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2万以下不交个税 这事儿靠谱吗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3-09 16:02:05 | 来源: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
3月7日,有两位官员谈到个税,双双引发热议。
一位是财政部部长肖捷,在记者会上提到几点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至于大家关心的提高免征额,肖捷说,将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看来存在提高免征额的可能性。
另一位是刚刚履新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审议财政预算报告时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低至25%。
一提个税,老百姓自然都特别上心。不过想想中国目前的13亿多人中,有9亿多劳动力,缴纳个税人数却不到3000万,心中又难免有些酸溜溜的。
作为光荣缴税的成员,相信都会有同样的关切和疑问:个税改革究竟会改成什么样子?未来的个税体系能不能更加公平合理?
免征额、专项扣除
岛叔问,能不能用人话说说个税改革会改成什么样?我缴的税会变少吗?还是巧妙避税的壕们也得像咱一样老老实实缴税了?又或是买房子、养孩子能便宜?
关于改革,最终方向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敲黑板: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是指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分类课征所得税;纳税年度终了,再将本年度全部所得相加,按照累进税率计税,平时已缴纳的分类所得税,可以在纳税年终应缴纳的综合所得税中扣除。
新型体制下,对于普通收入群体而言,纳税额会减少吗?
按照目前的设计,考虑对应调整免征额的同时增加专项扣除,普通人要缴的个税应该是会减少的。
先看免征额。
我国有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劳务报酬、稿酬、财产租赁等11项所得应纳个税,免征额单指工资薪金这一项中的个税起征点。2006年1月我国将个税免征额从1980年以来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2008年上调到2000元,2011年上调为3500元。刚想说新世纪后几乎隔两三年一调,就发现距离2011年的调整,如今已过去6年。6年间,北京的二手房均价已经从2万多涨到了5万。个税起征点真该到了提高的关口了。
但能调多高?有一组数据很有意思,1980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63.5元,当时的个税起征点是800元,是月平均工资的12倍多。根据最新统计,2015年全国职工平均月薪为5169元,2016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薪7086元,已经完全覆盖3500元的起征点。
所以,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就建议,个税起征点应该调整至最低10000—12000元,想法相当大胆!
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原本隔几年就该相机调整,但至于调整到什么程度,还得拭目以待。
不过,单靠调整免征额显然不够,专项扣除也被视作支持个人买房生娃等事业的重大利好。
敲黑板:
专项扣除是在计算个人应缴纳个税数额时,将相应专项开支数额在税基中扣除,从而减少纳税额度。
比如肖捷提到,“二孩”家庭的教育费用将充抵一定税费。此外,根据国外通行惯例,未来,住房贷款利息、社保资金、教育培训等支出也可能被列为专项扣除项目。
家庭中符合扣除的项目多,也就相当于提高了起征点。同样收入的两个人,一个买了房、要赡养多位老人、抚养孩子等,家庭负担更重,未来缴纳个税会相对少些。(你是不是忽然明白为什么爸妈催着你买房结婚了?)
所以,回答岛叔的疑问,因为能充抵部分个税,买房子、养孩子等的确相当于比别人便宜了些。
税率
财政部的记者会上,肖捷在回答完个税改革相关问题后特地说,“从国际经验来看,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加税前扣除的一些专项项目,需要相对成熟的社会配套条件。比如作为税收征管部门来说,需要掌握与纳税人收入相关的涉税信息,以保证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另外,按照税收法定的原则,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研究制定之后,还需要相应地修改税法,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纳税人的收入有多少,财产在哪儿,税务部门掌握这些才能依法收税。涉税信息管理不但是税收征管改革、税制改革的前提和配套制度,更是整个税收征管的核心和基础。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税务部门长期各管各的,直到2015年7月,国税总局才发出特急文件,要求各地向国税总局集中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明细数据,所以短时间内就别期望这方面有大进展了。
同时,由于我国个税实行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意识不高,要摸清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无论从难度还是强度来说都相当大。确定改革方案,修改税法,再提请审议,所需时间更需以年计。想想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长途漫游费还需要调整半年多,何况个税法的修订?
言下之意,你看客观限制这么多,个税改革一时半会是没法到位的。
巧不巧,黄奇帆恰恰也就谈到了当前个税改革的诸多困难,“由于社会信息共享度不高、个人所得税数据库建设缓慢等原因,操作上尚需时日”,还提出了立竿见影之策,建议工薪所得最高税率由45%下调至25%!
然而,肖捷在记者会上,压根就没提税率这茬好吗?可见调整税率目前尚未在部委考虑范围内。纵览各路专家建议,也多是在免征额、专项扣除上做文章。黄奇帆建议将最高税率腰斩,可谓平地里起惊雷。
黄奇帆执掌一线工作多年,应该深知对高等收入群体征税有多难。单是工资,就可以“工作在大陆、工资在海外”或者“钱在企业、不拿工资”,何况相比大量的不动产、股票、保险等资产,工资不过九牛之一毛。
此时提出这样的建议,虽然大胆了些,但从实用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的确是阻力小、易操作,难怪今天有很多人为此叫好。从不少人的逻辑来看,反正高收入群体会想方设法避税,最高税率无论高低,对其影响都极其有限,不如降低最高税率,带动税率级距减少,为普通收入群体减税,尤其是保护专业人才等中等收入群体。
不过,看起来是立竿见影了,但能否被采纳,还不好说。毕竟这几年国家财政收入连年下滑,民生等刚性支出又持续加大,短时间内大幅降低税率,意味着税收将进一步减少。
说到底,个税重在抽肥补瘦,劫富济贫,不能因为眼前“调高调不到、扩中扩不了”,就只扩中而放弃调高了。如果肥的躲起来不让薅,只有瘦的老老实实地等着被薅,不但起不到调节收入的作用,还有碍社会公平正义,更是激化社会仇富情绪的导火线,以后让咱普通人还怎么愿意甘心纳税呢?补瘦的同时,必须加快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不让高收入群体游离于个税体系之外,两端发力,才能相得益彰有合力。(文/霍木桐)(来源:侠客岛)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