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真金白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投入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2-25 09:26:05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真金白银”的奖励,记者24日从中国农业部获悉,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七百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投入力度,东北、西北、西南等地13个省区将从中受益。
据了解,为克服草原利用无序、开发无度、严重过牧的状态,“十二五”期间,中国启动了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73.6亿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3省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禁牧面积12.3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1亿亩,开启了牧区草原休养生息的新生态。
据农业部监测,实施草原保护工程以来,中国草原生态持续改善,逐步向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2011年以来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亿吨,草原生产力保持较高水平。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2015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北方草原植被盖度有较大幅度提高,草原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根据中国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确定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草原补奖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一是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取消原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加上中央财政安排的增量资金,共同用于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二是加大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投入,对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资金奖励,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三是调整完善半农半牧区政补奖资金,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省接坝区草原面积较大的区域,构建和强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完)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丁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中国国际湿地城市增至22个 居全球第一2025-07-25
- “小小”传感器成为万物互联“神经末梢” “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迈进2025-07-25
- 东南有海浩无穷——从闽人与海解码中华海洋文化基因2025-07-25
-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香港在全球变局中前景光明2025-07-25
- 台湾青年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暨中国陶瓷文化研习营成功举办2025-07-25
- 中国游戏靠啥“圈粉”海外?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