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腹地为福地:香港迎来大湾区发展新机遇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03-10 16:21:11 | 来源: 新华网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香港多方人士认为,这是继“一带一路”倡议之后香港迎来的发展新机遇。城市群有望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力与宜居度显著提高的新区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而去年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过去珠三角、泛珠三角等概念的整合,但它又超越了地域上的划分,更为注重经济效应。
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马旭飞认为,首先,湾区是一个天然的地理空间的独立存在,超越了行政区分,在说法上更形象、清晰;其次,使用大湾区概念,易与国际上成熟的“湾区”进行比较,便于进行发展定位。
湾区是一种成熟的大都市群体形态,国际上知名的有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大多数湾区聚集了创新产业和金融业,美国的硅谷就位于旧金山湾区。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包括“二区九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
刚从旧金山湾区开会归来的马旭飞认为,此次区域发展理念“平稳、务实、立意高”,参考的是国际知名湾区,便于自身进行战略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他认为,上海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依托长三角这个制造业中心,实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无缝连接。另一个制造业中心正是珠三角,香港企业要敢于“变腹地为福地”——借助珠三角这块腹地,将香港的劣势转为优势:香港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制造业,而珠三角有制造业;香港市场小,而珠三角有巨大市场。
业界认为,大湾区有望成为香港发展的新机遇。冯孝忠认为,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该区域多涉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下重镇,未来在“一带一路”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借助湾区经济效应,香港的强项将获得更大的发展。香港的优势是什么?马旭飞说,是金融、专业服务,且人才专业化、国际化,而内地恰好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咨询、法律、财会、金融方面的人才,香港企业可“放下身段,勇于去做”。
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洪为民称,在大湾区建设中,香港的强项将更强,不仅是金融方面,还包括专业服务,如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等,正为内地所需。此外,内地制造业技术过硬,但包装设计方面仍未跟上。包装设计正是香港的强项,以前帮外国企业做,现在可帮内地企业做。
中银国际研究部宏观经济分析师叶丙南认为,香港具有“一国两制”环境下背靠内地、面向全球的独特优势,有规范的市场制度、完善的司法体系、先进的商业基础设施、公正透明的监管体系,以及较低的税率环境,优势十分明显。
大湾区建设可整合区域内资源,促进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叶丙南说,珠三角拥有密集和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深圳的互联网企业和高新制造业企业较多;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在旅游、商贸、融资、教育、医疗、法律等方面资源丰富;广州则拥有多所重点大学和省级研究机构。因此,它们的专长并不相同,同质化发展的倾向较小。
业界认为,大湾区发展理念出现的时机十分成熟:粤港澳不仅风俗文化接近,基础设施上也在不断互联互通。此时提出此理念,可谓水到“湾”成。
洪为民称,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大粤语文化圈,这在世界范围内罕见,也可发展创意产业。基础设施方面,港珠澳大桥贯通后,“一小时交通圈”覆盖香港、广州、珠海,交往交流更顺畅。
据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是极有潜力成为具备高竞争力的湾区城市群,并可同时提升其宜居度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香港会继续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与大湾区内城市和地区协调发展。
叶丙南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要从整体框架上明晰三地发展定位,争取错位发展,减少同质竞争。三地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建立三地的产业扶持基金,消除行政壁垒,营造统一、协调的商业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新华社记者 战艳)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