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革命的枢纽——晚晴园
编辑: 章文君 | 时间: 2016-11-10 11:31:54 | 来源: 海峡飞虹 |
晚晴园是一座红色尖顶的两层楼房,正面呈“凸”字形,门窗都呈拱形,房檐饰以木制廊花,水槽沿墙柱而下,是19世纪末期海外华人的典型别墅。晚晴园与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革命气脉相连,是当年同盟会南洋分会的所在,也是孙中山九到新加坡,四次驻留之处。可以说,晚晴园成为孙中山革命的一个重要策源地,发挥了联络南洋侨胞、组织会党、宣传革命、策划起义等多重功能。在中国近代史上,晚晴园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功不可没。
此为晚晴园新貌,在前坪中是 孙中山的坐像。他身着唐装,双手轻按膝前展开的蓝图,目光炯炯有神。
“人间重晚晴”
晚晴园是潮籍殷商张永福于1905年初购买的供养母亲的寓所。园名“晚晴”取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寓意其母亲安享晚年。
晚晴园前廊
晚晴园讲求对称美,走廊宽阔,活叶窗板,通风设备良好,可防阳光和雨水的侵袭,适合热带的气候。屋外园地宽大,树木扶疏,地辟人静,空气清新。早期新加坡许多富有人家的住宅,都沿袭了这类的建筑格式。
革命风云际会之所
孙中山与晚晴园主人张永福的认识,纯属偶然。有一次,孙中山在阅读报纸时,发现一份《图南日报》印赠的日历牌上赫然印着“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革命题词。此外还有“自由钟”及“独立旗”插图,旗上有“同胞国民万岁万岁万岁”字样,一股爱国豪情扑面而来。孙中山视爱国者为知己,故对办报人张永福、陈楚楠等多有留意。
此为晚晴园旧颜,图中草坪站立着李光前、李俊承、李振殿等六位联合购回晚晴园的侨领。
1905年7月初,孙中山从欧洲往日本,取道新加坡。在船上,经“四大寇”之一尤列介绍,孙中山与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等革命志士得以认识。在交谈过程中,他们对孙中山的风度与辩才印象深刻,更倾心于接受他的领导。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海外策划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有两个策源地,一个在日本东京,一个在新加坡,香港则作为两个策源地的中继站。
孙中山第一次下榻晚晴园是在1906年2月。当时,中国同盟会已于1905年在东京成立。此次孙中山到来,邀集新加坡革命党的主要人士到晚晴园开会,经过讨论协商,成立了南洋地区第一个同盟会分会——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陈楚楠任会长,张永福任副会长。分会成立之时,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12位创始会员在孙中山的见证下宣誓,认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16字奋斗宗旨。张永福在他的回忆录《南洋与创立民国》一书中这样回忆分会成立时的情形:“我还记得很清楚,孙先生……他自己先行起立,举起右手,以最庄严的态度,在我们的面前宣誓……看着他宣读誓书毕,永福、楚楠照孙先生仪式轮流去做。”就这样,一股新生的力量诞生,于是,张永福决定将晚晴园借出,作为新加坡革命活动的总部。东南亚华人社会之革命党的正式组织自晚晴园始。
此后三年,晚晴园不仅成为新加坡革命志士聚会的场所,也是整个东南亚华人革命党的总机关。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黄兴等近代风云人物,在这里商谈国事,为推翻数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权呕心沥血;同盟会党章在这里制定(由胡汉民起草),这份党章成了日后东南亚各地同盟会分会的行动指南,孙中山领导的多次起义,如黄冈起义(1907年5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河口起义(1908年4月)等,事前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晚晴园成为近代历史风云之所,革命志士抒发豪情、展现爱国抱负之处。
1908年,中国同盟会南洋总支部还是设在晚晴园。晚晴园成为东南亚一带20多个同盟会分会的枢纽和中心,也是孙中山在东南亚鼓吹革命活动的大本营,它在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年的晚晴园,一般有三四十位盟友在活动,聚集着爱国的一份力量。
以晚晴园为发展平台,同盟会会员由富商延伸到中下阶层,尤其是锡矿工人、橡胶工人特别多;组织据点从新加坡发展到马来亚、暹罗(今泰国)、印尼、越南、缅甸等国。在宣传方面,陈楚楠、张永福等人先后创办《中兴日报》、《阳明报》、《星洲晨报》等报刊,作为民主革命的喉舌,还与保皇党的报刊展开论战。他们以公开演讲、戏剧演出等形式,号召民众,争取支持。
在孙中山逗留晚晴园时,他的日常起居很简单,根据张永福的回忆是这样的:
每日晨未餐前必先批阅友人远来之信札,读后随着答复,信中虽然无要事,亦无不答复者。餐后稍息,又写致各方面之书函,每至傍午,日必缮书十数封,凡晚餐客去后,即相约而弈,至深更乃辍,日以为常。
晚晴园的变迁
辛亥革命以后,张永福因支持革命,生意亏损,只得将晚晴园出卖给一位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买下后,并不住在这里,园林逐渐荒芜。1937年,新加坡六位有远见的华社领导合力将晚晴园赎回。这六位华社领导都是种植业和树胶业的翘楚兼银行家,他们是:李光前、陈延谦、李振殿、周瑞献、李俊承和杨吉兆。1938年,他们将晚晴园交给中华民国政府管理,并由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修葺成昔日的样子,同时向海外侨胞搜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文物、资料。
1942年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新加坡,晚晴园被日军充作通讯营部使用,所陈列的纪念文物、图片,荡然无存。日本投降时,晚晴园满目疮痍、四壁萧然,甚至有崩塌之势。
1946年,中国政府再次拨款重修晚晴园,供新加坡国民党支部办公之用。1949年,英国政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国民党新加坡直属支部存在,并停止活动,晚晴园房地契交托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保管。至此,晚晴园再次处于荒置之中。
1964年底,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议重修晚晴园,并同意李光前的意见,将晚晴园建筑物作为图书馆及文物馆,以纪念孙中山在新加坡领导革命运动的光荣史迹。1966年3月15日,修葺一新的晚晴园重新开幕,适逢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创立60周年,一并举办庆祝活动。1994年,晚晴园被新加坡宪报公布为国家古迹。1997年,晚晴园进行重大装修布展,并在2001年11月12日开幕,以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新形象与广大公众见面,展示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供人凭吊。
从晚晴园的变迁中,我们看到了海外华侨义无反顾地为革命事业毁家纾难,他们团结在孙中山周围,建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开办报社、学堂,宣传革命,筹措巨款,支持孙中山发动武装行动;接待和安置流亡海外的起义人士,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华侨为革命之母”。晚晴园见证着华侨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他们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的事迹。
(作者:佘凤英)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