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界:昆仑是链接中国早期与西方通道的孔道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9-15 16:04:45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9月14日电 (孙睿)“昆仑自古以产‘昆仑玉’著称,除了中原地区外,在中亚的巴比伦、叙利亚等地,以至西方的欧洲各国,也都发现有昆仑玉所制的器物,由此可知,在张骞通西域以前,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已产生,而这条因玉石贸易崛起的中、西交通孔道,更在早期欧、亚文化与文明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4日,台湾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刘惠萍博士在第二届大昆仑文化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届大昆仑文化高峰论坛圆桌会议14日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举行,来自德国、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诗人、文化学者、昆仑文化研究专家聚首,共同探讨大昆仑文化。
刘惠萍在会上介绍,在汉代以来,由于河西走廊的繁荣,很多人只关注这一条通道,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唯一的通道,根据《史记》记载可以看到,与河西走廊并排的还有一条道路,且历史悠久,虽然当时并不那么显赫,但它可能更是早期华夏民族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孔道,这条孔道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青海昆仑道。
昆仑自古以产“昆仑玉”著称,除了中原地区外,早在中亚的巴比伦、叙利亚等地,以至西方的欧洲各国,也都发现有昆仑玉所制的器物,由此可知,在张骞通西域以前,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已产生,而这条因玉石贸易崛起的中、西交通孔道,更在早期欧、亚文化与文明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刘惠萍认为,“早在两汉时期,青海昆仑道已是链接中国早期与西方交流的重要孔道,或者比丝绸之路更早。”
除此之外,来自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淑贞还从昆仑意义的创发与构建、唐诗对神话昆仑的援用与转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唐代诗人对昆仑文化的认识与意义,从昆仑意象展示了唐人磅礴的生命气性。(完)
新闻推荐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2025-09-11
-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中方不接受菲律宾所谓的“抗议”2025-09-11
- 国家林草局公布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2025-09-11
-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将于9月17日至19日举行2025-09-11
- 央视快评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2025-09-11
- 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已经达到50万件 位居全球第一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