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去孙中山化” 牵动两岸神经

香港中评社23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台湾新一届“立法院”开议,民进党“立委”争相提出一些所谓“转型正义”的法案,其中高志鹏提案废除“孙中山”遗像,王定宇提案将郑南榕自焚日定为“言论自由日”。每一法案都牵动两岸神经。

 

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过半,要让这些提案通过不难,民进党为何要这么做?是为了“真正落实民主深化”,还是试图以“转型正义”之名改变现状?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曾搞“去蒋化”;现在第二次执政,要搞“去孙化”,实质都是“去中化”。

 

修法废“国父孙中山”遗像,但暂不提废“国旗”、改“国号”,手法像“切香肠”。过去陈水扁搞“终统”、“去蒋化”、搞“入联公投”等,都是渐进式的“切香肠”。按照“台独”的路径图,只要持续不断地切下去,慢慢就会切到“台湾独立”那个目标。

 

“切香肠”是有风险的,首先会激化台湾族群对立,其次早晚会触到“法理台独”的红线。眼下台湾经济不景气,民进党挟着一党独大,不拼民生经济法案,先拼政治法案,搞清算斗争,让不少人失望。台湾政党和解无望,两岸现状面临改变风险。

 

再说,所谓“转型正义”,是指民主政体下,对过去威权政府的“不正义行为”进行调查、矫正与赔偿等。高志鹏、王定宇等人所做的若称得上“转型正义”,则过去国民党当局所为自然是“不正义行为”。然则,废除“国父”遗像、将主张“台独”的郑南榕自焚日定为“言论自由日”,在现有“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是离经叛道,还是“转型正义”,无需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