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亲诚惠容”展示了啥

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亲诚惠容”展示了啥

 

在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布局中,周边外交是重中之重。“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精辟概括,反映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

 

睦邻友好是一贯方针

 

2013年10月,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亲诚惠容”作了具体阐述。

 

亲,讲的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诚,强调“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惠,在于“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容,则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从此,在多个国际场合,习近平都向外国友人阐述“亲诚惠容”理念。

 

在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讲“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在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时,他说“(中国将)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好邻居金不换”“远亲不如近邻”……演讲中,习近平对这些中国俗语的引用同样表达了中国对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视,同样贯穿着“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工作理念。

 

展示对邻国诚意善意

 

提倡“亲诚惠容”,是因为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对中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2013年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2014年8月,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演讲时表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有一个良好周边环境。“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表示,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为了进一步展示中国对邻国的诚意和善意,愿意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周边睦邻政策的新发展,也展现了中国开放和包容的胸襟”。

 

“中国传统上注重邻里之情,现在用‘亲诚惠容’来阐释周边理念,就把中国与周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情感高度,用‘情’粘合、塑造中国同周边在利益、责任和命运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在外交学院教授苏浩看来,“亲诚惠容”超越了单纯“以利为主、利益驱动”的“互利共赢”,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将“亲诚惠容”走实走深

 

中国不仅是“亲诚惠容”的提倡者,也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常见面,多走动。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后首次出访就到俄罗斯,此后又到访韩国、蒙古、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等周边国家,无不凸显邻里之亲。2014中蒙友好交流年、2015与2016中韩两国互办旅游年,这些活动也都让中国人民与邻国民众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以诚相待,承诺必践。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沿线许多国家开展建设项目合作,从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该行开业运营只花了两年多时间,中国在国际场合提出的许多倡议都饱含诚意,并将这种“诚”在具体实践中展现出来。

 

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不论中俄之间签署巨额天然气合作协议,还是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打造产业示范园区,中国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产业园区发展等领域的“互惠合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国积极倡导同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面对周边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