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港澳:香港,让文化流动在社区间

“让文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许你会觉得这句契合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宣传语,天然地带有几分傲娇,只会是“富贵闲人”的选择,而普罗大众与文艺的距离依然遥远。然而在香港,以社区等开放空间为平台,面向广大市民的文艺推广,正越来越接地气。

 

自1999年“社区文化大使计划”问世以来,共有103个香港本地艺术工作者或艺术团体参与其中。今年3月起,他们又在小区、街头、公园等公共空间,通过现场演出、展览、工作坊等形式,带动市民“强势围观”并亲身体验。

 

让生活与艺术无缝对接

 

“社区文化大使计划”使生活与艺术无缝对接。在小区层面推广文艺,不仅能提升普罗大众的文化艺术水平,还为中小型艺术团体拥抱观众、充分发挥表演艺术方面的才华创造机遇。

 

据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观众拓展经理蔡玫娜说,“社区文化大使计划”欢迎以往有小区表演经历的团体进一步优化其表演内容,同时希望吸纳有潜质的新人加入。“由于新晋艺术工作者未必已成立自己的艺团或加入某个剧团,所以我们尝试支持这类创作者,鼓励他们以组合形式踏上小区艺术平台,累积表演经验,获取创作灵感,同时拓展观众。”

 

香港独立舞蹈人蓝嘉颖与跨媒体创作人黄汉梁便以“组合”的方式,共同加入了今年的“社区文化大使计划”。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的蓝嘉颖善于从生活细节取材,关注舞蹈、文本、视觉的跨界融合,如此便与跨媒体创作人黄汉梁一拍即合,两人合作推出为小区巡演而作的舞剧。

 

以参与推广小众艺术

 

在蓝嘉颖与黄汉梁共同创作的舞剧《飞飞旅游爸》中,表演空间是一辆流动车,飞飞怀抱爸爸的关爱,以舞蹈周游列国,带着全新的感悟向未来进发。计划通过演出、工作坊及展览等形式,邀请公众与飞飞一同在“旅途”中体验成长。

 

“不加锁舞踊馆”是“社区文化大使计划”的常客,今年已是第七次参与。“坚持参与这个项目是因为我们觉得在香港,现代舞始终是很小众的艺术形式。希望通过参加文化大使计划,加强现代舞的推广力度。”舞团艺术总监王荣禄说。

 

此前,该现代舞团曾以弱势群体、环保、英雄等主题创作,在小区层面积极推广创意舞蹈。今年又有别样惊喜。据王荣禄介绍,这次我们会由香港式微的传统行业或正经历重建逐渐消失的空间切入,挖掘舞蹈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如我们很少去关注自己的身体,面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小区重建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清空自己才能重新注入新的活力。”王荣禄说。

 

令文艺温暖易懂

 

在进行文艺推广的过程中,如何收获公众理解与共鸣,并在此过程中传递人文关怀,“社区文化大使计划”的参与者们有着自己的思考。

 

实验艺团“她说创作单位”的罗妙妍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她说,通常编舞和导演在个人创作中,都会有一些艺术上的表达需要去尝试与实现,但这类实验观众恐怕难以快速融入其中。然而进入小区与观众互动却非常重要。所以对艺术工作者而言,在小区中演出最困难的就是要探索怎样在不失美学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理解,同观众交流。

 

“不加锁舞踊馆”在此前与香港市区重建局的合作中,曾在旧式茶楼结合茶舞进行表演,以此展示香港本土文化。此次舞者们将通过入驻老拳馆表演的形式,借助其作品“极限重塑”的舞蹈力量,帮助港人重新体悟与土地的连结。

 

本年度“社区文化大使计划”特别推出两项主题,除了舞剧《飞飞旅游爸》所代表的“家庭”外,还致力于推动不同能力人士参与表演艺术。糊涂戏班的“人人有障碍,个个有才能”,便以集肢障、视障、听障、精神病康复者及健全人士的“无障碍剧团”团员故事为基础,通过戏剧艺术手法,将共融平等的理念和信息带入社区。(张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