的共同资产作为“压舱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应因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顺历史潮流而为,试图从经济上将所有的合作伙伴整合为一个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换句话说,“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整个国际和平之舟的“压舱石”。
可以用一句笑话总结一下,中国的“一带一路”不光是赚钱用的,还可以打“黑天鹅”。
(千里岩,海外网专栏作者)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