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国史馆”拒大陆学者用心好“独”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08-09 10:29:13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资料图
台湾“国史馆”近日宣布,将拒绝大陆及港澳地区学者调阅馆藏资料,台湾人士也从随到随查改为提前申请。“国史馆”藏有大量国民党从大陆带去的珍贵民国史料。民进党一上台,新馆长马上政治挂帅,歧视对待大陆及港澳学者,给岛内学者添堵,为的是阻碍两岸学术交流,更是要使岛内民国史研究降温,以遂“文化台独”之志。
“国史馆”搞政治
台“国史馆”近日拿出新规,最快从9月下旬开始,将以所谓“平等互惠原则”为由,拒绝大陆及港澳地区学者调阅馆藏资料;若是台湾人士,则改为申请预约制,申请需提前15天,30天内回复。
对此新规,“国史馆”新任馆长吴密察给出的理由是,对调阅档案与阅览对象设限是“回归法制”。他表示愿意推动解套,以“平等互惠原则”,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进行“机关与机关”的档案交换阅览。
“你不给我看,我也不给你看。”吴密察似乎是这个意思。然而,无论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还是大陆其他学术机构,都没有特别禁止台湾地区人士调阅资料的规定。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固然有部分资料属于机密,尚未开放查询,但内外一视同仁,台湾学者不能查,大陆和其他国家、地区学者也不能查。
大陆各级图书馆都对台湾人士开放。吴密察作为一名历史学者也曾多次赴大陆交流,对此心知肚明,却揣着明白装糊涂,给大陆扣上“你不给我看”的罪名,进而大开倒车,专门针对大陆和港澳人士制定歧视性规则,背后显然是浓浓的意识形态,“平等互惠”云云,纯属借口。
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朱浤源表示,台“国史馆”限制陆港澳学者,就是“政治理由而非行政理由”。“国史馆”过去也都依照全球学术机构惯例,资料对全球开放,但现在似乎借行政理由刻意限制大陆和港澳学者,这是“国史馆在搞政治”。
学者联署反对
台湾“国史馆”是台当局最高史政机关,收藏有大量民国初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档案。其中的镇馆之宝“大溪档案”收录了蒋介石亲批文件、对外电文、书信等重要史料,1995年由“国史馆”接管,是两岸研究中国现代史学者的重要学术资源。
过去30年,两岸在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合作良好,台湾“国史馆”本是这方面的表率,岂料一夜间竟变成了“开倒车”的典型。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说,“我们以前还总是拿吕芳上(‘国史馆’前馆长)时代的‘国史馆’作为典范,批评‘调查局’‘国防部史政编译室’不够开放,希望它们向‘国史馆’学习,结果没想到‘国史馆’倒退得这么厉害。”
在陈红民看来,台湾“国史馆”此举完全是政治原因,“它里面的档案资料这么多年该看的都看过了,根本不涉及保密性质。”所以,对于比较资深的两岸学者,“国史馆”的新规影响不会特别大,“但对于年轻学者,尤其是亟须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研究的学者来说,那可能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
“国史馆”荒谬新规也引发岛内政界和学界齐声批判。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说,“本来史料就是公器,开放才是正途”,民进党要求国民党公开党史,却歧视部分地区,不准人家看,心态可议。
台湾“国家图书馆”馆长曾淑贤就此表示,目前“国图”文献包含过去从大陆带来的善本资料以及从世界各国搜集到的出版品等档案资料,全都对外开放,不会因为国籍或是身份而予以限制。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所长袁易也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政大国关中心的资料都属于公开,不会对任何人士限制。
8月2日,台湾学术界针对“国史馆”发起“捍卫学术自由·反对阅览新制”的全球学者联署活动,现已得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各地学者、各界人士的支持。
绿营用心很“独”
吴密察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2001年在陈水扁当局当过“文建会”副主委,2010年退休后,参与“独”派大佬辜宽敏创办的“新台湾国策智库”,个人“独”派色彩浓烈,在台湾教科书编写、反“课纲微调”“太阳花”学运中,多次发表“反中”言论。
但“国史馆”开倒车不应理解为吴密察的个人行为,而应视作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系列动作之一。诚如朱浤源所说,蔡英文上台后,台当局各“部会”机关“独”的意识越来越浓,步调越来越整齐。他担心,以前“国史馆”会邀大陆学者演讲,未来一定不可能再邀,两岸学术交流会减少。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信息与档案研究所教授薛理桂日前投书台湾《中国时报》表示,“国史馆”抱残守缺的做法,只会对台湾带来负面形象,不让大陆学者接触史料,吃亏的会是谁?真理愈辩愈明,真相愈揭露愈透明。以前民进党还嘲讽蓝色执政时代有档案没开放,今日绿色执政更应该有开阔的胸襟,让档案完全开放给民众应用。
有台湾学者指出,在大陆大力支持1949年以前民国史研究之际,台湾“国史馆”却要收紧学术开放性,增加台湾学者研究困难度,让对岸无法获得历史真相,这是“放弃历史话语权的竞争”。
但民进党当局哪里会在乎这个“历史话语权”呢?他们只想让与“中华民国”有关的一切历史印记都消散无踪。若岛内学者每次查档案都得申请等待,久而久之,台湾的民国史研究自然会降温和衰落。如此,绿营就更有机会重新解释历史,推行“台独”史观了。小小一个借阅新规,用心之“独”却绝不可小视。(王 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