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太难?——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际论坛举办数学首场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3-28 14:39:59 | 来源: 海峡飞虹 |
海峡飞虹(记者钟磬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中小学数学课太难?数学课程为何要改革?怎样改?
2016年3月25日,“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际论坛”数学首场在北京第十九中学举行,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学术专家、教研员、以及各地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等与会者在论坛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同时,论坛上还公布了此前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起的“为什么要学数学?要学多难的数学?”的网络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为小中学数学“比较难”或“很难”,也有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为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致辞
加拿大Spirit of Math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 Kim Langen 主题演讲
为什么要学数学?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顿继安教授认为,因抽象和逻辑是数学重要的特点,数学学习让人的思维品质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有所提升,数学对国家发展乃至人类发展极为重要。此外,很多调查表明,数学专业的背景对于一个人的就业和收入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加拿大Spirit of Math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Kim Langen女士认为,数学发展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在历史上,每当科技有一个飞跃的时候,数学教育理念就会跟着有巨大的飞跃。数学训练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多样性的逻辑思维模式,使学生打开视野和眼界,融入科技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当中。
北美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北美教师如何教授数学课?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Kim Langen女士展示了北美数学课程的变革历程,是从教师讲、学生听、注重记忆和计算强化训练的传统模式,转向到构建型的教育模式,更注重人的创造性培养。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比如小组合作等,帮助学生构建对数学的概念,对问题解决的步骤有更多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过,她认为这个变化有点像钟摆,从这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过于忽视计算的训练,她希望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圆桌沙龙主题: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
课堂观摩(北京万泉小学)
中国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元年,此前,教育部多次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通知。本次论坛讨论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何为“数学核心素养”?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打了个比方: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小伙伴掉到了水缸里,一个小女孩因力气小,搬不动石头,她就高声呼救;另一个男孩,搬起石头,还加了助跑把缸砸烂了,这显示他有物理素养;又一个孩子觉得,砸缸时不能太往下,要砸在缸的中间,否则砸不透——这个计算就是“数学素养”。“素养”不是指一个人有一肚子知识,而是在某个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特殊品质,解决问题的方式。张思明提炼了数学的六个核心素养:抽象、推理、数学建模、计算、数据处理等。
对于“数学课是不是太难了?”的问题,Kim Langen女士表示,很多学习者不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只是被简单机械地告知解题方法而并没有充分理解,也无法与自己已知的其它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是很难记住的。另外,传统学习模式往往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是一个人的事情,他也会觉得很难;假如他能够在一个小组里和别人分享学习的心得和过程,这种讨论和交流会给数学带来更多情感色彩;另外,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定理,如果在教师告知之前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来,学生会充满成就感。
在“数学如何运用在生活中?”这个问题上,顿继安教授表示,有国外研究表明,把数学中的逻辑能力迁移到生活中是很难的,有证据表明,数学学得很好,并不意味着在生活中或其他领域就一定能逻辑地解决问题。当然,这个研究结果有多大可靠性还不好说。不过,据顿教授观察,我们的数学课有一个特点:比较重视“小逻辑”不重视“大逻辑”,是对局部的“小逻辑”很严谨,对于整体目标和规划这个“大逻辑”重视不够。另外,因为数学种逻辑只是符号层面的,比较容易看出来,但是在生活中,包括人文学科的领域,逻辑的隐藏性远远超过数学学科。比如《红楼梦》里有编织得很严谨的逻辑,很多人就看不懂。另外,有很多人发现,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的知识普遍水平要优于欧美学生,但到了高等教育尤其是硕士、博士阶段,研究能力明显弱于欧美学生,这是为什么?顿教授认为,在我们的课程中,有一种模式叫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但问题提出之后,并不给学生解决的机会,而只是用来引出“新知识”,把“新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新知识”再去解决问题。这个模式的意思是:我不认为学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先学知识,后解决问题的次序,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很难主动探索,更多希望向老师、向书本去索要现成的答案。
任何教育都会受到教育评价的影响,这就是有“高考指挥棒”的原因。那么,如果“指挥棒”不改,数学课程能改吗?北大附中副校长张思明说,数学高考的改革方向肯定是要给不同的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和各种可能性,而且与高考的招生方式应该是配套的,但目前改革方案尚处于保密阶段。而顿继安教授认为,目前我们的局限在于只能更多依赖于纸笔测试,如果脱离了纸笔测试,主观因素增加后公平性能否保证?这是个难题。
本次论坛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管理》杂志社、Javreis全球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际论坛”是一个系列论坛,将先后召开数学、语言与文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等学科专场。论坛发起人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组成员王雄认为,这是基础教育向公共教育转变的开始,提出了倡导数学课改的几个方向:1、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即公民素养的具体化,每个国民学习的并不仅仅是日常私人生活的数学,更包括公共生活的数学;2、数学不只是运算,运算也不只是计算,更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数学是儿童认识与探索世界的工具,是公民表达丰富思想的途径;4、数学学习需要勇气去挑战困难,去解决问题,需要合作与交流.以发展儿童的品质与社会性。上述几个问题,3月30日将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场数学专场里继续探论,希望以民间力量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着广阔的领域迈进。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