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发布经济报告指出 香港未来发展离不开内地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6-11-22 10:39:2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香港维多利亚港景色。(资料图片)
近日,团结香港基金发表题为《迎接时代变迁、与内地经济并进》的研究报告,对香港如何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提出建议。报告指出,香港应适应内地经济新常态,抓住转型新机遇,在内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获取新的发展机会。
香港不应转趋保守
团结香港基金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于2014年牵头成立的香港民间智库组织,其成员囊括了香港各行各业精英人士,聚焦研究公共政策、倡议发展方案、提升社会共识。这次发布的报告,主要针对内地经济转型、香港商品出口及相关产业发展步伐放缓的新情况,为香港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指出,香港是成功的细小经济体。细小经济体要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必须保持经济开放。过去香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对外高度开放。从上世纪50年代起,香港抓住了几次关键的转型机遇,首先由转口港转型为制造业中心,继而发展成中国以至世界的金融和服务中心。转型成功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香港市民的生活水平。要延续成功,必须维持开放,这就意味着香港必须对贸易伙伴、海外投资者和旅客保持热情友好。
报告指出,未来,国际间在贸易、金融和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亚洲城市都有意取代香港成为亚洲主要的贸易、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虽然香港在制造业及转口贸易方面渐缺优势,但却迎来不少新机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香港必须乘着国家腾飞之势,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报告提醒,香港人绝不应转趋保守、排外,以为可以孤立自己而同时发展经济,因为这将令香港走下坡。
与内地经济密不可分
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廖柏伟认为,无论今后香港经济具体发展方向如何,其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始终密不可分。
早在内地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内地在经济上的交流就已比较频繁,二者互相依存,并达致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香港回归后,内地长久以来都是香港进口食品、饮用水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应来源。近年来,随着内地企业走出去脚步加快,内地既成为香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也是香港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整体而言香港对内地的重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下降,两者的经济规模差距也日渐扩大。1994年,香港生产总值相当于内地的24%,到2015年此比例已降至不足3%。如今内地经济进入新常态,正积极进行改革,香港必须因应发展,重新定位、加强合作,以维持经济动力,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廖柏伟分析指出,香港贸易行业的表现取决于内地的供应和需求。尤其近年来,内地居民的储蓄和财富不断增加,人民币也逐步走向国际化,香港可把握当中机遇,进一步发展其金融服务。
同时,目前香港正在大力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内地可成为香港的腹地,以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问题。香港还可打入内地市场,满足内地工商业及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三大方面加强合作
那么,具体而言,香港如何来适应这“新常态”?报告建议,香港可以从物流、资金流和人流三方面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
物流方面,随着内地城镇人口和家庭收入上升,内地对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急增,香港应把握当前机遇,提供高增值服务,包括发展高端旅游,如医疗及美容旅游、邮轮旅游、会议及展览旅游等。还可担当中间人的角色,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资金流方面,香港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可作为中国资金双向流动的门户。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作为内地开放资本帐及推出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的试点平台,定位为离岸“超市”,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人民币计价证券。此外,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枢纽,并提供美元及人民币融资平台。
人才流入方面,内地专业技术人才仍认为香港是具吸引力的工作及居住地点,香港应借鉴新加坡的移民政策,研究以更有效的方法输入更多高技术移民,以增加香港的人力资本,并缓解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报告总结说,香港应努力成为内地的主要服务供应者以及资本双向流动的门户,成为内地与世界之间的通道。只有这样,香港才能抓住新的腾飞机遇。(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汪灵犀)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