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文献记载七夕习俗:乞子、求良缘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8-20 16:55:21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兰州8月20日电(记者冯志军)8月20日是中国农历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又称“女儿节”、“七夕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了一批敦煌壁画和遗书文献中涉及古代“七夕”的传统民俗活动,首次呈现和记载了“古人如何过七夕”。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分隔天河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将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这一天,引发民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祈愿。记者20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包括《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一部》等多部敦煌遗书中均有关于“七月七”的记载。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被披露“面世”的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文献呈现和记载了“观星乞巧”、“七夕乞子”、“庭院设供”、“乞巧穿针”、“拜月祈愿”、“求赐良缘”、“宴饮赋诗”等一系列古代敦煌“七夕”这天的传统民俗。
研究发现,古代妇女在七夕乞子的风俗,最早在唐代就有记载,这在敦煌莫高窟第31窟、第55窟、第454窟都有此图像。古代敦煌民众每逢乞巧节来临时,都要将庭院洒扫干净,院中张挂锦彩,陈设香案,献供花果饮食这在敦煌遗书《七夕乞巧诗》和《文苑英华》中有记载。
而据学者考证,七夕乞巧时所穿的针不是通常使用的缝纫用针,而是专门制作的多孔之针,或用名贵的金、银、输石(黄铜)等材料制成。有些人家还专设针楼,庭院中设乞巧台,专供穿针乞巧之用,如敦煌遗书《时文规范》中就有记载。
“求赐良缘”不仅是现在单身男女对“七夕节”最直接地理解,在古代敦煌文献中亦有篇幅不小的记载。据了解,古代敦煌的未婚男女,每逢七夕还会设案祈祷、乞求天赐良缘。敦煌遗书中《五更转》就通篇以诗文的形式,分为五个时辰(五更),描述了七夕之夜唐代少女盼望与情郎相会的心境。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敦煌石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古代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古代遗书中有不少关于古代节日民俗的卷子,记载了各个时期不同的节日民俗活动。(完)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